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推動地方創生之際,中衛發展中心22日舉辦「台日地方創生高峰會」,邀請台、日地方創生專家,分享地方活化經驗。台日兩國均面臨高齡社會危機,株式会社Join for Kaigo執行董事秋本可愛指出,日本長照人才非常不足,預估2025年將缺少37.7萬長照人才,為因應日本照護人才缺口,透過積極舉辦研討會、教育課程,協助長照企業及長照人才培養,進一步打造社區整體關懷照護體系。
台灣同樣面臨高齡照顧問題,尤其偏鄉、原民部落需求更高。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副執行長張竣傑長期在部落推動微型日照中心,他表示,應該由部落族人出來執行照護工作,專業團體從旁輔導陪伴,一開始可以先執行簡單的照護,例如電話問安、送餐服務等,再進一步進行專業性服務,像是復健服務、日間照顧服務等,由部落族人自己從事照護工作才能永續,之後才能產生創生能量。

部落缺乏照護機能,如何談產業、人口回流?
國發會優先推動地方創生134個鄉鎮中,原鄉就佔了三分之一,但原住民部落有其文化特殊性,包括生活習慣、語言落差等,若貿然進入,地方創生失敗可能性就高。長期協助部落老人照護的張竣傑認為,原鄉地方創生可以從照護角度切入,「照顧只是一種手段,重點在活化部落。」
但他指出,原鄉部落現況是長者無法獲得良好的照顧,通常長輩失能只能移到平地照護機構。他曾經為部落失智長輩安排平地照護機構,結果長輩卻偷跑回山上的家。
張竣傑解釋,部落長輩到平地照護機構,根本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食物又吃不慣,在陌生的環境裡會很害怕,「死命活命也要逃回部落。」部落是他最安全的堡壘,是他的家鄉。「長輩應該要能留在部落繼續生活,原鄉青年才有可能回來。」
他進一步指出,部落必須要有基礎建設協助老人照護,才有辦法往前去談產業、人口回流。現在鼓勵青年回鄉,但部落沒有資源可以協助照護,家裡長輩、小孩誰要顧?偏鄉部落生活機能消失,老小沒人照顧,這地方能生活嗎?「我一直覺得創生,是因為之前給人放生太久。」

以照護角度重振部落,族人參與形成產業
張竣傑長期輔導宜蘭大同鄉樂水部落,其被稱為「被遺忘的部落」。樂水部落位於位於太平山上,早期由於有運送木材的鐵道站,部落非常風光、興盛。但隨著國家禁伐政策,部落一系之間衰退,「近乎消滅。」
張竣傑選擇以照護角度重振部落,首先解決部落長輩三餐問題,但苦無團體願意合作送餐,最後由推廣泰雅族傳統舞蹈的文化團體負責,之後更進一步解決部落交通不便,長者接送問題。張竣傑更找了部落當地廢棄派出所,重新整理打造社區空間,讓長者能夠在這空間交流。族人在這過程中互相幫忙,照顧老人這件事變成集中部落凝聚力的量能,之後更慢慢有年輕人回來做產業推廣、文化體驗營等,「照顧長者可以連結到推廣產業。」
他反思,地方創生也要講文化,仍不能脫離地方原始生活樣貌,地方創生不能為當地開創奇怪的商機。張竣傑舉例,平溪天燈、老街是著名觀光景點,但他實際在當地觀察,即使有了這些產業,當地的老年人口比例還是非常高,「老人家下午都在發呆,那這產業對當地長輩有什麼連結?」目前一粒麥子團隊也嘗試從失智照護角度進入當地,期望找出適合當地的發展模式。
部落微型日照中心 整合部落資源
張竣傑指出,應該由部落族人出來執行照護工作,專業團體從旁輔導陪伴,一開始可以先執行簡單的照護,例如電話問安、送餐服務等。再進一步進行專業性服務,像是復健服務、日間照顧服務等。由部落族人自己從事照護工作才能永續,之後才能產生創生能量。
張竣傑在部落推廣微型日照中心,部落應該要有據點提供照顧長輩、小孩服務、產業就業、社區公共空間等,「據點除了照顧之外,應該擾動其他資源,整合部落。」他引用長照2.0「復能」概念,意即失能者利用潛在能力,平常自我復健訓練,而非依靠復健師。照顧長輩並非所有事情幫他做好、餵他吃飯,而是讓長輩自己發揮,長輩仍舊可以產出意想不到的量能。
他表示,部落長輩是文化瑰寶,地方DNA就存在長輩身上,現在年輕人不懂族語,文化銜接產生斷層,更應該讓長輩擔任更多角色,發揮部落特色。「部落創生也要從復能角度出發。」他認為,部落有其運作機制,跟大自然取得平衡,創生必須保握這些基礎,恢復其原有能力。年輕人如何回去部落,跟祖先、土地、族人關係如何修復。

部落具文化特殊性 應尊重文化
要恢復部落之前的樣貌就必須掌握部落基本元素,張竣傑說,常常有熱心照服團體進入部落,但部落不領情,因為他們不信任漢人。「平地服務員跟部落長輩語言無法溝通,怎麼幫他服務?一般定義的照護專業人才真的就能進入部落服務嗎?」
「如果沒針對文化差異先作準備,貿然進去執行地方創生,失敗可能性太高。」他指出,過去原鄉政策成功案例寥寥可數,失敗原因就是未好好了解原鄉。
張竣傑強調,進入部落前應該培養文化敏感度、文化能力等,文化照顧就是要細心陪伴、理解、同理、尊重、接納。泰雅族喜歡吃醃生豬肉,但照顧人員會說這太鹹、不新鮮,兩者就難以維持關係,「進入部落就要尊重文化。」

秋本可愛:日本2025年將缺少37.7萬長照人才
日本為高齡化社會,長照人才卻非常不足,預估2025年將缺少37.7萬長照人才。株式会社Join for Kaigo執行董事秋本可愛指出,即使政府推出培養醫護人才的政策,每年卻仍有13.4萬人離職。
她進一步解釋,長照離職率跟其他業種差不多,但人數提升率卻遠不及其他業種,使得長照人才缺口越來愈大。「多數人認為長照是非常累的產業,且比較沒有成長性。」長照產業的徵才會幾乎沒有人參加。
4.jpg)
成立「Join for Kaigo」協助培養長照人才
秋本可愛大學時期曾到日照中心打工,在第一線工作時看見許多問題,「老人會覺得活在這世界上,很對不起家人,造成他們的包袱。」以及日照中心的職員都覺得太累、太辛苦,無法繼續待下去。甚至當時遇到三一一大地震,許多大學生投入賑災,導致關心長照領域的人減少,因此她更堅定要透入長照領域解決問題。
因此秋本可愛成立Join for Kaigo協助長照企業及長照人才培養,以東京、大阪為基地。公司主要分為「Kaigo HR」、「Kaigo Leader」。前者協助企業尋找人才、提升照護人才品質能力,舉辦研討會、教育課程等。公司為媒合角色,搭建長照公司與照護人才之間的橋樑。

「Kaigo Leader」提供照護情報交流
「Kaigo Leader」則是考量長照職場上,較少關於照護情報交流的管道,因此建立溝通場域,讓更多人連結、學習、交流情報。至今已實行六年,活動參加者包含大學生及社會人士。主題多元化,如何降低長照人才離職率、物理治療師開設事業體協助地方疫療、IT產業如何提升長照等。「這些主題的目標,都是為了因應2025年長照人才減少,在這之前如何發展新事業,找出解方。」
.jpg)
高齡、小孩、身心障礙者互相照護
除了照顧長者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提升到社區整體照顧。秋本可愛指出,日本初期長照政策僅著重照顧老人,但2000年長照保險法推出,開始有觀念照護者應該協助老人自理,並非幫他們打點好一切。之後更是擴大這理念,更著重在老人尊嚴支持、社區整體照顧上。
社區整體關懷照護體系為日本長照重點,秋本可愛舉例,日本石川縣日照中心設施不只照顧高齡人口,更是小孩、青少年、身心障礙者交流中心,在這設施裡,變成長者照顧小孩、身障者。即使石川縣當地人口減少,但這日照中心的人口卻變多。「透過這設施,各年齡層的人可以交流,社區有好的連結。」
.jpg)
延伸閱讀:
台日地方創生高峰會》日本內閣府地方創生推進局 VS 台灣國發會 政策對話
岸伸久專訪》料理不只是食慾,針對外國遊客的和食體驗課程,效果超乎想像
(本系列為《上下游》與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地方創生推動小組」合作,推出地方創生相關文章,由《上下游》獨立製作,並非委託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