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提出營養午餐採用國產食材方案今日在行政院院會通過,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表示,從明年一月開始,六都中、小學的營養午餐每周至少有一餐使用國產有機食材,估計將有133萬名學生受惠。
政策出爐引發正反議論,有家長認為,「多數有機農產品都是非六都生產的,但非六都的孩子卻吃不到」,去年因運輸業不送食材,營養午餐差點斷炊的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國中小校長陳清圳表示,偏鄉需先解決偏鄉食材運輸、膳食運輸的問題,他無奈表示,「這就是城鄉差距」,但至少從鼓勵六都學校採購非六都所栽種的農產開始。
農委會:帶動有機蔬菜種植面積
教育部將修改食材供應契約,學校午餐供應商都必須選用有「有機農業、產銷履歷、吉園圃2.0及生產追溯」四個標章的生鮮食材,曹啟鴻表示,未來只要採用有機標章的食材,供應商一年可省下6、70萬的檢驗費,對業者有相當誘因。
目前國內有機蔬菜面積供應量將可達到1萬公頃,可以確保六都供應無虞,一旦帶動有機食材的使用,栽種面積也會增加,就可供應更多學校使用。至於是否調漲午餐費用,將會與教育部及地方政府協商,初步討論由三方共同負擔。

只有六都小孩是寶?政策正反意見
政策一出,引發外界討論。來自彰化的家長姚量議直言,「營養午餐應該扮演一個公平的角色」,並不是反對六都營養午餐採用有機食材,而是應該要全國統一推行,「多數有機農產品都是非六都生產的,但非六都的孩子卻吃不到」,政府資源不該錯置,「應該公平對待全台灣的孩子們」。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食安小組執行長孫文昌則認為,「這是一個務實的做法」,要推行「營養午餐採用有機食材」不僅要錢,有機農作供應量也要夠大,「六都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多,從六都做起,確實有機會能慢慢帶動全國」。
去年因運輸成本高漲,營養午餐食材配送業者紛紛退出偏鄉學校市場,營養午餐差點斷炊的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國中小校長陳清圳表示,「這就是城鄉差距啊」,但他也認為,「一開始就要推動到非六都學校也確實是有困難。」畢竟有機農產品價格還是偏高,非六都學校很難有經費能夠支持。
他認為,與其要推動偏鄉有機,不如解決偏鄉食材運輸、膳食運輸的問題,比較實在,「還是先從鼓勵六都學校採購非六都所栽種的農產開始吧!」陳清圳表示,至少能先改善城鄉差距。」
長期關注營養午餐、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會長張明純表示,這項政策確實能夠達到「提高有機栽種面積、提高有機認證使用率」的效果,「但這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做法」,六都家長、學校本來就很容易接受這個做法,若非六都學校也要推有機營養午餐,政府該補助採購經費,才能解決偏鄉學校的經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