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竹科三期區段徵收案,今(28)日再闖都委會,環團及新竹居民力抗到底!大新竹開發案一個接一個,近期有「竹科寶山二期」台積電擴廠案,若再加上「竹北台知園區」及「原竹科三期」等開發案,大新竹地區將因工業用水過多而面臨缺水危機。
環團指出,最快3年至5年,大新竹地區缺水將成為常態,必須檢討現有大規模開發案應縮小或是撤案,以免增加用水負擔,甚至排放污水影響水質。
長年抗爭的竹科三期及台知園區自救會表示,今年桃竹苗二期稻停灌,明年也恐休耕,再開發下去,未來將無田可耕、無水可用,希望政府能將開發案撤回,把地還給居民。

開發過多,將造成大新竹地區15年後大缺水
爭議已久的原竹科三期區段徵收案,今日下午將再度闖關內政部都委會,此案牽涉區域為竹東工研院附近地區300多公頃。然而大新竹地區近期還有「竹科寶山二期」台積電二奈米製程擴廠案,每天會增加12萬噸的用水量,環團認為將造成大新竹地區用水供需危機。
據新竹縣政府今年2月提出的竹縣國土計畫草案,「竹科寶山二期」加上正在爭議的「竹北台知園區」及「原竹科三期」等開發案,大新竹地區在2036年的每日民生及工業用水量將高達88.19萬噸。但水利署預估的每日供水量僅62萬公噸,兩者相差了26.19萬噸,成巨大用水缺口。

環團:怎麼調度水都不夠用,連喝乾淨的水都成問題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指出,新竹縣政府為補足計畫上的缺口,竟將有重大爭議的天花湖水庫、還未進行可行性評估的新竹海淡廠及再生水廠等都納入長期水源,甚至期待桃園石門水庫及苗栗鯉魚潭水庫支援用水。「這種調水根本不可能達成,怎麼樣都會缺水!」
許博任質疑,新竹縣府預估的長期水源還包含寶二水庫加高、每日增加一萬噸,「難道浴缸變大,水就會變多嗎?」而台積電二奈米製程將在2023年開始量產,最快3年至5年,大新竹地區恐將面臨常態缺水危機,「缺水是事實,那檢討不必要開發案就是義務!」他認為,原竹科三期及台知園區都應縮小或撤案。
開發除了造成缺水,也恐使飲用水品質受影響。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表示,一旦寶山水庫為台積電二奈米製程從頭前溪上游增量取水,將導致頭前溪中下游汙染濃度提高。依據環評報告書,原竹科三期將每日排放2萬2千噸、台知園區將每日排放1萬5千噸的廢水到頭前溪,「我們不能什麼都要,至少人要喝乾淨的水。」
.jpg)
在地居民痛陳:不要再開發了!能不能撤案?
原竹科三期及台知園區自救會代表也要求政府三思,抗爭大半輩子、已兩鬢斑白的竹東二三重埔自救會前會長劉慶昌厲聲道:「今天審查若是通過,都委會審查委員通通都是共犯,我們會提告!」他表示,舊工業區不活化卻改建成商辦大樓和住宅區,還要開發優良農地,最後將污水排入溪水,大新竹居住環境只會更糟。
「不要再開發了!」璞玉自救會代表、同時也是國內十大經典好米得主田守喜沉痛表示,今年桃竹苗二期稻停灌,農民眼睜睜看著稻子枯死在田中,明天農水署會宣布明年新竹地區一期稻是否休耕,水情如此艱難,政府卻對糧食生產毫不在意,遇到開發就犧牲農民、釋出農地,恐怕未來會無田可耕、無水可用。「台積電一定要來的話,台知園區、竹科三期能不能撤掉?」
救璞玉公民行動代表羅文君則呼籲,新竹縣政府應正視民意,提出符合在地紋理的發展方式。竹科生活圈經歷40年發展,已經在大新竹地區形成一群期待豐富多元生活品質,需要安心食材、友善環境、理念教育、在地文化的居民社群,「大新竹生活區的未來不是種房子!」
.jpg)
立委及議員:開發下去,未來禁得起環境變遷的衝擊嗎?
立法委員陳椒華及新竹市議員廖子齊也到場聲援,陳椒華表示,依照過去台積電在南科擴廠經驗來看,台積電根本沒有用再生水及海淡廠的水,擴建只會讓未來大新竹地區供水更加吃緊,而竹科三期徵收案也應撤回,「徵收農地、廢水排放到頭前溪,根本是在毀農!」
廖子齊也表示,新竹縣政府先提開發,再東湊西湊在計劃中補齊供水,是相當差勁的行為,「現在開發下去,未來禁得起環境變遷的衝擊嗎?」
稻米一斤多少錢?2nm晶片一斤多少錢? 新竹水資源要給哪個產也,很明顯啊! 晶片只有新竹可生產,稻米道出都可生產。
那你就吃晶片飯、喝廢水湯就好了!
要種田可以去屏東、雲林種,那裡的田很便宜,水也夠用
那你吃晶片飯配廢水湯過日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