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樹先斷枝?錯!要先為根部保濕 專家呼籲建立SOP

莫蘭蒂、馬勒卡雙颱接連襲台,造成金門行道樹有三萬多棵樹斷枝、傾倒,2016樹木保育國內外實務研討會邀請林試所所長黃裕星、林試所森林保護組組長吳孟玲、台灣樹木醫院樹醫師等人從尼伯特台東風災救樹經驗出發,討論台灣未來該如何改進救樹流程。

七月曾參與台東救樹工作的團隊成員紛紛表示,「當時救災情況都是亂、亂、亂」回報系統混亂、作業流程混亂,建議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救樹、通報系統SOP。

救樹先斷枝?錯!要先為根部保濕

台東慎修養護中心有著一棵老松樹以及四棵老榕樹,五棵年齡加起來將近六百歲的老樹擋下尼伯特颱風所刮起的17級強風,卻也倒了,連根拔起,倒在屋舍外牆。社工組長李玉美表示,「看到老樹倒下,住民的眼中都含著眼淚。」幸好有樹藝師志工團隊幫忙扶正,「榕樹四兄弟與老松樹慢慢活起來了。」

台東高中的「金城武樹」也不敵強風,應聲倒下。台東高中校長張瑞杰檢討當時做法表示,「沒救樹經驗,一切就是亂。」很多都是錯誤觀念,以前都以為救樹就要先斷枝,避免水分蒸散,直到樹藝師志工團進駐協助才知道,「原來斷枝是錯的。」

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樹藝師顏嘉潤解釋,一般碰到這種情形,最首要的工作就是「為根部保濕」,避免根部脫水,至於支撐枝條或根系,則不急著修剪,可等扶正後再處理。

張瑞杰更表示,看到樹藝師仔細扶正、修樹,甚至在怪手機具鋪上厚布,避免機具粗暴地傷害枝幹,「深刻體會到,救樹要跟救人一樣,不能因為感覺不到樹的傷痛,就恣意妄為。」 有了這次救樹經驗,學會如何避免造成樹木無謂的傷害。

13名樹藝師前往台東搶救倒樹(樹花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名樹藝師前往台東搶救倒樹(樹花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救樹SOP 該如何運作?

至於「救樹SOP」究竟要如何訂定?首先要檢查根系、樹幹受損情形;維持根系保濕,避免根部脫水;再以利刃修剪整理,避免造成扯列傷口,影響日後傷口接合;也要挖掘比根球直徑大2~3倍的樹穴,才能有利根系生長;修剪受損枝條後,將樹木吊起、扶正,並確保樹穴底部有填充土壤;最後回填有機質;在樹高1/2~2/3處架支架;救樹工作完成後還要定期大量澆水。

除了倒樹問題之外,投入台東風災救樹工作的樹藝師們紛紛指出,「樹木褐根病也要注意!」

顏嘉潤表示,當時診斷斷樹發現,很多樹木都得到了褐根病,「有的菌絲甚至都外露了。」在救樹之餘,也要注意避免褐根病菌傳播,若工具、人員處理過褐根病病樹,應該確實消毒,以防健康倒樹在扶正過程中被感染。

難道只能救災嗎?如何減災才是重點!

「災後救樹很重要!但如何預測災情、減災更重要!」林試所森林保護組組長吳孟玲指出,台灣除了要建立救樹工作SOP之外,也應該要建立樹木健康評估資料、災情預測系統及通報系統。

吳孟玲進一步解釋,之所以要建立樹木健康管理評估,是要做為減災、救災評斷依據。透過登錄樹種、GPS定位坐標等基本資料、及數冠、枝幹、根部、病蟲害健康評估,綜合診斷樹木健康情況,當強風來襲時,就能夠針對樹況進行分級管理,「知道每棵樹的情況,就能夠採取不同程度的預防措施,達到減災效果。」

曾投入救樹工作的樹花園公司總經理陳鴻楷更指出,「日本已經建置明確行道樹風災因應流程!」從颱風來襲前應該現場巡邏,掌握樹木健全度,並修剪樹木、設置支架、防風網;颱風來襲期間蒐集受災狀況,且依照不同的受災情況緊急撤除、扶正或修枝;風災後更要新植、再生樹形,並研判當初傾倒的原因。「那台灣的作業流程呢?」

陳鴻楷建議,台灣應該要建立統一通報系統,讓民眾回報日期、地點、樹種及受損部位,有利於救樹單位迅速判斷樹況、派遣人員及機具。

吳孟玲更建議,中央政府應該建立一個「樹木專責管理機構」,統籌所有樹木管理業務,畢竟樹木管理不僅牽涉農委會、公路局等單位,災後處理也涉及環保署業務,往往通報窗口混亂。若能建置專責機構,在中央、地方設置專責部門,便能建立有效率的通報管道。

%e5%90%8c%e6%a8%a3%e5%b8%b8%e9%9d%a2%e8%87%a8%e9%a2%b1%e9%a2%a8%e5%a8%81%e8%84%85%ef%bc%8c%e4%bd%86%e6%97%a5%e6%9c%ac%e5%8d%bb%e6%97%a9%e5%b7%b2%e9%87%9d%e5%b0%8d%e9%83%bd%e5%b8%82%e6%a8%b9%e8%a8%82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