公民寫手

今天午餐「灰色」了嗎?從科技與社會(STS)切開食安議題

處理食安問題不能全靠揭露與科技,社會反省在食安與治理上也至關重要。這是瞭解「灰色食品」的開始。事實上,灰色食品的爭議不在於合不合法,而是身分與名目。「黑心」固然是負面標籤,是污名,但如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指出的,對於污名更值得關心的是各種被污名化的「可貶者」身分。

「食養城市・人文農創」與「台大全球變遷中心」合作,規劃了一系列「食安」相關講座,第二場就在下週一,邀請到陽明科技與社會所的郭文華副教授,他將從「科技與社會」(STS)的角度切開我們生活中的「灰色食品」!歡迎有興趣的校內外食養人報名參加~

▋「灰色食品」的科技與社會
・主講:郭文華副教授/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時間:2016年5月2日(一) ,12:30-14:00
・地點: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前棟2樓202會議室(近台大醉月湖畔)
・報名網址:http://ppt.cc/a4OrY(便於估算餐點數量)

近年來社會身陷於食安風暴,一方面媒體、大眾無不努力爆料、揭發黑心食品,二方面食品檢驗的科技與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處理食安問題不能全靠揭露與科技,社會反省在食安與治理上也至關重要。這是瞭解「灰色食品」的開始。事實上,灰色食品的爭議不在於合不合法,而是身分與名目。「黑心」固然是負面標籤,是污名,但如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指出的,對於污名更值得關心的是各種被污名化的「可貶者」身分。灰色食品可說是食安爭議中的「可貶者」,它們合乎現行規範,但卻常被錯認為黑心貨,飽受歧視,即便專家出面澄清,也不見得能成功扭轉其負面印象。就這個意義而言,我們對這類食品的偏見不僅是科技問題,更是社會人心的反映。(延伸閱讀:惡紫之奪朱?「灰色食品」的科技與社會

13086773_1292451717436019_1130203581377579924_o主講人簡介:
郭文華,麻省理工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博士。大學時受到啟發,開啟從歷史理解醫學的視角,隨後踏入科技與社會研究領域,關心現代醫療與社會的互動。現擔任EASTS國際期刊主編,研究領域包含科學知識與東亞社會、醫藥政策研究、科技與社會研究等。曾合著與主編《意外多重奏:STS如何重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