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下游記者郭琇真、賴郁薇
高麗菜價持續下探,農民哀嘆血本無歸,目前彰化一公斤產地價已跌至4、5元、台北果菜市場批發價平均一公斤剩7元,「做工的錢都賠光了。」農民抨擊,農委會在颱風後,輔導進口高麗菜,光11月份就多出1600公噸,讓貿易商在缺菜期口袋賺飽,同時在10月底就放話,預告高麗菜價將崩盤,逼的農民提前採收,價格一路雪崩,卻直到12月26日才啟動「高麗菜外銷南韓輔導措施」,出口區區30噸,「這樣做法根本在搞死農民。」
在雲林種植約有15甲高麗菜的農民林佳新說,農委會在逼近高麗菜盛產期前,還讓貿易商進口高麗菜,根本在圖利這些人,他憤怒表示,農委會只知道要消除消費大眾的怒氣,國產菜量明明已經快回穩,卻還要進口,「真正的菜蟲就是這些農委會高官。」
農委會農糧署主秘翁震炘表示,由於高麗菜的進口量、國內種植量、以及市場批發價格散落在各單位手上,目前農委會正積極整合這些資訊,將盡快創立一個整合資訊平台,好更掌握菜價的變動。
.jpg)
農民:政府出手干預市場 11月還在進口高麗菜
今年高麗菜價跌得特別快,照正常產期來看,9月底梅姬颱風重創全台蔬菜產地後,經農民復耕,最快也要12月中高麗菜才會盛產,但因天氣熱蔬菜長的快,加上政府10月底就頻頻放話,預警產地高麗菜種植面積已超出需求100公頃,年底高麗菜價恐崩盤,逼得農民在11月底就提早搶收,導致台北果菜批發市場的高麗菜價,在12月中一公斤就來到10元,昨天(30日)則下探至7元,產地更跌到4元。
林佳新觀察,農委會這次放任貿易商進口的量太大,導致12月初全聯、國軍都還在消耗這些進口高麗菜,國產高麗菜才會提前崩盤,彰化竹塘蔬菜產銷班第七班班長曾建和表示,政府十月底就在喊可能會崩盤,農民大家都怕再等下去會跌得更慘,「只要一有菜,大家就胡亂出,當然價格會跌更快。」
農委會農糧署主秘翁震炘表示,今年從10月下旬開始輔導地方果菜合作社、農會等農民團體進口高麗菜,透過滾動倉儲機制,11月就釋出1600公噸,再加上其他貿易商自行進口,讓高麗菜數量與價格回穩,提供消費需求。
全聯超市表示,在11月初之前有採購進口高麗菜,但12月中旬前已陸續完售。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配合農委會平抑菜價的貿易商周榮茂則指出,大概11月中就已沒有再進貨,存量也於12月前消化結束,應不至於影響國內菜價。
.jpg)
農民怨 貿易商賺飽飽,農民都沒賺到
除崩盤引發菜農不滿,也有農民表示,之前菜少、價格好的時候是被貿易商賺走,等到國產高麗菜開始上市後,價格開始大跌,國內農民又沒賺到,心理當然不平衡。
根據農委會數據,進口高麗菜成本每公斤約18至22元,11月的批發價大幅波動,11月1日到10日,高麗菜批發價平均每公斤30元上下,但11月10日至20日,菜價一路往上攀升,11月16日每公斤來到46.2元,台北二市批發價在11月15日甚至高達54.6元,農民怨,貿易商此時進場賣菜利潤高,再加上政府補助這些貿易商每公斤兩元的冷藏、進出庫耗損費,利潤豐厚。
以全國進口甘藍平均交易走勢圖來看,在11月20日的高點之後陸續下滑,不過11月25日也還有33.4元。隨著國產高麗菜搶收上市,價格直線下滑,到12月1日已來到18.3元,不過,此時進口數量也已消化殆盡,影響到的是正準備大出的國產高麗菜,一上市價格就一路下跌,原本想透過這季收成彌補颱風損失的農民,不但希望落空,甚至血本無歸。
農委會:會陸續外銷,大力推網路團購
農委會在11月25日曾公開表示,高麗菜盛產時每週將啟動兩貨櫃賣到新加坡(60公噸)也將與企業、網購業者洽談大宗整批購買,以網購搭贈方式銷售,但直到12月26日,農委會才宣布將外銷30公噸高麗菜到韓國,27日與網購業者合作,整整慢了一個月才展開行動,也讓農民質疑,農委會顧著喊話讓菜價跌,卻遲至崩盤、價格都死了,才出口30噸高麗菜到韓國,這是作秀還是送禮?
林佳新認為,既然台灣風災後向韓國進口蔬菜,那麼農委會是否該更積極與與韓國貿易協商,輔導農友種適合冬天外銷出口的蔬菜,遠比作秀式的出口更有意義。
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日前出口30噸高麗菜到韓國只是政策性的宣示,這幾天陸續還有接到來自加拿大、馬來西亞、日本和新加坡的訂單,未來大約還會再出口100、200公噸的量,不會只有現在的30噸,此外,政府也會大力推銷網路團購高麗菜。
翁震炘表示,由於高麗菜的進口量、國內種植量、以及市場批發價格散落在各單位手上,目前農委會正積極整合這些資訊,希望能盡快創立一個整合資訊平台,好更掌握菜價的變動。
調控也要顧及生產者的生計和感受,如何不太過或不及,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執政者精於鬥爭奪權選舉執政,哪有甚麼對民眾有利的智慧.
政府單位(農糧署)所謂之甘藍監控價每公斤4~5元根本是要置農民于死地,每公斤5元就等於採收成本根本無採收價值,對農民來說採收只是浪費人力跟時間而已,農民種植成本應為種植期間成本(種苗,農藥,肥料)加上採收時的成本(紙箱,運費,果菜市場拍賣稅金),也就是說成本約8~9元才正確,請注意要是一位農民種了2個多月賣的價格是8~9元,他也只是把投下的成本勉强收回而已根本這段期間收入是0,所以請不要再說甚麼7,8元農民還有賺的鬼話了,要是每公斤沒有10元農民就要餓死了,請農糧署諸位所謂的農業專家明鑑啊!監控價是10元不是4~5元好嗎?
每年颱風期前後都一直在演同樣的戲碼,官爺爺們難道都不知應付嗎?
只要小英政府團隊立志表現一下,庶民會大大有感,加油!
颱風過後,價格50元/以上,農民瘋狂搶種,掃到市面蓮苗都沒有,政府發布3次簡訊警告,超量!超量!超量!,有人聽嗎???搶要賺錢的時候政府不知道在哪,現在大家搶的結果價格掉了,怪政府??? 當初為平抑菜價進口1600噸,記者要不要看看台北市兩個市場一天就可以銷掉幾百噸甘藍? 1600噸效應可以從11月延續到現在? 拜託考證一下市場產銷資料,資訊消化一下再寫好嗎?
蛛網理論:價漲→增產→價跌→減產→價漲,農產品價格的季節變動和循環變動很難擺脫,宿命。
每年都有的狀況 不改種別的再來怪政府 有意義嗎 難道只能種高麗菜?
一堆人種 品質也沒特別好的 自然被討厭再來怪別人
台灣的高麗菜跟進口的 口感差滿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