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最終版農地盤點已於9月出爐,實際生產僅剩57萬公頃,請點選這裡,閱讀最新文章「找回失落農地!農地生產僅剩57萬公頃│農地非農用10萬公頃│9月上網全民揪違規」
遭農舍、違章工廠等佔用後,我國農地究竟剩下多少面積可供生產糧食使用?經連年調查與資料統合後,農委會今對外說明盤點初步結果,(正式結果請點選這裡)全台農地280萬公頃中,扣除大量的林務用地後,實際可供糧食生產的土地僅68萬公頃。總計結果低於過往調查數據,且低於內政部設定的糧食安全底線,也凸顯農地遭轉用問題嚴重。
不過在盤點結果出爐後,農政單位也強調,會採「先止血」的方式,逐一解決新建違章工廠和農舍的濫建,後續再利用政策手段來實現「農地農用」的目標。(完整盤點表格請閱讀文末)
全台糧食生產用地68萬公頃,低於安全底線
針對首次出爐的農地盤點結果,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今在參與農地政策座談會時指出,依據各單位一千一百多萬筆統計調查發現,全台可供糧食生產農地現況包含:農糧用地47萬公頃、養殖魚塭用地4萬公頃、畜牧用地1萬公頃,外加「潛在可供使用」的農地15萬公頃,總計是68萬公頃,其中潛在可供使用農地包括廢耕已久的田地等,將是未來重啟使用的重點。
由於盤點結果為68萬公頃,低於內政部所設定的「74 萬至81萬公頃」農地總量底線,此統計結果被外界視為台灣糧食安全的警訊。對此,陳吉仲指出,內政部的設定基準,是以我國糧食消費必須倚賴自給自足為前提,事實上,全台還有多數坡地和「非法定農地」有從事農業生產,若以此加總,就可順利達到內政部設定的目標。
盤點結果出爐 農地「非農業使用」面積高達6萬7千公頃
此外,若以平地、坡地區分,全台平地作農業使用的範圍約為55萬公頃,坡地則是12萬公頃。至於農地上遭工廠、農舍、餐廳、廟宇等設施佔用、屬於「非農業使用」的面積,則為6萬7千公頃,其中工廠用地佔20%,住宅用地佔12%,但其中地目究竟合不合法,農委會強調還得經過更仔細的判斷。
農委會:農地盤點後「先止血」再解決既有農地問題
儘管如此,面對各項設施節節進逼的佔用,我國農地要農用依然困難重重,農地的數量和品質更是連年下降。對此,農政單位強調,現階段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止血」,再來解決既有農地問題。
陳吉仲表示,現在的農地盤點是第一步,在盤查農地數量、實際農作生產面積與品質後,再來就是以農委會為主導,解決現在既有的農地佔用;包括違規農舍和工廠,會採取依法連續查處、斷水斷電的手段,另外新建違章工廠絕對會即報即拆,現地污染則考慮以群聚為標的推動工廠現地合法。
此外,針對農地重金屬污染,陳也承諾會在年底前推動「灌溉水質保護方案」,落實灌排分離;同時,針對高山農業等問題,也會陸續依坡地的違規嚴重性高低來逐步處理。
三年內提升專業農戶數達四萬 所得180萬元
解決現有問題後,如何放眼未來?陳吉仲則表示,農委會有兩大方向,其一是提升專業農戶數、二是建置專業化的農糧專區。他進一步解釋,精算各種作物的生產面積和集中化比例等,推估出最適規模農地利用面積為27萬公頃,未來十年就會以此基礎,來規劃農業專業生產的空間;同時,在專業農戶數上,也預計需要4萬戶的專業農,距離目前2萬2千戶尚有一段距離,因此將以提升專業農數量為首要目標,並計畫三年內讓專業農戶所得一年達到180萬元,以此確保農民收益。
在專業化的農糧專區部分,則是藉由盤點結果確認專區內短期休閒地與廢耕土地數量,鼓勵非申報農保的地主能釋出手中農地經營權,農政單位再引導農家進入專區內生產,好達到最適規模,創造最大利益,如此才有辦法提高農業競爭力與永續發展。
彭作奎:農委會應落實住宅區和生產區分離政策
針對官方盤點結果出爐,今日與會的四名學者亦分別給出建議。前農委會主委彭作奎指出,《國土計畫法》通過後,農委會真正的挑戰才開始,因為往後最艱難的部分在於農業發展用地的劃設,因為牽扯眾多單位和民眾利益,農業發展用地「區位」和「數量」劃設就顯得異常重要,不能再被其他單位把持。此外,農委會也該落實住宅和生產區分離政策,將農宅集中在城鄉發展區,生產區內則單純從事農業活動。
林國慶:台灣農地資產化嚴重 每公頃上看1500萬元
亞太糧肥技術中心主任林國慶認為,台灣土地的資源利用效率過低,不僅糧食自給率僅30左右、複種指數也連年下降,加上農地資產化嚴重,許多人持有農地僅是為了投資,而不是為了從事農業生產,導致農地價格飆高,每公頃上看1500萬元,再再都是農業發展受阻的原因。
因此,林強調,應該徹底檢討現有的農地政策,降低非農民等人持有農地、個別農地興建農舍的誘因,包含休耕給付、棄耕的狀況也應一併修正,最終才得以設立「重要農業發展區」,好將主要農業資源全數投入,提升經營效率。
陳明燦:農地變更應設置特殊機制 考量移轉成本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陳明燦則以法規角度切入,指出目前耕地、農業用地及農地之間,不同法規間各有定義,如此一來,所有權和使用權的配置會出現落差,也不利整體農業政策的規劃。他也舉例說明,像是農民到底要承租農業用地還是耕地,其在農業政策或相關補助上就略有不同。
不僅如此,陳也表示,「農地的使用變更上應該要有特殊機制設計」。這部分應該訂出法律,讓執法者有法源依據、違規使用者則有法可罰。至於變更地目而得利者,更應增加農地的「土地增值稅」或「土地變更使用捐」,將農地的移轉成本考量進去。
楊重信:近八萬公頃「農二區」應將「優良農地」和「污染農地」劃分開來
最終,專長在都市規劃的前中研院退休研究員楊重信以《國土計畫法》中的分區管制系統做解讀,未來規劃的農業發展地區中,分為農一、二、三、四、五,分別容納優良農地、遭污染農地、坡地、農村地區和都市內農地等;其中,由於全台受污染農地眾多,一旦都歸於農二區內,將模糊優良農地與污染農地的界線,甚至遭到蠶食鯨吞,因此應該明確作出規範,將兩者分離,同時針對違章予以合理罰款。
可設置國土保育大隊 專責環境違規取締
楊重信也建議,未來可增設「國土保育大隊」,在現有的保七總隊體制下下設第十大隊,專責國土保育,給予執法人員取締國土保育地、海洋資源區和農業發展區違法行為的資格與手段,以達到實際嚇阻功效。
附錄:「全國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成果彙整表初稿106.8.18」及表格解讀:
表格右側之「可供糧食生產土地 (R)」與「實際供農林漁牧休閒使用土地 (S)」兩者有些微差別,前者包含露天生產用地(A)、生產型設施用地(B)、管理型設施用地(C)、宜農牧地(I)、非法定農業用地中實際有生產使用的用地(Q),加起來共有68萬公頃,為主要糧食生產區。
後者除了原本的可供糧食生產土地外,另外加入了非農業使用用地(G)、宜林地(J)、加強保育地(K)、未查定地(L)、不屬查定土地(M)與林務範圍用地(N),因為林務用地面積大,看起來總面積驚人,但大多數均無法用於糧食生產。
其中農地上的非農業使用用地一共有67800公頃,包含工廠、住家等,其中除第九項和第十項以外,其餘多是違法占用居多;至於第二十項的其他使用,則包括廢棄設施與廢棄建築物等。
(首圖攝影:農地上的工廠/張良一)
農委會做這種發表,自是別有用心,其意不在農業本質。媒體推波這種報導,就不知是無知還是加速配合別有用心了。
農業最大的問題,是錢少,辛苦,所以沒人做,壓根不是沒土地。
而這個調查政府主打糧食安全,要湊農地的土地總數量,先撇開這些數字調查的真實及準確性(反正一般人也沒法自己統計)
他的結果是農地少了6萬多公頃,但他自己也補充說還有多數坡地和「非法定農地」有從事農業生產,加上去總量是超過的
所以:
1-農業生產土地總量是足夠的,只是有少數分區上不是農地,分區是人定的,大自然裡只有土地跟海洋差別,沒有農地建地
林地的差別,至於要不要把這些地畫成農地保護起來,那是另回事。
2-農地被做為非農業規劃使用,最大面積的來源是各地方政府的都市重劃,每個新市鎮,新各種園區,都是從農地出來的,
提供給那些沒有在務農的人居住及上班(比如各大官員及各個覺得自己很懂且很關心農業的媒體青年們),只是他們可以合
法的變成建地及各種非農地分區,所以帳面上消失了。
3-按照他寫的比例,現有農地沒做農業使用中,最大比例是河川及水利設施。河川為甚麼是農地?這本身就是奇怪的事,所
以你要說河川沒在務農囉,你把這22%加上去,讓非農用的面積不是大了許多?
4-占第二多的是工廠,這是個問題,但不好處理,因為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適合的工業區,(有些偏遠地區連工業區都沒有)且
因各種環環相扣的問題,讓你要進入工業區也不是很好進去,成本提高很多,但政府沒甚麼在管這些。
5-一天到晚被拿來說嘴的農舍,占了不到5%,但被講得好像因為蓋太多農舍所以都沒地了,這部分其心可議,就不說了
6-如果在農地分區的使用上,如此正義凜然,那切記不要選擇性的沒看到還有”宗教寺廟”,殯葬設施”,”公共設施”,”道
路”,光這幾個加起來,就快要農舍的4倍多,農舍如此不可原諒,那這4項更是罪大惡極。
7-要處罰人很簡單,有了權力,不用腦子都辦的到,但要提升本質就不容易了。政府含混的提了說要增加2萬多”專業農
戶”,所得”180萬”。喊口號很簡單阿,怎麼做?想的方式竟然昰叫沒有保農保的地主,讓出來,讓這些所謂的專業農戶使
用,真是太有為了,擁有偌大土地的政府及各國營單位,一片片沒人使用的荒地,不讓出來,竟然叫花自己錢買的私有財
產地主讓地出來。(這不跟共產黨有像嗎)
8-不要在亂用糧食自給率的積非成是了,那個甚麼糧肥技術中心主任,這招當然騙外行人跟無知青年很好用,但實在太壞
了。糧食自給率低,是因為大家飲食都西化阿,你要不要大聲說一下,台灣的稻米自給率都是90幾以上,偶而還會破百,
水產的自給率更高達140%,水果類的約85%,蔬菜類約83%,那為什麼總量會低哩,因為小麥的自給率才終於突破了
0.1%阿,而大家現在都喜歡吃澱粉類的食物阿,也就是說,那些大官跟文青們多吃幾餐米飯跟水產,我們糧食自給率就提
升了。
9-回到農業本質上,要提升本質,是不容易的,當然這些官員也沒這個本事,但總要做些動作表示一下,於是,組成取締大
隊,容易多了。
並不是鼓勵違法,更不是鼓勵破壞,農地跟農業自然有許多狀況及問題,要改善,需要智慧跟努力,大家都是住在這島嶼上的ㄧ份子,但實在不忍,終日看見這種偏頗的報導,避重就輕的找問題,完全沒處理的本質提升,以及拿著正義兩字去當屠夫般的逞兇。
地太貴,房子太貴,種植作物太便宜,社會現況是如此,你還要種田嗎?誰想啊?無解!
台灣最好的農地都是台糖地,不檢討台糖?帶風向的報導立意何在,國民黨來台,375政策造成農地分割便小,提倡工業化遭成農地工廠,現今惡果又要保留良好土壤的所剩無幾的農民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