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綠心(圖片來源/公視)

《農村的遠見》05│在荷蘭都市中心養牛划船!國土規劃「綠心」農業都市共生,還地於河

文/寶花傳播 企劃執行 宋若甄

在荷蘭西部,由幾個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烏特列支聯合起來的都會區,住著這個國家超過1/3的人口。然而,在城市群的中心,有一大片約1800平方公里的農業帶,稱為「綠心」。

「綠心」地勢低窪,有九成的土地都在海平面以下,沼澤與湖泊密布,自古以來,居民必須合作築堤造田,種植牧草養牛,把每一寸得來不易的土地,做最適當的規劃使用。

二戰後,面對大量的重建工程與人口增加,如何生產足夠的食物、如何蓋出足夠的房子,成為荷蘭政府急需解決的兩項挑戰。經過折中,把「綠心」保留為農業生產帶,外圍留給都市發展蓋房子,使農業區維持完整,有利生產,也讓都市區集中,便於提供公共服務,成了荷蘭國土規畫的重要策略。

荷蘭綠心(圖片來源/公視)

高產值的酪農業與綠心品牌

「綠心」的主要產業為酪農業,風車下草皮上的黑白乳牛,是經典的地景,也是荷蘭的經濟主力。荷蘭的農業政策不走補助或保護的路線,而是鼓勵農家與農企業面對市場競爭,講求的是高效率高產值的經營;這個面積與台灣差不多的國家,多年來是世界的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中單是酪農業出口產值,就占荷蘭貿易總額的8%。

我們好奇,這些有著創業家精神的牧場與乳品加工廠經營者,如何看待與支持「綠心」這個概念?

我們造訪的牧場,多為家庭式經營,飼養牛隻數約90頭,牧場面積約50公頃,從牧草收割到擠牛乳,高度機械化。另外,牧場們也普遍強調永續經營:透過維持戶外放牧、合理使用抗生素,維護動物福利;以碳中和與能源自給自足為目標,收集牛糞作為能源,再配合太陽能板之應用。這些牧場不是單純因為理想才做了這麼多複雜的操作,而是在有堅強的支持系統下,所做的選擇。

荷蘭綠心(圖片來源/公視)

乳品加工廠支持酪農共同品牌

支持這些牧場的,是收購牛乳的乳品加工廠,他們是牧場重要的技術輔導與市場行銷的夥伴。我們造訪的優格廠和起司廠,一是與牧場契作,一是由牧場共同出資的合作社,都不是巨型的跨國公司,他們很清楚地知道,必須做出差異才能在市場生存。

看準消費者對「綠心=健康」的認知,這些乳品加工廠只與綠心在地牧場契作,並提供永續生產的技術輔導,讓牧場可以依照喜好,選擇擅長的永續生產方案,並請專家與牧場討論出年度目標,符合目標者就以較高的價格收購,以此來提升生乳品質;同時,在銷售端推出差異化產品,像是搭配不同果粒販售的優格,都讓城市的消費者願意買單。

綠心,不僅是景觀,更是酪農們的共同品牌。

荷蘭綠心(圖片來源/公視)

治水新哲學 還地於河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綠心內的環境永續經營,是不得不做的事。綠心的土壤為泥炭土,這種土壤雖然肥沃,但是接觸空氣後會逐漸氧化,綠心每年以平均一公分的速度下沉,而更糟的是,海平面同時上升。如果沒有任何作為,綠心很快地就要淹在水中了。

面對這樣的挑戰,荷蘭政府除了持續投資,每年加強修築堤防,更在2000年開始,啟動「還地於河」計畫,把過去向河川爭取來的空間,還給河川,讓洪水來的時候有地方可以去。畢竟,如果與大自然對抗,人類永遠都會是輸家。

同時,「還地於河」不僅是一個工程計畫,更是一個景觀計畫。荷蘭政府在防洪的同時,也想著改善空間品質。從我們造訪的現場來看,不論是退縮後的新堤防,或是架高後的自行車步道,都是用很簡單、樸素的方式規劃設計,融入綠心的景觀中;居民們覺得安全獲得保障,也多了休閒活動的新去處。

與綠心互動的都市規畫

在綠心,「城市發展」和「鄉村發展」是彼此為彼此加分的。

阿姆斯特丹人說:「不管在城市的哪個角落,20分鐘內,就要可以跟牛大眼瞪小眼」,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阿姆斯特丹這個大城市的都市規劃原則。如果你打開地圖,這個在綠心北端的大都市,就像伸出五根手指一般往綠心延伸,這五根手指就是城市發展的疆界,不能任由城市過度擴張,而每根手指間的綠帶與水岸,就是都市與綠心對話的開放空間。

如此,不管在城市哪個角落,都市居民騎著腳踏車,20分鐘就能抵達綠心野餐,享用來自綠心的食物安心安全;綠心內的農家仍舊擁有大片完整的土地便於耕作,更樂見消費市場與方便的海空運樞紐,就在車程一小時能夠到達的地方。

圖片提供/公視

公民參與的綠色廊道

綠心除了提供人類生產與休閒,更是動植物生長棲息的空間。然而,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無可避免地被壓縮了。在荷蘭,有一個擁有72萬名會員的非營利組織-「自然資產保護協會(Natuurmonumenten)」,透過會員與贊助商的捐款,買下他們認為具有生態價值保護區,成為地主,從事各類第一線保育工作,包含水質調查、物種調查、棲地營造、牧場轉型輔導與環境教育等,專業且具行動力,在荷蘭國土規劃上,擁有廣大影響力。

協會不僅是荷蘭政府環境政策的監督者,也是執行者。以荷蘭「綠色廊道」政策為例,協會除了經營保護區外,並與政府合作,有計畫地將綠心內數個保護區與全國各地的自然保護區串連起來,形成「綠色廊道」,讓鳥類,還有其他的動植物,能在各個自然保護區之間遷徙繁衍,使綠心的生態更加健全。

荷蘭綠心(圖片來源/公視)

說到底,綠心只是個概念,沒有清楚的地理邊界,也沒有一個主責的行政單位,涉及的議題又寬又深;「保留綠心」,絕對不是一個由上而下的政策就能達成的。Bart Vink先生是荷蘭環境建設部負責國土規劃的資深官員,我們問他綠心成功的關鍵是什麼?他說:

「綠心是民眾與政府合作的結果。首先,要有願景,大家能認同理解的願景;要有規範,規範形成讓願景落實的環境;最後要有投資計畫,讓願景成真。願景、規範和計畫這三件事必須緊密結合。而綠心概念的成功,就在於這個概念深植人心,不是因為政府把它列為政策,『深植人心』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農村的遠見》系列紀錄片每週二晚上十點於公視主頻播出,『荷蘭Groene Hart 綠心 綠色核心』集於2018年12月18日全球首播。

《農村的遠見》官方粉專https://goo.gl/EidHU3
「公視+」平台:
👉 http://bit.ly/EternalEng (英文版)
👉http://bit.ly/ptsEternalFarmVillages (4K中文版)

《農村的遠見》荷蘭綠心宣傳短片:https://goo.gl/3Ls1xg

(在鼓吹經濟發展的大旗下,各國農村皆面臨嚴峻的挑戰,在困境中努力找尋出路。公視推出《農村的遠見》系列紀錄片,以遠見、永續經營為角度,介紹國際農村案例,期望激起台灣社會對農村的想像。《上下游》與公視合作,陸續刊出每集精彩案例,閱讀完整系列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