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暫停台灣釋迦輸入,上萬公噸的鳳梨釋迦將何去何從?現在距離採收還有2個月,是否要提前減產,紓緩龐大賣壓?若不減產,屆時將有多一倍的鳳梨釋迦湧入市場。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9月22日起連續兩天到台東與產地座談商討對應措施,當提出減產構想時,卻引來果農的不滿。
台東縣長饒慶鈴呼籲中央補助農民減產,將10億元經費應用在「最急迫」的地方,可比照水稻休耕補助等作法,讓鳳梨釋迦中小果階段立即降低產量。釋迦產銷策略聯盟則表示,農民聲音兩極,部分農民認為減產後收入必然變少而反對,但也有農民擔心量大價跌會更慘。釋迦聯盟支持減產,且至少要減產三分之一的外銷釋迦才能減輕產銷壓力。
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表示,是否減產目前還未定案,主要顧慮在於減產恐使未來內外銷市場萎縮,下週將再邀請釋迦業者商討定案。
.jpg)
農民意見不一,減不減產各有支持者
釋迦產銷策略聯盟召集人、台東地區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表示,產地農民目前有兩種聲音,第一種是「對減產反彈」,這是因為農民聽到農委會準備10億要補貼貿易商的運費,對生產方卻沒有對應的配套措施,是否能保底價格都未明定,農民才會有此反彈。
另外有一些農民則是支持「減產」。李建通說明,農民擔憂 12 月盛產時,本該外銷的鳳梨釋迦回流至國內,連原本主攻內銷的大目釋迦的價格也被影響,如此一來,農民付出的心血會白費。
「農民的擔憂情有可原。」銓益果菜合作社理事主席林志忠坦言,農民的心聲百百種,支持減產、不支持減產的聲音都有,種釋迦雖是農民自由選擇的,但在產銷結構上來說,農民相對弱勢又被動,銷售必須仰賴客戶,所以才會坐立難安。例如現場農委會提出會媒合飲料業者製作釋迦果汁,農民的反應是半信半疑,要求農委會保證才願意繼續談。
.jpg)
今年風調雨順產量更多,釋迦聯盟支持減產
「釋迦產銷策略聯盟的立場是支持減產。」李建通直言,農民栽培釋迦投入不少成本,賣不掉或是血本無歸都絕非農會或是相關業者樂見。往年外銷的鳳梨釋迦盛產時間集中在過年前,「以過往外銷中國 1 萬 4 千公噸來說,約 1 萬公噸是集中在12月到下一年的1月,」這個數量對產地來說是沉重無比的壓力,且今年風調雨順,本該外銷的鳳梨釋迦產量預估會增加到 1 萬 5 千公噸,唯有從源頭減產才能減輕賣壓、維穩售價。
呼籲減產的還有台東縣長饒慶鈴,饒慶鈴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日與農民、農會密切討論,希望中央的10億元經費應用在「最急迫」的地方,「呼籲中央以適當補貼加強農民配合減產」,比照水稻休耕補助、獎勵離牧及停採青梅等作法,讓鳳梨釋迦中小果階段立即降低產量,這樣才能減輕年底銷售壓力。
「可以減產,但該怎麼做才能讓人滿意?」台東縣農業處處長許家豪表示,減產如何執行是大問題,「是掛在樹上的果實要疏掉嗎?那要疏多少才不會有問題?又要如何認定?」要做出面面俱到的措施並不容易。
果園面積都有登記,減產一千公頃即可紓緩賣壓
釋迦減產真的很難執行嗎?李建通認為其實不難,減產的措施不必要求種植鳳梨釋迦的農民全部停產,「例如說,每個果農部分面積比例的果樹停止人工授粉,或者是把樹上的果實疏掉一些。」然後農委會按照減產面積給予農民補償即可。
台東地區目前種有2856公頃的鳳梨釋迦,李建通說明,大約減產1000公頃左右就能減緩產地賣壓,且每位果農過去遇到風災報災損時,所有生產面積、果園地號都有記錄,若要減產,每位果農依比例分攤即可。至於該補償多少金額,李建通表示,每位釋迦果農的栽培方式、土地租賃及投入心血雖然不同,但統計下來,每公頃鳳梨釋迦的最低生產成本約30萬元,農委會可依此數據為參考訂定方案。

減產也怕市場萎縮,農委會未定案
然而也有水果盤商持不同意見,不具名的台東縣的釋迦盤商說,生意是很難預測的,像是今年三月鳳梨先被中國開刀,「那時候也是說種太多,結果國內外瘋狂搶購,怎麼能現在就直接斷定釋迦不會被搶購呢?」他認為,做生意講究的是「誠信和即時」,意思是客戶下訂後要保證供貨,否則下一年可能就沒機會了,換言之,倘若現在減產,後面訂單卻增加,屆時沒有釋迦可賣,未來做生意的機會就少了。
對於產地的種種聲音,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回應,鳳梨釋迦是否減產還在評估中,但還未正式定案,顧慮在於因為一旦減產,未來內外銷市場可能會萎縮,農委會還是會先力拼內銷、外銷及加工訂單,下週會再請業者討論定案。
延伸閱讀:
不靠中國,鳳梨釋迦外銷出路在哪裡?貿易商看好東南亞,新加坡欲團購搶貨
中秋震撼彈!中國今宣布暫停台灣釋迦蓮霧進口,鳳梨釋迦受重擊,量產在即難消化
哎,確實是兩難的選擇,苦了果農 titan gel解答 https://tw.titangel.cc/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