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乎乾啦!閱讀《醉人植物博覽會》,啜飲花草果樹製酒的微醺歷史

快問快答:最常用來製酒的是哪種植物?您腦中最快浮現的答案是什麼?葡萄、大麥、龍舌蘭還是啤酒花?

答案是高梁,您猜對了嗎?華人及非洲國家大量使用高梁來製酒。那麼,最早用來製酒的又是哪種植物呢?容我們賣個關子,請閱讀《醉人植物博覽會》找出答案吧。(書中另有50個調酒配方,閱讀後請勿開車!)

(以下內容摘自《醉人植物博覽會:香蕉、椰棗、蘆薈、番紅花……如何成為製酒原料,釀造啜飲歷史》一書,文字經臺灣商務印書館授權。文中小標由《上下游》另行編輯,與原書無涉,且為閱讀需要已調整部分擷取內容,更多精彩文字請詳見該書。)

橡樹:木頭能增添酒的風味

沒什麼比橡樹更能馴服粗烈的酒精。讓威士忌或葡萄酒在木桶裡熟成的作法,最早可能是為了解決儲藏問題,但不久就發現酒精和木頭接觸時發生了某種美妙的事,橡木的效果特別好。

不過最初的製桶業者可能不知道,橡木的組織不只完全適合盛裝桶裡的液體,還能增添風味。橡樹是「環孔材」,意思是樹裡將水往上傳導的導管出現在生長輪外側。隨著樹木成熟,老舊的導管中填滿了晶狀結構的填充細胞,因此樹木的中心(心材)其實完全無法傳導水分,正適合做防水木桶。相較之下,美國橡木比歐洲橡木更富含填充細胞。其實歐洲的橡木為了避免導管破損使桶子漏水,必須沿著紋理小心劈開,不能用鋸的。

橡樹恰好也能產生一系列風味化合物,有酒精時,這些芳香化合物會從木頭上析出。歐洲橡木的丹寧含量高,讓酒有某種圓潤和濃郁的特性。美國白橡則會釋出香草、椰子、桃子、杏仁和丁香裡含有的某些芳香分子。香甜的風味或許不是製酒師要的,卻是波本酒中的魔法。

橡木桶能增添酒的風味,但不能搶味。(攝影/鄭傑憶)

二手酒桶造就美好又複雜的精緻口味

禁酒時期之後,酒類工業恢復合法,需要制定新法管制。當時是桶匠協助確保 1936 年 7 月 1 日起,波本酒(和其他威士忌)必須裝在新焦化的橡木容器中,才允許冠上這個名稱。新成立的聯邦酒類管理局認定,這樣才能區分「美式威士忌」和加拿大的產品。加拿大威士忌的風味較淡,因為蒸餾時的酒精濃度較高,而且儲存於重複使用的木桶裡。雖然法規幾經修訂,受到一些挑戰,但每批波本酒都要用新桶的規定依然不改,只在1941 至1945 年由於戰時資源短缺而暫緩實行。

這個古怪的美國法規有個結果,就是留下了許多用過的波本酒桶要出售。蘇格蘭威士忌的蒸餾師很愛這種酒桶,他們混合使用二手的波本、波特和雪莉酒桶,給予他們精緻的酒一種美好複雜的風味。拉弗格蒸餾酒廠說他們完全使用美格酒廠的酒桶。其實蘭姆和其他調和威士忌熟成的時候,也會利用二手的波本酒桶。

橡木吸收、釋出酒精的特殊方式,促成了不少實驗。桶匠可使用以特定氣候或土壤型種植的樹木做木桶,這些因素會影響質地的緊密程度、丹寧的含量和香味分子。他們甚至可以不用密度高、吸收力差的心材製桶,而是用邊材製作。蒸餾師開始銷售在不同樹木部位製成的木桶裡熟成的威士忌,他們知道行家一定會一飲而盡。

二手橡木桶往往能增添酒品的風味。(攝影/Laker;圖片來源/pexels)

葡萄:葡萄酒竟源自一連串的偶然

化石資料顯示,五千萬年前葡萄就已經生長在亞洲、歐洲和美洲。但兩百五十萬年前的更新世冰河時期,葡萄生長區大部分都覆蓋在大片的冰層下,幾乎使葡萄絕種。從冰河時期存活下來的葡萄藤是雌雄異株,也就是每株植物只能是雄的或是雌的。葡萄藤仰賴昆蟲傳播花粉,如果雌株和雄株距離太遠,就不可能授粉。

所以該怎麼改善葡萄的前景呢?原來是某種突變改變了葡萄的性取向,產生雌雄同株的植物。人擇的過程大約開始於八千年前,從此以後,只要選擇比較美味的果實,嫁接後得到一個遺傳的複製體就好。幸好,大約同時也發明了陶器,因此有了愉快的結果:壓碎的葡萄用容器儲存得夠久,被野生的酵母菌發現了。

也多虧了另一個幸運的突破,人類才能釀造葡萄酒。有一種特別的野生酵母菌,專門以橡樹皮的分泌物為食,在大約五千年前意外跑進早期的葡萄酒裡,發酵的成果十分理想。葡萄皮上應該有其他天然生長的酵母菌,適合的程度卻遠遠不如前者。總之,橡木酵母設法跑進了葡萄泥之中。

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科學家有幾種理論。可能是葡萄藤偶然爬上一棵橡樹,感染了酵母菌。也可能有人同時採集橡實和葡萄,兩種果實上的微生物混在一起,或是昆蟲沾到橡樹上的酵母菌,又受到葡萄的大量糖分吸引,而把酵母菌帶到葡萄藤上。

美國納帕葡萄園景觀(圖片來源/needpix)

蘆薈:自帶苦味適合添加於餐後酒

蘆薈和它的親戚龍舌蘭一樣,有時會被誤認為仙人掌。其實蘆薈和百合、蘆筍的親源關係比較近。不過蘆薈的確喜歡乾熱的氣候,這點很像仙人掌。喝蘆薈汁的人從來不曉得,蘆薈中含有世上最苦的一種味道,也因此出現在吧台後面的不少酒瓶裡。

蘆薈裡的苦味成分稱為蘆薈素,存在於葉表下的乳汁裡。科學家最近發現,有一種特別的對偶基因會讓一些人對蘆薈的苦味很敏感,沒有這種對偶基因的人即使嚐到高濃度的蘆薈素,也嚐不出苦味。或許就是這樣,才會有些人喜歡義大利苦精,有些人則無法忍受。

做蘆薈汁時要從葉子中間層萃取液體,過濾除去蘆薈素和蘆薈帶來的深顏色。過濾後的蘆薈汁比較容易下嚥,或許也比較安全──蘆薈素是瀉藥裡的一種成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一次例行評估時,禁止在瀉藥中加入蘆薈。不是因為這樣有危險,而是沒有藥廠願意用現代化的方式證實蘆薈素安全有效。不過傳統上作為瀉藥之用,或許能解釋為什麼蘆薈的苦味成分會用在餐後酒的配方裡。

蘆薈帶有的苦味使它成為製酒原料。(攝影/Castorly Stock;圖片來源/pexels)

啤酒花:以 α 酸含量來評比啤酒

啤酒不是用啤酒花做的,而是用大麥(有時是其他穀類)釀造,之後再用啤酒花調味。不過很難想像啤酒少了這種古怪甘苦的藤蔓會變得如何。

人類大約在西元 800 年發現啤酒花可以加入啤酒,增進風味,幫助保存,在那之前,釀酒人在啤酒裡加入各式各樣的古怪藥草,時常造成不幸的結果。不過中世紀時啤酒花從中國傳到歐洲以後,隨即改變了這種情況。

最早的啤酒花農場在西元 736 年建立於巴伐利亞。當時釀酒和這類的科學與醫藥的研究都掌握在修道士手上。啤酒花農場開始在歐洲各地的修道院裡普及,於十六世紀出現在英格蘭。隨著啤酒花農場的到來,一種新型的啤酒於是誕生。

啤酒花出現把啤酒變成了更美妙的飲料。啤酒花的圓錐花序會分泌蛇麻素,這種樹脂中含有酸性物質,能幫助啤酒起泡,賦予啤酒一種苦味,並且延長保存時間。這種 α 酸是釀造好啤酒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啤酒花會依其中的 α 酸含量來評等。香型啤酒花的 α 酸比較少,不過會產生迷人的風味和香氣,苦型啤酒花的 α 酸含量比較高,能延長啤酒的保存期限,苦味也能抵銷麥芽的酵母味。

啤酒花是製作啤酒不可或缺的原料。( 圖片來源/wikimedia)

甜菜:酒精飲品的起源

1806 年,拿破崙發現自己進退兩難。他之前發出柏林敕令,禁止進口所有英國商品。也就是法國人民不再有茶、溫暖的英國羊毛、靛染和糖。當時加勒比海地區大部分的甘蔗生產都在英國的控制之下。拿破崙知道這會造成巴黎甜點師的大災難,便構思了從甜菜提煉糖的計畫。

他請植物學家班傑明.德雷塞研究提煉的辦法,而後農夫必須種植幾千畝的甜菜。共有四十座工廠源源不絕地產出三百萬磅的糖。1811 年,拿破崙寫道,就讓英國人把他們的甘蔗丟進泰晤士河吧,因為歐洲人已經不需要甘蔗了。不過拿破崙被放逐後,政治風向轉變,甘蔗於是重回法國。

現今全球的糖類供應有四分之一來自甜菜,從甜菜提煉糖的程序和甘蔗製糖的程序類似。甜菜汁不是壓榨取得,而是用熱水萃取,不過之後也需經過過濾、加熱,分離糖結晶和糖蜜的步驟。甜菜提煉的糖和甘蔗提煉的糖相同,但糖蜜不同:甜菜留下非糖分的殘留物,因此糖蜜帶苦味,難以下嚥。可以餵食牲畜,也可噴灑在結冰的路面,幫助固定灑上的鹽。

不過愛酒之人感興趣的是,甜菜糖蜜其實會賣給酵母的商業生產者,他們將甜菜糖蜜和甘蔗糖蜜混合,提供大規模培養酵母菌所需。酵母菌吃糖蜜長大,經過過濾、壓縮,發送到釀造廠、蒸餾酒廠和麵包店。因此可以說所有的酒精都起自甜菜糖。

延伸閱讀

甜姐兒介紹媽媽吃甜菜根,血壓變正常了!涼拌煮湯來看怎麼吃?

本土啤酒花下山,量產不是夢!平地有機栽培成功,新鮮 MIT 是優勢

把蘆薈種到「發蘆」,祖孫三代女力大爆發!有機蘆薈變身蕾絲麵邁向國際

讓台灣站上世界舞台,相思木大放異彩!釀啤酒香氣逼人 飽含單寧挑戰量產葡萄酒桶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