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要求《商周》補件,吳家誠:《商周》非惡意,但檢驗報告可信度低

《商業周刊》報導市售6成牛奶含有禁藥,卻被衛福部和畜產專家認為檢驗方式不專業,昨天商周到衛福部交檢驗報告,但衛福部今早召開專家會議後表示,商周提供的報告不完備,未提供實驗室名稱,比對的資料庫僅能作為初步解讀。明天將再次行文,要求商周在週三前補齊資料,目前農委會和衛福部已按照商周提供的初步資料,重複實驗,預計週二結果出爐。

資料不齊,衛福部要求商周下週三前補件

商周根據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陳良宇研究資料,指出市售九款牛奶含有禁藥,昨天下午商周副總編輯劉佩修和陳良宇至衛福部繳交檢驗報告,傍晚衛福部卻表示,商周報告有四個缺失:

(1)僅提供簡單檢驗流程,未提供檢驗方法依據(或確效資料)及檢驗設備、

(2)未提供檢驗之實驗室名稱及地址、僅提供質譜資料庫名稱,

(3)未說明比對判定方式,

(4)且未提供結果判讀之質譜圖、報告中檢附之總離子層析圖並未標示所對應之樣品名稱。

今早食品藥物管理署昭開專家會議後,衛福部進一步表示,商周昨天提供的資料,數據品質缺乏相關的學理資料,比對的資料庫檢索,僅作為初步解讀,不適合作為最終判定依據並據以驟下結論、未提供品質管制相關資料(如:空白、重複等),尚無法確認數據代表性、未提供詳細之數據,無法合理解釋實驗結果、未提供相關學理資料,解讀該些代謝物質是否源自於所公布之藥品。

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明天將會行文給商周,要求週三前補件,若補件仍不齊,可能會請陳良宇來討論。

衛福部依商周提供方法檢驗,週二結果出爐

1465193_743560812338166_56037089_n
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明天將會行文給商周(攝影/林慧貞)

衛福部已經針對商周提供的初步資料作實驗,比對圖譜資料,研判等不等於代謝物、可能是何種藥物,結果預計週二出爐,明天下午農委會和衛福部,也將分別公佈,九項牛奶是否驗出監測中的108種、86種動物用藥及塑化劑。

姜郁美說,非常歡迎民間提供資料,但「資料正確性在歡迎上頭」,希望各單位發佈檢驗時,能遵守《食品衛生管理法》第40條,附上檢驗方法、檢驗單位、結果判讀依據。不過他強調,向商周要求資料、重做實驗,只是希望釐清真相,和處罰是兩回事,目前也暫未討論到處罰。但對於陳良宇表示,檢驗代謝物才是檢驗藥品的好方法,姜郁美只說:「我們尊重他的看法。」

精神科醫師蘇偉碩:有疑慮就可提出,政府和牛奶供應方應證明安全性

不過精神科醫師蘇偉碩認為,農委會檢測藥物殘留,跟陳良宇驗代謝物,兩者根本不同,農委會不能因此宣稱牛奶安全。他舉例,陳良宇驗出來的抗憂鬱劑代謝物Clomipramine (氯米帕明),事實上是一種藥的化學成分名字,是第一代抗憂鬱藥,主要治療失眠、憂鬱,或是慢性疼痛,但牛如果要用,必須經過獸醫開處方箋,農委會應該要直接檢驗這項藥物,不要拿其他藥物模糊焦點。

他認為,陳良宇提出了檢驗報告,政府應去反證,「就像起訴一樣,檢察官只要合理判斷你有犯罪的可能性,就可以起訴,法官再根據相關資料去判刑。」他說,只要報告認為有安全疑慮就可提出,牛奶供應方要去證明安全性,政府應先檢視牛奶是否有問題。

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檢驗報告連大學生都不如

然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認為,這份報告從程序、實驗室、儀器、報告完整性都不符合,「直接刊登出來非常不恰當。」他說,商周曾找過他兩次,上週五下午近三點,商周拿了相關的數據,和他面談了半小時,當天下午比菲多按鈴控告商周後,傍晚他又接到商周來電,希望請教他科學和檢驗技術,以及後續的法律問題;當晚八點,商周帶著編輯、撰文記者、陳良宇、律師,十多個人和他面談兩個小時。

吳家誠表示,看過商周報告中提的儀器、實驗室、檢驗流程後,他當場向商周表示,這份研究太不嚴謹,檢驗儀器可能落後30年、用氣相層析儀,近3百度高溫可能產生化學反應、實驗室可能受到汙染,「這份報告非常非常不專業,可信度非常非常低,大學生交的報告都好太多。」

他說,面談時,商周坦誠自己太輕率,陳良宇也承認,有很多沒辦法判斷的東西,但他只是穿針引線的人,實驗者另有他人。

吳家誠說,自己長期關注食品安全,但追求食品安全的公平正義,要用正確的方式,這份報告從科學角度來看完全不合格,短期內可能達到某種商周設定的目標,但一旦風氣形成,台灣要去追求食品安全正義的目標就不可能達成;他目前相信商周不是出於惡意,因此會善意協助他們,但民眾若繼續相信這份報告,社會就是走錯了,媒體也不應該遵循這份報告的方向,若商周和陳良宇繼續硬拗,他會跳出來講話。

對吳家誠教授的言論,商周品牌總監林秋寶表示不予回應,檢驗資料也要等收到衛福部公文,才知道要補什麼,「我們都有誠意交件了,補件自然不難。」陳良宇也表示,會提供政府單位想要知道的資料。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