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價格今年跌得特別快,颱風過後復耕的高麗菜本來預計中下旬才會盛產,但12月初台北果菜批發市場的到貨量已達300噸,顯見農民提早搶收。農民怨政府顧著放話,過度干預市場行情,逼得大家狂搶收,任高麗菜價一落千丈;農委會則認為,喊話有其效果,這是為了鼓勵農民不要集中採收,分散風險,不然屆時價格只會更慘。
菜農:菜種沒多久 政府就打壓
根據台北果菜批發市場統計,目前高麗菜(甘藍)平均價一公斤約10元,而這價格早已維持一個多禮拜,照正常產期來看,9月底梅姬颱風重創全台蔬菜產地後,經農民復耕,最快也要12月中以後高麗菜才會盛產,但今年一公斤均價10元卻提早來報到。
彰化竹塘高麗菜農曾建和批評,政府根本不懂市場機制,之前菜價高漲是因為市場嘸菜,價格才會上揚,卻硬要拋出菜蟲的假議題,干涉價格,沒想到颱風走後,菜苗種下去才15天,政府就一直喊菜價要跌、菜價要跌,「明明菜都還沒長大,是要打壓什麼菜價。」
也因為政府盡力喊話,再加上根據農委會「大宗蔬菜種植登記與供育苗預警機制」估計,10月初復耕的高麗菜,種植面積已超出60至80公頃,產地開始擔心今年高麗菜會崩盤,產生了預期心態,紛紛一窩蜂搶收。
曾建和說,今年市場上好多高麗菜6、7分熟就在賣,市場緊張起來,我怕價格跌太快,只好跟進,原本正常採收一箱20公斤約有12顆,提早採收,就得放到19至20顆才會滿,很多菜農每年就等這時候能稍微賺上一筆,但政府這一喊,根本是「煮熟的鴨子飛了。」
農委會:盛產價格提早到 顯見喊話有效
農委會農糧署主秘翁震炘坦言,原本政府透過「大宗蔬菜種植登記與供育苗預警機制」統計育苗場的出苗量,是為了讓農民了解種植狀況,懂得分散風險,但無奈高麗菜價好,還是一堆人冒險搶進,因此農委會只好盡力呼籲大家不要集中採收,可見這次喊話有用,12月中本該有的到貨量,提早在月初就來到。
翁震炘表示,雖然高麗菜產銷失衡的狀況仍年年上演,但這幾年農糧署透過預警機制,鼓勵大面積的專業農分批種植,再加上採收工越來越難請等因素,專業農都願意分散風險,現在面積很少超出100公頃,這幾年高麗菜價出現一公斤低於4元的崩盤狀況,也越來越少了。
翁震炘說,再加上去年農糧署引進青花菜截切機,輔導部分高麗菜農撥出部分面積轉種青花菜,成效良好,目前轉種面積達100公頃,(高麗菜超種)問題或多或少有舒緩一些,他認為,未來持續透過預警機制,再加上政府備好高麗菜崩盤時的各種配套措施,包含加工、團膳業者收購等,產銷失衡會慢慢獲得解決。
民間:干預市場少做 提供資訊健全產銷才根本
民間蔬菜批發業者則認為,政府不應干預市場,而是要想辦法提供最正確的種植面積資訊給農民,讓農民去選擇、承擔風險,交給自由市場機制去運作才對。
嘉義縣農業處長林良懋說,菜價有高有低是常態,政府能做的是一個平台、裁判的角色,努力健全產銷結構,例如精進現代化物流系統,減少蔬菜運輸過程產生的高耗損率,甚至不要用冷凍庫調節菜價,改用溫室調節,這樣受制天候影響的狀況才能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