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第一家無包裝雜貨店Gram Malmö,店長是台灣女生!黃舞樵見證瑞典減廢進行式

零廢棄運動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在台灣出現越來越多「無包裝」、「裸裝」商店,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在消費時自備餐具、容器、購物袋;各種可重複使用的餐具、衛生用品等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市場上出現。

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環保風氣盛行的瑞典,卻看不到這麼蓬勃發展的減塑或零廢棄運動。瑞典人或許過度依賴、信任體制,認為個人能做的大概就是垃圾分類、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其他的交由政府處理。

在瑞典超市購物,不時看到這種有趣的現象:一個顧客買了許多有機、公平交易等產品,但隨手也抽了好幾個所費不貲的塑膠購物袋(今年起一個塑膠袋漲價到6~7克朗,約台幣24元左右)。事實上,瑞典政府也希望能透過提高塑膠袋的稅來減少用量,但成果似乎有限。

瑞典嚴格的食品法規,也導致自備外帶餐盒這種台灣人很熟悉的減廢方式無法實踐。號稱最重視環境影響的COOP超市,早在1990年代就曾在賣店裡做過類似無包裝的嘗試,然而最後卻無疾而終。

瑞典的第一間無包裝商店Gram Malmö,在2016年在第三大城馬爾默開張,店裡有位來自台灣的女生黃舞樵,在地球的這端,參與見證了瑞典的減廢運動進行式。

位在瑞典南部的Gram Malmö是瑞典第一家無包裝商店(照片提供/黃舞樵)

來自台灣的黃舞樵在2018年跟瑞典籍的先生從台北搬回瑞典,從小因為家庭教育的關係,環保、減廢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份,雖然沒有積極的參與環境運動,但對這個概念不陌生,搬到瑞典前認識了Gram Malmö這間店,到瑞典後透過擔任店裡的志工,一步步踏進了這個有趣的世界。

不浪漫的開店生活,天天都要「重訓」

黃舞樵目前擔任Gram的店長,小小的店裡已有四百多種商品,除了無包裝食品以外,還有各種友善環境的產品。目前店裡有90%的商品是有機的,其中更有將近15種公平交易品項。

在瑞典經營無包裝商店乍聽之下是個夢幻又浪漫的工作,可惜,事實並非如此。Gram小本經營,無法負擔太多人事成本,因此黃舞樵跟同事通常都是一個人顧店。從開店前的準備、開店後的服務以及關店後的收拾,大多都要獨自包辦。

Gram Malmö的經營團隊,由左到右為創辦人Rowan、黃舞樵與Joanna (照片提供/黃舞樵)

維護衛生在無包裝商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各種大大小小的清潔工作通常是最花時間的。除了例行的清洗容器、打掃店內環境之外,開店期間不時還會發生各種大大小小需要清理的狀況,例如:客人在自行裝盛商品時撒了一地、小孩用手去摸食物、有人不小心打破雞蛋、或裝完油品沒把容器關緊而油漏了滿地⋯⋯除了花時間之外,這些不小心撒了一地的東西,也都是小店的成本!

此外,無包裝商店的補貨不像一般商店,推著車,將商品一個一個擺上貨架。而是要將商品從倉庫裡的超大包裝,分裝進店內的容器中,開店前,將數個25公斤裝的乾貨袋搬下架分裝,是黃舞樵每天再熟悉不過的補貨動作,如果再遇上廠商進貨,當天的「重訓」量更是不在話下。

「原來,在無包裝商店工作就是個體力活!」我聽完黃舞樵的描述後,恍然大悟的驚呼。

她笑笑地說,沒錯,要接下店長工作時,創辦人嚴正警告過她,無包裝商店的工作可不是坐在電腦前寫寫Email就好。除了體力的負擔之外,職場上語言隔閡與文化差異帶來的心理挑戰也不小。

陳列得漂漂亮亮的商品可是許多汗水換來的! (照片提供/黃舞樵)

琳瑯滿目商品開發不易,中小廠商比大廠更願意支持

小店的商品來源,有些是團隊主動接洽,有時候透過客人推薦,不時會有些新創品牌或個人產品寄賣。供應商從個人、學生團體、附近的麵包店,到小農、中小規模的品牌,甚至國際盤商都有。為了讓消費者更加認識商品的來源,Gram不定期拜訪供應商,並把過程製作成影片放到社群網站上跟消費者分享。

Gram位於「瑞典糧倉」斯堪尼省(Skåne),有各樣的農產品、各種規模的農園,照理說開發商品應該是相對容易的,但Gram開發商品的路並不如想像的輕鬆順遂。

正如所有的小規模商業模式都面臨的問題,Gram最常因為進貨量太少或「無包裝」販售的方式而慘遭大廠商拒絕,就算是非常支持環境友善的廠商,也通常不願意為了支持Gram而在生產線上開特例、製造更多成本。因此就算客人推薦了非常棒的品牌,Gram也不見得能拿到進貨。

開店做生意,考慮成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有趣的是,通常支持Gram理念並且願意多花點金錢或時間去「成全」買賣的,都是中小規模的廠商。例如,供應商中有一個家族農場,不但願意供貨給Gram,更進一步提供玻璃容器,放在店裡,用押瓶費的方式方便消費者購買他們出產的牛奶,這個農場本身經營得頗辛苦,但卻願意不顧成本支持減廢。

另一個同樣也是中小規模但頗有知名度的洗潔精品牌,從一開始被動地提供補充包,在Gram受到好評,後來甚至自行在工廠旁設立了補充站,把減廢的理念擴大到其他客群。這些合作經驗都讓黃舞樵印象深刻。

這個在Gram很受好評的身體清潔產品後來還在工廠旁開設了補充站 (照片提供/黃舞樵)

對減廢冷感的瑞典民眾

Gram開業四周年後的此時,瑞典類似的無包裝商店只增加了五間,其中一間還是網路商店;Gram的主要客群、甚至志工也都還是以外籍人士為主。黃舞樵認為,瑞典消費者習慣一般超市的便利,無包裝的消費形式對他們來說會增添麻煩,而瑞典人對於政府的信任,也導致由下往上的改變比較難發生。

此外,黃舞樵觀察到,瑞典人對於廢棄物在世界其他地方所造成的問題並不是非常熟悉,很多人認為瑞典回收體系很健全,甚至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垃圾來燃燒發熱,為什麼還需要個人去做其他努力呢?

瑞典電台Ekot頻道在2019年的報導揭露,雖然依法規定,廢棄塑膠中至少30%必須被回收再製造成新的塑膠產品,然而,瑞典全國回收的塑膠中只有大約20%被回收再利用,其他都因為回收再造價格昂貴或製程複雜,而被當作一般垃圾焚化處理。但這對一般民眾而言,還是會認為這是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並無切身共感。

「我們就像柑仔店」,姊賣的不只理念還有人情味!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經營Gram這樣的無包裝商店確實是一大挑戰,但Gram也曾因為進貨的包裝而被顧客給負評。減廢的理念固然重要,但黃舞樵工作這幾年下來發現,在依賴運輸的現代,適度的包裝是必要的,甚至可以減少食物浪費。Gram希望將減廢的理念推廣給更多人,但這不代表包裝、塑膠就是萬惡淵藪,對減廢冷感的人也不是罪大惡極。

黃舞樵希望能將Gram打造成一個不管生活理念是什麼、關不關心環保的人都能舒服購物和交流的空間,每個走進來的人都不會因為自己的選擇受到評斷。在疫情開始前,Gram曾經舉辦過紀錄片放映的活動,希望未來能繼續用工作坊或紀錄片、講座的方式傳遞理念。她認為,唯有將Gram「正常化」,服務越貼近多數人的消費習慣、越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讓無包裝購物成為一種生活常態,小店才有可能繼續成長。

她甚至這樣形容Gram的定位:「我們就像柑仔店」。

小店坐落在馬爾默一個類似台北民生社區的地段,店裡有許多年長的顧客,這樣不甚方便又「新潮」的購物方式,對他們來說是種「懷舊」。他們常常告訴黃舞樵「我們小時候的商店也是這樣的」,順便聊聊天、說說古,黃舞樵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有關瑞典過去的社會與生活樣貌。

除了年長的顧客之外,外籍客人也喜歡到店裡支持Gram的理念,順便跟同是異鄉人的店員們聊聊天,分享異國生活點滴,在疫情升溫期間,Gram更是成了世界各地防疫資訊的交流站!

黃舞樵曾在台灣從事過服務業,她把台灣以客人為重的工作態度帶到瑞典,成了Gram的賣點之一,住家附近有一間這樣溫暖的小店,這在人與人之間總是相敬如賓的瑞典都市裡,不太常見。黃舞樵也很慶幸自己能夠透過Gram發散一些人情味,Gram不只想提供顧客們健康、友善環境的商品,更希望提供人們心靈慰藉。

消費就是一種表態、選擇,Gram希望除了理念之外也提供人情味 (照片提供/黃舞樵)

嚴峻疫情中繼續溫柔前進

瑞典疫情這樣嚴峻,有沒有影響到Gram的營運?黃舞樵坦承,年初看到疫情開始在台灣延燒時,她就很擔心生意會受創,但好險因為參考台灣的經驗,很早就開始加強店裡的消毒等清潔工作,並且透過社群媒體發布店裡各種防疫準備,讓顧客安心。好在生意目前沒有太大影響,許多客人因為到小店消費不像到一般超市會接觸到那麼多人,反而更常光顧了。而在疫情期間,許多人在家遠距工作,因此也向Gram提出了訂購大包裝的需求,讓小店開始了新的嘗試。

如同Gram在瑞典這個對零廢棄「冷感」的國家開疆闢土的艱難,他們在嚴峻的疫情中,也會繼續在馬爾默溫柔的灌溉這顆友善環境、友善人的種籽,繼續做新的嘗試,往推廣減廢的路上前進。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