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加台灣沿海保安林面積,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2015年投入海岸造林,向雲林縣政府認養台西鄉海園15公頃土地,並接受林業試驗所技術指導和企業贊助,造林已有初步成果。2017年再與林務局合作,在企業的支持下認養麥寮濁水溪沿海口的保安林3.7公頃,繼續海岸造林。
種樹專案總監程禮怡說,「海岸林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等於是台灣第一線綠色長城,」可以抵擋風沙、鹽霧跟颱風捲起的巨浪,保護海岸線和沿海居民。
台西土壤鹽化,打造淡水生態池降低鹽分
程禮怡表示,雲林台西整年度雨量不到台灣的一半,夏季炎熱、冬季的東北季風相當強,造林地本身因為地層下陷,有海水倒灌以及土壤鹽化的問題,需要解決的事情相當多。他們找來生態工法專家張文賢打造12公頃的淡水生態池,利用加高的土堤留住雨水,讓雨水把土壤中鹽分帶進池裡,再利用海水比重比淡水大的特性,讓海水經由池內的排鹽管排到附近的溝渠,降低土壤鹽分。
海岸造林難度高,林試所提供協助
林業試驗所提供專業知識諮詢,協助選定適合栽種的品種、位置和順序。栽種植物特地購自沿海苗圃,如果從一般苗圃購入,會先放到暫置的苗圃馴化至少三個月,提高適應能力。栽種植物時,會特別選在連續雨天的時間點,增加植物的存活率。目前種在林地上的植物包含地表植物馬鞍藤、蔓荊、濱刀豆與抗風的木麻黃,完成初步的固沙作業。跟隔壁海水倒灌的區域相比,綠意盎然的淡水生態池看起來更加生氣蓬勃。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景株表示,海岸造林會遇到乾旱、貧瘠、鹽分、淹水跟風這五大問題,乾旱和貧瘠讓植物無法吸收養分,影響生長;植物根系若是接觸到鹽分、淹在水裡或被強風吹倒,都會無法生存。
為了增加植物的存活率,海岸造林會選用耐受性較高的植物,例如木麻黃、黃槿,也會開挖溝渠土堤,設置防風裝置來固定砂質土。台西海園的造林地因為五種問題都有,上述工程都有施作。
台西海園設置專人管理,觀察造林真實情形
目前台西海園的造林地,設有一位專職的管理人員,負責在清晨幫植物澆水,觀察生長狀態後即時回報。蔡景株認為這點是台西海園跟其他地區的最大差異。他說造林需要一段時間才看見成效,但維護花費的成本往往大於栽種樹苗的部份,願意這麼做的並不多,「目前台灣的海岸造林最大壓力,就是大家種完就想走人,」但是造林之後,後續照顧才是關鍵。
以生物多樣性為目標造林
接下來,程禮怡表示會持續朝向生物多樣性的目標進行造林,除了栽種木麻黃、黃槿等喬木,也會種植灌木,讓林地有高中低的樹,創造多層次的生態環境。未來有機會將會利用這樣的環境進行教育推廣,讓更多人重視海岸造林。
台西的造林目標也會一併落實在麥寮的海岸造林地上。這塊位在風力發電機旁的土地,因為受氣候變遷和揚塵的侵襲,過去栽種在土地上的木麻黃出現衰敗或倒塌的情況,為了改善這個問題,這會在迎風面栽種木麻黃,再於背風處種植原生種植物,豐富老化的林相。現在也在試驗新研發的水寶盆技術,把雨水或補水儲存在水盆中,利用棉繩把水導入土中,提供樹苗水分,若研發成功將會直接應用在麥寮的造林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