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氚水兩年後排放,農委會:恐影響140億台灣漁業產值,若遭污染將向日本求償

日本政府昨日 (4/13) 決議,兩年後福島一廠含氚處理水將稀釋後排放入海,輻射污水進入海洋,恐對海洋生態、漁產品造成影響。為確保國人食品安全以及漁民權益,原能會及農委會在今日 (4/14)召開記者會說明因應對策。

原能會輻射防護處處長劉文熙表示,原能會接獲訊息的第一時間便向日方表達反對立場,並已建立跨部會平台,將執行「台灣海域輻射背景調查計畫」,計畫內容包括增加台灣沿近海的水樣監測站、提供即時海流及輻射資料、數值模擬預測含氚廢水排放後在海流中的擴散,後續將在一年半內建置擴散預警系統。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初步評估2年後含氚廢水排放,恐影響經濟魚種產值約140億元,漁業署今年起會增加台灣周邊海域漁場的監測站、並將抽樣季節從夏季擴大到四季、抽樣件數從原先208件提高到500件。陳吉仲強調,後續若有具體科學證據顯示含氚廢水排放會影響台灣漁業、漁民權益,將向日本政府採取求償措施。

原能會將在一年半內建置擴散預警系統、搜集數據、模擬洋流

原能會輻射防護處處長劉文熙表示,日方決策並未公布相對應輻射監測計畫、缺乏含氚處理水排放後在海流及大氣的擴散模擬,更未考量對海洋生態及漁業的影響,對此缺乏明確科學依據的決策,原能會主委謝曉星已在4月12日表示反對。

劉文熙說明,日方此決策已醞釀一段時間,為確保2年後台灣水域的安全,今年三月時已成立跨部會平台,接下來會先針對台灣沿近海、離島海域做氚調查,總計95監測點,每半年監測 1 次,深層海水 1 年 1 次,核能研究所、國海院及中央氣象局將共同提出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環境輻射監測及安全評估計畫。

劉文熙表示,原能會、海委會及核能研究所,將在一年半內建置精準的擴散預警系統,針對福島氚水的排放搜集完整數據、完整模擬評估對台灣的影響。國海院院長邱永芳表示,未來將以浮標自動偵測系統監測即時水況,並調查水體生物,作為未來和日本交涉的依據,「所有使用核能的國家對氚水排放都有規範,但日本是核子事故國,再排放會增加負擔。」

農委會:福島氚水兩年後排放,恐影響140億元產值的經濟魚種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福島氚水兩年後排放,屆時可能隨洋流擴散,後續影響未知,目前經評估分析相關海域現行漁業作業情形,主要受影響的經濟魚種有秋刀魚、赤魷、鮪類、旗魚類、鯊魚類、鬼頭刀、鯖魚、白帶魚、烏魚、鎖管等,而2019年前述魚種漁獲總量為25萬8737公噸,產值約140億元,未來會加強調查周邊漁場做分析。

陳吉仲說明,農委會與原能會已針對台灣沿近海洄游性魚類以及西北太平洋公海捕撈返臺之秋刀魚抽樣,檢測銫-134及銫-137,2011年3月11日至2021年3月31日共檢測2,212件(沿近海魚種1,652件,秋刀魚560件)均檢測合格、無輻射污染情形。

漁業署抽檢件數提高一倍、兩年後驗出輻射將向日本求償

關於加強調查周邊漁場,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說明,今年台灣周邊海域監測站會從20個增加到62個,漁獲的輻射年抽檢件數也會從208件增加到500件,抽樣季節也會從夏季擴大到四季,針對季節魚種做重點抽樣,例如:烏魚的抽樣件數在冬季時提高,除了水樣及漁獲還會增加浮游生物、仔稚魚的檢測。

張致盛表示,遠洋捕撈秋刀魚時間為每年6月至11月,目前台灣並無漁船在日本200海浬的經濟海域作業,且傳統作業漁場距離日本福島核電廠約有400海浬(約720公里),福島氚水排放時間為兩年後,今年秋刀魚仍可安心食用。

陳吉仲強調,農委會絕對和漁民同一陣線,為漁民爭取權益,兩年後福島氚水排放一旦影響漁獲、抽樣檢測出輻射,將向日本政府求償,「國際上已有海洋污染求償案例,例如:2001年發生在墾丁的阿瑪星貨輪漏油事件,船東就有賠償漁業損失。」

延伸閱讀:

日本輻射核污水兩年後入海,秋刀魚、日本進口海鮮是否還能安心吃?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