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故事】花生大道曬人生

六月底來到八掌溪沿岸,無論雲林元長、水林、嘉義北港、東石,都可以看到農民在路邊豪氣曬花生,讓整條路成為花生大道,有時甚至綿延好幾公里。一口氣得曬四、五天以上,花生乾了、人也乾了。期間還得不斷翻攪、挑掉石礫,並祈禱土地公向天公伯求情,別再下午來陣西北雨。

【五】DSC_0273

【有收才能談輸贏】

花生一年收穫兩季,從去年開始,連續三季遇上乾旱、春雨、夏颱、冬雨,小苗下雨淹死、收成前暴雨打爛在土底,有人一個產季連續種三次新苗都槓龜,種子飛漲,雖然末端價漲聲響起,但畢竟也要有花生才能輸贏。

DSC_0221

【土豆,有土有葉有豆】

花生要先長地上莖蔓,才會發育地下花生果實,栽培上,慣行農友可以靠「矮仔王」讓地上莖蔓長得矮一點,讓地底下花生多長一點,連帶機器採收也比較容易,但有機栽培不能用生長調節劑,能用土壤既有的固氮根瘤菌來滋養花生,地上部藤蔓比慣行碩長豐滿,採收機走沒幾步路,就得下來清一清。

採花生的機器再聰明,也沒辦法把全部的花生藤、礫石去除,只能先載到馬路邊曝曬,再用人工的方式把土石篩除。不過也是有農友懶得篩,直說「土豆土豆,有土也有豆,哪裡沒有土?」收購商笑嘆,根本花錢買土。

IMG_2600-1280

在嘉義東石種植不少有機作物的蔡一宏大哥,總結說有機花生賺嘸錢。一甲地出不到一噸帶殼花生,和慣行的一分地差不多。如果再去殼、篩掉醜的、小的,產量又得再打六折算,還得花一天一千的工資請人挑,真正不合算。

IMG_2583-1280

【電腦撿土豆 也要靠人工】

電腦會撿土豆(花生),但得先有錢買電腦,而且礫石、次級品還是得靠人工撿比較精。無論是十甲農場的蔡一宏大哥,或經營花生生產、加工的已三代的余順豐,都是請厝邊隔壁的人幫忙,也算是為庄頭留住一點工作機會。

【六】DSC_0318

【人生愛拚】

呷到八十歲也要自己把採收來的花生打包,但人老手腳比較慢,從天光做到天黑才做好,要不是厝邊隔壁幫忙,恐怕還得用更晚。終於看到運送車來收,真的是好高興,畢竟已經連三季價格都受影響了。

一袋袋數十斤的花生,得靠收購商、運送商通力合作才能抱上車,然後再到下個點收貨,一路運到雲林土庫、元長去做加工。夜已深了,每個人都從早忙到晚,但聞到從麻袋裡透散出來的花生味,拚了也甘願。

DSC_0414
DSC_0412
DSC_0383
【八】DSC_0373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