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土地故事03│用力過著腳踏實地的生活!追求自給自足的牧野農園

文/謝詠鴻(旗美社大課務專員)

前言:牧野一家人原本住在日本東北的仙台市,分享者牧野萌在仙台時,就已經是個喜歡和大自然共同生活的人,平時除了在自家陽台種植蔬菜以及參加植樹活動之外,也會到上山取水、採果、摘菜等等,而先生擔任一間Pizza Bar的主廚,對於食材非常講究,在仙台生活時,夫妻倆也用很自然的方式養育孩子。然而, 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讓他們決定搬到北海道,學習成為農民,尋求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精彩的故事吧!

說到台日共鳴處,牧野女士(左)和翻譯立涵,和台下一起笑了出來(照片提供/旗美社大)

我們要去北海道,過著腳踏實地的生活!

牧野一家人是這次的故事主角:做為義大利料理人的先生、非常喜歡大自然的太太、單純的八歲女兒。目前的牧野農園收入主要以利潤較高的番茄為主,還有生產自家食用蔬菜的家庭菜園,未來也將評估是否結合先生的料理專業成立民宿或餐廳。

311的東日本大地震之後,原本日常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因為自來水、瓦斯等基礎設施受損,造成了物資缺乏、物價上漲,也讓行動受到限制;而對於核電廠事故的發生,也讓人擔憂食材的安全,原本期望能過自給自足生活的場域也受到了輻射汙染的威脅,當然也限制了孩子出遊。災後的數月,情況仍舊非常混亂,然而在這個時候,災區各地也舉辦了各種臨時性活動,包含各種行動藝術家的表演,這些活動給與人們勇氣,也讓人們思考未來的生存之道,牧野一家便是其一。

牧野一家在這段時間不斷思考著「自己希望過怎樣的生活?」最後決定,搬到沒有輻射汙染,同時也是農業地區的北海道,希望能夠讓生活自給自足,學習生產食物、結合餐飲業,用力地過著腳踏實地的生活!

牧野先生是一位專業的義大利料理廚師(照片提供:公文健太郎)

初來乍到北海道,牧野一家其實並不會農業。他們在各地移動,拜訪了有機農場、自然農法農場,也體驗種植並且把握機會和相遇的人交流學習。參加了各式各樣的農產加工課程,像是味噌的製作、從小麥到義大利麵的製作等等,也讓自給自足的生活圖像更加清晰。

在某次參與自然農法稻米種植的機緣下,牧野一家數次來到一個美麗的小鄉──蘭越町。這裡和牧野的故鄉東北一樣,擁有水田及群山,是個被自然包圍的美麗小鄉,而這個小鄉竟然剛好在募集新規就農的番茄農夫!牧野一家便倉促地下定了決心,要抓住這個天大的好機會!

牧野一家遷移北海道,想在農村過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照片提供:公文健太郎)

從零開始進入農業,政府大力支持新規就農

新規就農的意思,便是從零開始進入農業。和台灣一樣,日本也面臨農村凋零的狀況,農村人口高齡化、農村居民離農等等都讓日本多數村莊面臨農家數量銳減的問題,也因此,各地都在徵求年輕人投入農業,為了支援有志從農的青年,日本政府推動規劃了許多輔助的計畫,首先是國家的補助,日本政府提供七年期(2年準備期、5年經營期)的補助金,每年150萬,共計1050萬日圓。

除了國家補助外,各地方單位也有各不相同的補助,根據牧野一家的資料,目前每年約有200萬日圓的年收入是來自政府的補助;除了金錢的補助,也有很多政府提供的研習機會可以參加。而談到補助,金額重要,補助的方式更為重要,現場一位同為新農,並且擔任旗美社大「友善農耕.心境界」課程講師的農民提出了問題,展開以下的對話,也令人深思目前台灣各項政策的視野:

「請問你們國家補助的150萬日圓有限定用途嗎?」

『沒有,日常生活的支出也是可以的。』

「在台灣來說,常常會限定很多的用途,比如說農業機械。而更困擾的是如果我今天要買20萬的農機,政府並不會全額補助這項農機,我可能必須先自籌10萬塊才行,所以我常說在台灣想當農民,一定要先負債才行。」

『是是是,我們日本15年前也是這樣。』

想要成為的農家,與政府圖像也不太一樣

可是牧野一家想成為的農家,是政府想要他們成為的嗎?

在日本,政府期望的農民是生產量大、品質穩定的,而其所選用的種子也都是F1種子(註),而這顯然與牧野一家心中理想的農業是截然不同的。在北海道也因為人口數太少,蔬菜並不好賣出,所以大部分農民都必須大規模生產送到大都市販售,在這樣的農業體系之下,農民和消費者相當梳離,農民辛苦種出來的農產品最終只是商品。即使花再多的努力種出低農藥甚至無農藥的作物,在這個通路裡依舊無法獲得認同,也無法傳達給消費者。

在北海道,還有一個台灣較難想像的特殊狀況:雪。北海道的冬天下雪,也因此無法從農,所以農家都會去打工,所從事的工作主要是冬天滑雪衍生的觀光產業工作,像是民宿、滑雪業者等等,在北海道,人們一年四季做著不同的工作是很尋常的一件事。

當分享到了目前面臨的農業體系、家庭收入等等,牧野萌也露出了擔憂的神情。牧野家目前的收入組成有一半是番茄,政府的補助、打工的收入則各占了四分之一。

「再過兩年,政府的補助金就要期滿,屆時即便將蔬菜的產量增加或是種蔬菜去賣,也無法達到目標收入,我甚至也想過,是不是要捨棄家庭菜園,專心種植番茄就好?但是這並不是我所希望的農業啊!」牧野萌說道。

番茄是牧野農園最主要的作物(照片提供:公文健太郎)

從政府到民間,尋找各種支持的資源

小規模農家面臨的現況相當嚴峻,卻也不是沒有希望。

日本有政策規定五年級的學生一定要進行戶外教學,這個戶外教學會讓學生到農業、漁業、牧業等等家庭去進行體驗,而有一些類似旅行社的機構就是專門接受委託去辦理這樣的活動,這些機構會去募集有意願接待的農家,而牧野就是其一。牧野家除了番茄園的農事之外,也會帶學生體驗料理和農業的結合,由先生帶學生做料理。牧野萌也坦言,這樣的接待是很辛苦甚至勉強的,即使接待有收入,但也必須有很好的工作調整才

能讓孩子們在農事幫上忙。但牧野萌也笑笑地說:「對於先生來說,帶小孩做料理是排解壓力很重要的出口呢!」

除了政府的補助之外,民間也有一些團體對新規就農的農友舉辦支援活動。牧野萌參加了一個從事有機菸草推廣的公司TRUE SPIRIT TOBACCO COMPANY所舉辦的「SHARE THE LOVE for JAPAN」計畫。參與該計畫的農家不把農產品當成一般的產品,而是將耕作理念寄託於作物上,該計畫支持這樣的一群人,並提供平台促進行農家間的交流。

有些農家也導入CSA制度(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由消費者預付農場1年的會費,農場收成後將作物分配給會員,其中的災損或歉收風險由消費者共同承擔,藉此讓生產者每年有穩定的收入,能夠更專心在農事上。

YouTube video

「成為農家」≠「自給自足的豐富生活」

「要光靠農業活下去是很天真的」一直以來,牧野萌都有著這樣的自覺,但來到北海道,認識下島先生後,牧野萌除了農業之外,學習到了更多重要的東西,「所以比起其他的新規就農,我的煩惱又更多了呢!」牧野萌笑著。

農業之外,牧野萌持續向下島先生這樣過著自給自足生活的前輩學習,像是學習養蜂採蜜、殺雞、木工等等,一切的辛苦、努力以及學習,都是因為想要成為「傳承農村文化的農家」,而其中最本質的,便是希望自己和家人都能夠過著自給自足的豐富生活。成為農家並不是這趟旅程的終點,而是為了達到自給自足的一個中繼站,未來,牧野一家將與抱持同樣價值觀的人們建立連結,從中尋找小規模農家的經營之道。

在牧野萌的身上能夠看見強大的信念、對於理想生活追求的認真態度,而更令人佩服的,是在歷經了這麼多的辛苦,在農事、家事、育兒等等多項事務的疲憊之後,仍舊走到今天的堅持,而這份堅持在牧野萌身上,卻又是無比的謙虛,牧野萌在分享完自己的故事後說道:

「當一個農夫我的資歷還很淺,我還會繼續加油的!」

除了種植作物,也向當地農人學習養蜂(照片提供/公文健太郎)

註:F1種子泛指「雜交第一代種子」。F1指的是雙親產生的第一子代。當育種者為了改良品種或是使作物保有兩個純系品種的優良特性(雜種優勢),會將兩個具有不同優良性狀的品種雜交,期望產生同時具有雙親優點,甚至超越雙親的品種。但這樣的品種也讓農民難以自行留種,也成為許多種子企業為了讓農民購買種子的手段之一。但生產F1種子並不完全是好或是壞,有些植物確實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產生優於雙親的子代。

系列閱讀:

北海道土地故事01│下島先生的14年奇蹟,讓硫酸山自然再生

北海道土地故事02│培養有能力活下去的人,黑松內町的自然學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