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智慧財產權

亞洲太平洋地區糧食與肥料技術中心農業政策資訊平台 編譯

基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或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所發展出的科技可以申請專利嗎?在發展基於AI與ML的相關服務或產品時,哪些是關於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IP)的商業議題呢?由智慧財產推廣中心(Intellectual Property Facilitation Centre,IPFC)於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ICRISAT)近期所舉辦的網路研討會當中,即針對這些相關問題做出回應。

Neoware Technology Solutions的創辦人史瑞尼(Mr. Rajaraman Srinivasan)與VB Legal的史瑞絲(Ms. Akshaya Suresh),在“智慧財產權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科技的重要性”的網路研討會當中,揭櫫了AI、ML、以及IP所扮演日漸重要的角色。

AI與ML可被用於解決商務工作所面臨到的複雜問題,例如AI與ML正被用於農業部門的4個關鍵領域,分別為:解決勞動力短缺的自動化(自動曳引機、與具有採收和噴灑功能的機器人)、促進生產力的土壤水分含量偵測(作物產量)、監控作物健康情形的病害辨識、與精準農業。

史瑞尼提到AI與ML可成為科技與商業發展的重要推進力,主要奠基於數據的可取得性、規模化運算與技巧、投資及社會的認知。

身為科技商務方面IP管理的法務專家,史瑞絲也解釋了IP與AI及ML彼此間的關聯性。她先從IP策略目的開始,並以AI及ML為基礎的科技為例,舉出IP在產品的使用、保護、及營運獲利的層次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這些分別為:AI的訓練資料集、ML演算法、軟體、與產出的結果。

訓練資料集指的是一開始用於發展ML模型的初始數據,在使用資料集時,使用者必須瞭解到公共開放資源的第三方權利、資料的所有權與法規議題。

ML演算法則是用於解決問題的技術。在印度,欲保護演算法的智慧財產權是極為不易的事情,主要是目前仍禁止針對演算法與電腦程式的智慧財產權申請,且著作權法也無法提供完善的保護。唯一可保護演算法的方式,即是將之當作營業秘密。

在使用開放式、或授權軟體前,需仔細閱讀附加條款,以了解使用的方法,著作權與專利是用來保護軟體或電腦程式。

AI或ML的產出結果,也根據使用AI的目的而有所不同,這也意味著其具備預測、推薦或者分類的特性。

舉例來說,若AI被用於作物的播種,其產出的結果將會是關於何時與如何播種的預測式分析。AI的產出結果無法得到著作權、或專利的保護,因為電腦並不能成為作者之緣故。若有關於特定層面的產出需要被保護,透過契約簽訂的方式會是目前最可行的方式。

那麼,關於IP接下來在AI及ML的方向該往哪裡去呢?未來最佳化的IP在AI與ML的推行方式應是建立一個含括健全的政策、基礎設施、專家、與資本的國家型的創新生態系,同時也應要求產業應針對其推出的AI與ML產品和服務,採用適當的IP布局策略。印度目前雖處於探索IP的陌生階段,但也需要盡快找出應對方式,以回應快速改變的AI生態圈。

自動化機械與基於AI和ML為開發基礎的感測器,將是農業的未來樣貌。農業發展將逐漸為數據所驅動,並且透過AI與ML的工具讓這一切實現。伴隨著這些工具快速的變化步調及其複雜化的本質,在這領域中的商業發展與成立的新創公司都必須採取更為周全的IP策略,才有機會存活並實現獲利。

參考文獻:

  1. Sridivya Mukpalka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April 02, 2021. ICRISAT Happenings Newslett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crisat.org/intellectual-property-i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machine-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