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媽媽陳美汀(攝影/楊語芸)

石虎媽媽傳奇》陳美汀:生命因石虎而圓滿 蜂螫瀕死、力擋開發 獻身保育終不悔

車子開在苗栗西湖的鄉道,夾道的山林正是石虎的棲地,陳美汀選了處邊坡停車後,往林子裡勉行。因為知道石虎喜歡乾淨、好走的道路,她用鐮刀砍掉山徑的雜草,搬開斷枝,清理出一條路後,才把自動相機架在樹幹低處,希望牠們能相中此徑,在相機前留下身影。

一張張照片,猶如一顆顆光點,照亮台灣石虎分布地圖,也為陳美汀打造出「石虎媽媽」的名聲。

「石虎媽媽」陳美汀守護石虎,不畏艱巨,矢志不渝。 (攝影/楊語芸)

迷戀貓科動物 「石虎媽媽」捨她其誰

陳美汀的人生,或許可分成「石虎前」與「石虎後」兩個階段。年輕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光是大學學位就重來三次才到手,唯有愛貓、愛動物、愛自然,矢志不渝。

大學畢業後,陳美汀如願前往台北市立動物園工作,負責照顧花豹、美洲山貓等貓科動物。透過照養和學習,她發現牠們理毛的動作、獵捕的行為、與同伴的關係等都和自己喜歡的家貓相似。「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貓科動物,我會說牠們就是『完美』。」貓科的五官、臉型、體態,無一不是完美,孤傲的個性也完美反映獵食者特質。雖然身為研究人員應該保持理性,但她毫不避諱地說:「我迷戀貓科動物。」

台灣野生的貓科動物僅有雲豹跟石虎,陳美汀早年參加雲豹研討會,知道很久不曾發現牠們的蹤跡。當時她心想,雲豹已經來不及,但至少石虎還有機會拯救,「我要為石虎作點什麼」的想法定錨,人生至此進入「石虎後」階段,學業、工作、居所都以石虎為前提,連家裡的四隻愛貓都要隨她「逐石虎而居」。她揹著搶救石虎的十字架,在開發思維主導的社會脈絡下逆水行舟,「石虎媽媽」之名捨她其誰?

石虎是台灣僅存的野生貓科動物,目前面臨瀕危的生存危機。(圖片提供/陳美汀)

把更多人拉到石虎這一邊

不過陳美汀說,她原本很不喜歡被稱為媽媽,有種「德不配位」的感覺,後來發現自己真的就像媽媽為孩子擔心一樣,為石虎悲喜憂怒,才比較坦然於這個稱呼。

剛開始研究石虎時,陳美汀對牠們一無所知,文獻上也只有「棲於淺山、肉食為生」等少數資訊。她幾乎是從零開始,從高雄到新竹四處架設相機,花了六年時間,才在苗栗拍到第一張石虎照片。透過漫長又孤獨的野外調查,慢慢瞭解孩子的習性,她也慢慢長出媽媽的樣子。

「現在這個名稱對我而言是責任,」為了石虎,陳美汀作了很多原本不喜歡的事,像是接受採訪、公開演講以及在環評會議上強勢努言。她說自己不是衝撞型的個性,也算很有同理心,但因為堅持站在石虎的立場,凡是違背石虎利益的事,她一概拒絕。

陳美汀追蹤六年,終於在苗栗拍到第一張石虎照片。(圖片提供/陳美汀)

苗栗淺山是石虎重要棲息地,近年卻被光電業者看上,要把農田和森林變成光電場。在光電開發案審查會議上,許多委員會說:「農夫也很可憐啊,年紀大了作不動,光電可以讓他們有收入。」她總是提醒大家,生態審查是評估環境開發妥適與否,老農的問題應由農業專家解決,生態學者不必越俎代庖。

也常有委員指責陳美汀對開發廠商太過嚴格,「他們也關心生態,已經縮小面積了。」事實是廠商把開發剩下太陡、太破碎的地方留給石虎,她認為這樣的思維和作法,「不配說是為了生態好。」

陳美汀由此引伸教育的重要性,「我要影響更多人,讓大家站在石虎這一邊,從生態的角度來判斷事情。」

苗栗通霄的淺山變成了光電場,原是相思樹林,也是石虎棲地。(圖片提供/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自掏腰包作研究 照顧石虎不論晨昏

與陳美汀相識 25 載,研究夥伴姜博仁提了件趣事:訓練小石虎野放時,他們在野外籠舍裝設觸動式攝影機,若有人經過會自動拍照並傳送至手機。這個裝置本來是為了防範宵小,沒想到安裝後手機清晨也叮咚、半夜也叮咚,不分晝夜傳來的影像通通都是陳美汀。

除了付出精力與時間未曾因為年歲漸長而稍減,讓姜博仁望塵莫及外,陳美汀經常自掏腰包作研究,早年還一度借貸度日,卻不見她有另謀穩定工作的打算。「一切為石虎」的精神與毅力,讓姜博仁十分敬佩。

「做野生動物保育都要有種莫名的堅持,不然就會因為功名或利益折腰。」台灣石虎協會理事李璟泓最佩服陳美汀堅定的意志,說她「追石虎的時間大概比跟人類社交的時間多」,半夜還在山上陪石虎,簡直就是「野生的石虎人」。

在野外安裝攝影機是陳美汀的日常研究工作。 (攝影/楊語芸)

遭虎頭蜂攻擊險喪命 為石虎再活一次

除了兩位舊識口中的諸多付出外,陳美汀還曾經差點為石虎送命。

1999 年冬天,陳美汀和學弟在山區進行石虎調查,慘遭虎頭蜂群攻擊。學弟腳長跑得快,也被螫了十幾針,落後的她被螫了一百多針,住進加護病房,靠洗腎才救回一命。台中榮總毒物科醫師告訴她,以當時的紀錄,「妳大概是全台灣唯一被螫那麼多針還活著的人。」她記得住院時渾身不舒服,但最讓她痛苦的是一睡著就會立刻驚醒,與死神錯身的餘悸,讓她慄慄危懼。

既然害怕到夜不能寐,正常人撿回一命都會想要更換跑道,家人也詢問她還要作野外調查嗎?陳美汀盤算了人生的幾種可能性,她知道自己喜歡野外,也喜歡貓科動物,其他事都不會讓她開心,更重要的是,「我覺得是老天爺讓我再活一次。」再活一次為什麼?當然是為了石虎。

自陳是個早熟的孩子,陳美汀從國中就開始探究人生的意義,腦袋裡充斥各種灰色思想,每每來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時都會思考,怎麼抉選才能在閉眼時覺得「這輩子做過的每件事都值得」。

陳美汀提到,她不是不怕死,而是為石虎喪命很「值得」。

虎頭蜂事件後,她坦然地繼續投入石虎研究,這不只是她的工作,也是生命價值的體現。陳美汀討厭別人讚她偉大,光是「希望石虎在野外可以好好生活」這麼小的心願,她都還無法實現。反倒因為石虎研究,她得以貢獻己力,不枉此生,她用充滿光輝與喜悅的神情表述:「我的生命因為石虎而圓滿」。

毫不掩飾對石虎的迷戀,陳美汀認為貓科動物最完美。(攝影/楊語芸)

為石虎命名 只怕自己做得不夠

許多研究人員會以代號來指稱研究的動物,讓自己保持理性和中立,不過陳美汀與他們不同,她認為 VF69 是冰冷的數字,「小溪」就是活生生的石虎,因為每隻與她有接觸的石虎都有名字,野外追蹤牠們時,光是收到「小溪」的訊號都會微笑,「再辛苦都值得」。

最早讓陳美汀產生感情的石虎是「阿樹」,牠先是被獵人捕獲,救傷後配戴發報器追蹤,一年後牠又中了獸夾。不幸的是,第二次救傷後,阿樹沒能挺過牠的第三劫,野放兩週後就因為農藥中毒而喪命。

「阿樹是一隻很帥的石虎。」回想 15 年前的事,陳美汀口中仍是滿滿的愛、滿滿的不捨。「我可能是全台灣處理過最多石虎屍體的人。」發現屍體的當下,她先理性地處理狀況,之後情緒才漫出來,總會自責做得不夠多,才無法救石虎一命。

遭毒餌毒殺的阿樹(圖片提供/陳美汀)

募資改建雞舍 保護石虎從「死因」解決

因為許多石虎天不假年,陳美汀認為,保育工作更重要,「否則研究還沒完成,石虎已經全部死光了。」再加上愈來愈多人從事石虎相關研究,她認為應該匯集更多夥伴的力量一起努力,於是在 2017 年成立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幾年下來,協會羅列石虎在野外會碰到的意外,設法為牠們挪除威脅,也用各種創意與民眾溝通保育的觀念。

例如,石虎喜歡出沒在人類開墾的果園、竹林、農田等地,協會與通霄稻農合作,不施農藥、不放鼠藥,維持石虎的棲地,推出「石虎米」獲得民眾認同,創造環境與農民的雙贏。

再例如,農民為了防止石虎偷吃雞(陳美汀補充,石虎沒有「偷」的概念,吃雞是牠們的生存法則),會在雞舍週遭放農藥或獸夾傷害石虎。陳美汀和團隊發起募資活動,幫雞農們加固雞舍,讓石虎無法進入,農民沒有損失就不會傷害牠們。

過去農民常抱怨,外界只會「出一張嘴」,不顧他們死活。募資活動後他們才知道許多人不計回報也要保護石虎,這不僅讓他們對石虎改觀,也逐漸認同石虎保育的責任。

透過雞舍改善,石虎保育協會讓雞農沒有損失,進而保護石虎的生存。(圖片提供/陳美汀)

昔日夥伴利益前倒戈 雖失落亦需撐下去

《上下游》專訪陳美汀隔日,苗栗縣府公布,位於竹森村 7.6 公頃的光電申請案通過。該案場是石虎棲地,場內的天然溪溝也是石虎穿越東西棲地時的重要通道。一旦設置光電板,將迫使石虎直接橫越台 13 線,造成更多路殺情況。

竹森村與陳美汀因為保育石虎而結識,在她的協助下,村民申請水保局多筆補助款,成立國內第一座民間石虎資料館。如今石虎有難,原來的社區夥伴卻在環評時倒戈,訛稱案場內沒有石虎,踐踏過去的保育承諾。陳美汀坦言,保育決心不夠堅定時,很容易在利益面前動搖。她只能自認識人不清,也覺得未來無法輕易相信其他社區的承諾。

倒戈的除了社區夥伴,還有陳美汀在學時的指導教授裴家騏。原本以為老師對石虎保育有理想、也有堅持,老師卻說出光電案場可以成為石虎庇護所的論調,讓她相當失落。

竹森光電案通過,對陳美汀既是挫折,也充滿無力感。不過與石虎同行這些年,早就習慣被打擊。她以意志力為燃料,熱愛石虎的這把火還會繼續燒下去⋯⋯

攝影機拍攝到石虎,這是牠們存在的重要證據。(圖片提供/陳美汀)

延伸閱讀:

石虎棲地蓋光電關鍵一戰!廠商引學者意見「兩者可共存」,保育團體:恐重挫石虎保育

光電又搶佔石虎棲地,這次更大片!苗栗7.6公頃開發案,恐砍樹阻斷石虎生態廊道

苗栗最美里山恐淪剃頭光電場!石虎、灰面鵟鷹關鍵棲地,農委會:生態熱點不宜開發

是誰殺了石虎?路殺石虎體內驗出劇毒農藥、殺蟲劑與毒鼠藥,長期慢性中毒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