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米粉界沒有說的秘密–9成米粉充斥廉價玉米澱粉

上下游新聞市集從去年12月29日到今年1月14日前往中北部地區主要大賣場、超市、生機店、農會與知名的米粉產地如新竹、南投埔里與彰化芬園,一共購買52件品牌包裝米粉,發現就有45件含米量未達CNS規定的下限50%,不夠資格稱為「『米』粉」,其中更多達39件的含米量連20%都不到(不合格名單請閱讀這裡)。

根據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11172「米粉絲」的定義,所謂「純米米粉」是以米為原料,經糊化、擠壓、蒸煮、乾燥等過程製成細長條形之製品,粗蛋白質要在5.0%以上;「調合米粉絲」則以50%以上之米為主要原料,可混合其他食用穀粉(flour)或食用澱粉,經糊化、擠壓、蒸煮、乾燥等過程製成細長條形之製品,粗蛋白質則必須在2.5%以上( 合格名單請閱讀這裡 )。

宣稱「純米」,卻不含米

有許多標榜是「純米米粉」或是「用純米製作」的米粉,不是含米量稀少,就是根本沒有米,明顯欺騙消費者。以新竹縣農會生產的「新竹純米粉」為例,包裝上宣傳「純米精製、精選在來一號白米製造」,但標示蛋白質含量為0%,也就是成份當中完全不含米。(註:中華民國標準『CNS』是以蛋白質含量檢視、換算含米量。)

在欺騙消費者最惡劣的行為中,有9件米粉在外包裝標示上符合CNS11172的含米量標準,實際上含米量卻少得可憐。

以採樣樣品檢視廠商的廣告、標示宣稱,知名品牌「龍口天然新竹米粉」宣稱含米量達90%以上、蛋白質達5%,送驗結果發現蛋白質僅有0.5%,推算含米量僅有7%~10%;竹北市農會的「台灣古早味米粉」標榜蛋白質含量為「每67公克含有5.6公克」也就是8.4%,送驗結果發現蛋白質僅有0.6%,推算含米量僅有9%~12%。

另外,有3件明好企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農耕牌」新竹米粉、新竹粗米粉與濁水米粉標示的蛋白質含量符合CNS11172的要求,但送驗後發現蛋白質含量僅有0.3~0.5%不等,也就是含米量不到一成。標榜純米製成以及取得「新竹市米粉商業同業公會認證標章」的「沛津新竹米粉」、「鴛鴦牌新竹純米米粉」,送驗後發現蛋白質含量分別僅有0.4%、與0.9%,推算含米量僅有1成左右。

竹東地區農會的「新竹純米米粉」不但標榜純米,還在網站上宣稱「使用農會水稻良質米產銷班之稻米製成100%純淨美味之米粉」,但送驗結果發現蛋白質含量僅有0.9%,推算含米量僅有13%~18%,用米量連2成都不到,欺騙消費者,也讓農民情何以堪。

以養生為名「掛羊頭賣狗肉」  良心何在?

近年養生風氣盛行,許多研究報告指出食用糙米可以降低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發生機率,因此市場上出現許多標榜「糙米米粉」的產品,讓消費者以為食用糙米米粉可以攝取糙米完整營養並改善慢性疾病。但這次抽樣6件市售糙米米粉的含米量,發現落差非常大,從5%到100%都有。

其中「有機廚坊」的「生機糙米米粉」標示的蛋白質僅有「每55克0.2克」亦即0.36%,推算用米量不到1成;礁溪鄉農會的「溫泉糙米米粉」、啟發米粉工廠的「楓牌(水粉)楓坑米粉養生糙米」的用米量都未達到CNS11172的最低標準。

消費者花比一般米粉貴一倍的價格食用「糙米米粉」,結果這些含米量不足的「糙米米粉」實則為業者「掛羊頭賣狗肉」,以糙米為點綴的「玉米澱粉麵」。當慢性疾病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長期食用,不但營養不均衡,更可能攝入過多澱粉與熱量,使病情加重。

檢出玉米澱粉,是哪種「澱粉」呢?

這次抽樣的包裝米粉裡,除了少數合格的純米米粉與糙米米粉產品,絕大多數的「米粉」都淪為「玉米澱粉麵」。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化驗組長林玫欣指出,以真材實料的米製成米粉,其成本和製作時間均遠高於「玉米澱粉」為主要成份的米粉。而業者使用的玉米澱粉,究竟是真正來自玉米所製成的天然玉米澱粉?還是以神奇的化工技術,利用化學反應原理製造出帶有「玉米」或「米」香味的澱粉,來進一步製作米粉給消費者食用?這部份都有待衛生主管機關追查。

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私下訪談部份米粉業者,業者反映進口玉米澱粉的成本僅是在來米價格的一半,再加上通路商都要求售價便宜但可提供較高利潤空間的產品,因此以玉米澱粉為主原料的米粉,反而淘汰掉以純米為主原料的米粉。

一名業者就舉例,製作真正的純米米粉耗時費工,一周產量頂多1000台斤;若以玉米澱粉為原料,一天就可做出8000台斤。在市場惡性競爭與通路商割喉砍價的風氣下,米粉業者當然只好生產玉米澱粉為主原料的米粉。

「我若光靠生產純米米粉,早就倒了,」他說。

未告知添加麵筋或小麥澱粉 米粉背負過敏黑鍋

在這次抽樣調查中,發現部份業者除了以玉米澱粉為米粉主原料,也添加麵筋或小麥澱粉。倘若業者未在外包裝上告知,不僅嚴重的誤導、欺騙消費者,更將造成對麵筋或麩質過敏的消費者,產生健康上的風險。

例如,玉桂米粉工廠生產的「新竹玉桂米粉(炊粉)」標榜純米精製,但成分中驗出麵筋反應。該產品標示成份僅提到使用精選再來米、澱粉、水,未標示使用麵筋,就很可能讓對麵筋過敏的人誤食後產生不良反應,並且誤以為是對米粉過敏。

此外,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同時也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根據自己調配手術後病人營養餐的經驗發現,如果以米粉為主食,病人經常反映消化不良,只好改用麵條。

她說,術後病人身體較虛弱,原以為米粉有助於消化吸收,但病人的反應讓她很意外,經詢問熟識的食品加工專家,才知道現在台灣大部份的米粉主原料不是米,竟然是精製過的玉米澱粉,難怪會消化不良。

調和米粉(下)、純米米粉(左)、糙米米粉(右)的比較
調和米粉(下)、純米米粉(左)、糙米米粉(右)的比較

玉米澱粉「反客為主」 非近年才有

其實民國92年,消基會針對市售米粉進行過含米量測試,檢測19件樣品的蛋白質含量,所有樣品的蛋白質含量都低於4.5%以下,也就是說,19件樣品皆不是純米精製而成,甚至連「調和米粉」的標準都達不到。

當年,中國國家標準第11172號(CNS 11172)「米粉(米粉絲)」規定,由米為原料所製造的米粉,蛋白質含量應大於7%以上,而調和米粉(即含有60﹪以上的米和其他食用穀粉或澱粉混合)的蛋白質含量也應在4.5﹪以上。

民國96年在「不明原因」下,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11172「米粉絲」放寬規範,「純米米粉」的粗蛋白質要在5.0%以上;「調合米粉絲」則以必須在2.5%以上。消基會認為,今日再以放寬了的標準檢視,發現業者不僅「變本加厲」的以更多的澱粉摻在「米粉」裡,更嚴重的欺罔消費者,犧牲消費者權益。

針對台灣米粉業界的亂象,上下游新聞市集和消基會和呼籲:

一、應立即重審國家標準,讓名符其實的「米粉」可以重現市場。

二、食品衛生主管機關應當落實稽查,嚴格要求米粉業者必須落實CNS11172的規定:純米米粉必須100%用米為原料、調和米粉原料必須50%以上用米。

三、強制業者必須在產品包裝上明確標示為「純米米粉」或「調和米粉」,供消費者選擇。

四、業者必須誠實標明使用的原料比例與食品添加物,保障消費者知的權利。

五、為有效改善這普遍欺罔消費者行為,主管機關(衛生署、農委會)應依法嚴懲不法業者,以端正市場。

六、呼籲監察院主動調查農委會、衛生署由無失職、瀆職,喚起政府主管機關勇於任事的態度。

重要參考資料

市售米粉檢視一覽表(一) 不合乎國家標準名單及全部檢驗列表

市售米粉檢視一覽表(二) 合乎國家標準名單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