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都市農耕:身土不二,社區大學種菜樂

文圖 / 張晏熒、陳郁雯 首頁圖片/菜菜子農園相簿

北部地區的社區大學,開設了不少與有機農耕相關的課程。上一篇文章 都市農耕(上)社區大學,一起來種菜 ,報導了新莊社大努力從工廠旁建立生態農園、執著還給自然一個淨土,文山社大的樟湖農園,強調人與環境共好的自然農法。

本文介紹士林社大菜菜子農園,提倡自然農法,設有教學農場讓學員體驗假日農夫,大安、中山、信義社大的課程則鼓勵學員重視土壤、強調「身土不二」。這些社大課程的開設,讓都市中的學員有機會親近土地,進而影響周圍的家人、朋友,一起支持友善土地的生活方式。。

快樂的假日農夫—林俊育與士林社大

想到士林,或許只讓你想到士林夜市,但再往山區走,經過蜿蜒小路,到達平菁街一百零八號附近的「菜菜子農園」,就會讓你發現有別於城市面貌的世外桃源,這一大片約兩千坪的土地,是主婦聯盟和士林社大的教學農園和指導老師林俊育各分一半,所建構出來的面貌。

林俊育從小家裡就是務農,也擔任過七、八年的有機認證工作,所以見過各式各樣的農園和植物,對農耕的基本概念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在二○○七年的時候,他被主婦聯盟邀請去教授種菜的相關課程,隨後才被新莊社大及士林社大邀請授課「快樂的假日農夫」,因為從小就是居住在士林山區,對這塊土地特別有感情,便把教學農場設在這裡,在教學之餘,也可以自己種種菜。

主婦聯盟目前有六十位學員,士林社大課程平均則只能招收到十五到廿位學生,當期的士林社大有十八位學生,舊生就佔了十二位,其中還有六位是自己在市民農園有地的,但仍想繼續跟著林俊育學耕作,但林俊育認為,新生和舊生程度已經有差了,沒有分別開設初階班與進階班,其實是個問題,但由於人數過少,也無法思考這個問題。

士林社大的學員們除了每隔兩周的星期六實務耕作課程,隨時可以來關注自己的農作物,林俊育都不會特別做干涉,他只負責提供已向他人租借的土地,像是有些學員以自然農法為主,種得很隨性都不太去管。有些學員們則是已經種出心得,所以將四個人的土地合併種植各種不同作物,四個人在一起輪流維護管理,也是一個迷你型的小農園。

林俊育也再三叮嚀學員,雜草不要除得太乾淨,若除得太乾淨,就要天天澆水,學員們勢必無法天天上山關注自己的作物,所以有一點雜草是沒關係的。

對於學員的期許,林俊育說:「每個人分配到的土地很少,所以將自己的範圍種得好就好,還有一定要懂得放得下,不要執著於一定要有收成,只要用輕鬆愉悅的休閒心情去種,植物自然感受得到,但這通常不是一般城市農夫可以辦得到的。」

林俊育也說,像是在種番茄,若有二、三顆的番茄爛掉了,其實是沒關係的,因為若是為了一成的收成而去努力,覺得心煩,而盡力想去改良,不如將其他九成好的番茄都顧好,不要想把工業農耕的模式用在這裡。

目前士林社大和主婦聯盟的教學農場面臨到最大的問題是天災,但林俊育仍保持著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只要把前面防護措施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剩下的收成交給老天爺!」

對於病蟲害,林俊育有著不一樣的見解,他說:「為什麼我們都沒有想過是我們在搶蟲的食物?而不是蟲來吃我們的食物就要趕快移除,人和土地是共存的,人和土地、自然分享這個地球,若是病蟲害沒有危害到太誇張的地步,是可以不用急著去除的。」

主婦聯盟的學員陳淑惠認為,有機是目前很重要的課題,要一起愛護地球,所以才來報名此課程。她也表示:「真正來種菜以後,才發現有好多事要做,像是除草、施肥,但看到成熟後的果實,很像自己的孩子,家人吃了也總覺得特別甜、特別美味,對於我來說,種菜是表達支持的態度。」

人在哪裡,土地就在哪裡—陳琦俊與社大教學農園

「老師你看我的小黃瓜已經長了這麼大了!」學員開心的向老師耕耘成果—一條約十五公分的小黃瓜,隨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採收這條使用有機耕作而肥肥大大的小黃瓜,其他學員們也專心照顧著自己的菜園,有些自動自發的到附近砍竹子做支架,有些則開始為作物們覆蓋、澆水、施肥。

這是位在石碇山上的教學農場,有約七、八百坪的空間,學員則約四十多位,其中包含信義社大及中山社大的學生,指導他們的老師則是有卅多年農耕經驗的陳琦俊。

陳琦俊在廿十多歲時,任職於國家地理雜誌,因此有了到第三世界的採訪機會,並以十年時間,探訪了這世界四十多個第三世界區域,在那裡他目睹了人們對環境的破壞與貪婪,從此決定吃素。

在一九八九年時,陳琦俊決定到到澳洲學習「樸門農法」,後來陳琦俊回到台灣後,到合歡山(仁愛鄉)開始耕作,因為土壤的條件不好,有三年的時間,都沒有種菜,只是拔雜草翻堆土壤,一直等土壤調整好,才開始種植,並以「混種」的方式栽培。又花了五年,才開始有產量。

陳琦俊說:「雖然一開始被嘲笑,但到了第八年,我的一般產量絕不輸『慣行農法』」而且,沒有天然與人為災害的問題。在當時,台灣並沒有所謂的有機技術栽種,我算是第一人。」

在二○○八年時,陳琦俊應信義社大的邀約開設「樂活有機農耕」課程,一開始只有七位學生到現在卅十位的名額不僅額滿,還常常被要求加開名額,隔年,陳琦俊也被推薦到中山社大開「有機農耕更樂活」課程,直到今年大安社大也邀請陳琦俊開「有機農耕綠色家園」課程,除了在教室內的講課,讓學生們了解什麼是有機栽種及種植技巧外,並透過每周六的實務栽種課程,讓學生實際體驗,但也由於在同一個教學農園,所以這些社大的學生們都彼此認識。

陳琦俊教過的學生已經有上百位,許多學生都是從不會種菜,到現在已經有多位在家裡自己耕種,但由於學生人數的增加,目前他在石碇有教學農場,是供信義社大及中山社大學員所使用,新店的教學農場則是今年才新承租的地點,是大安社大學員所使用。

陳琦俊希望他的學生都可以上滿一年,因為課程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認識一年四季中適合栽種的植栽,也可以順便讓他們了解「當令當種,適地適種」的概念,除此之外,陳琦俊還會帶學生們到其他優秀的有機農場或農村做交流與參觀。

石碇教學農場在二○○九年十月才開始整地耕作,在此之前,信義社大的學員都是在松山市民農園進行耕作。陳琦俊表示:「之前,地主為了省事,一年都要噴幾次除草劑,但我和學員一起從除草開始,逐漸實施有機農耕,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卻湧來許多的螢火蟲,這算是美麗的意外收穫。」

陳琦俊授課時的主要理念是:強調照顧好「土壤」,才是有機種植最根本的,他說:「只有健康的土讓,才有健康的植物,好的土壤會自然循環生生不息,同時,我所堅持的觀念是『身土不二』,人類的健康與土壤是離不開的關係,所以我家就住在石碇,教學農園也直接設在那裡,除了可以就近照顧外,還可以自耕自食,好處很多,同時,我也堅持必須師法自然、順應自然,才是真實農耕之道。」

對於一般人看到菜蟲,就急著移除,陳琦俊則是教導學生:「蟲吃不好的菜,所以如果出現病蟲害,那就是你的種植方式出了問題要改善,而不是噴灑農藥,但同時,所有的肥料一定要完全發酵、腐爛才可以施放在土壤裡,任何有疑慮、會汙染、未發酵的東西,則不能施用在田間。」

「我認為有機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應該被拿來消費」,陳琦俊再三跟學生強調,希望學生在學會耕種之餘,可以了解有機真正的精神,而不要被商人所欺騙,陳琦俊也說:「我教學的目的最後也是希望,把這樣有機農耕的態度傳承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最好的成果是,希望可以做到若未來學員自己發現一塊荒廢的農園或土地,可以透過對土壤及有機農耕的認識,可以把它恢復成一塊可以耕種的地,讓地球可以生生不息。」

信義社大的學員Rita(化名)今年才加入「樂活有機農耕」課程的行列,目前有兩個多月的農耕實務,但前一個月都沒有收成,還被家人取笑,她認為那是因為城市人比較重視的是成效,覺得應該要「今天種,明天收成」但她認為不要急,耐心等候,她也表示:「其實我常常灑了種子以後,兩個禮拜又忘記灑在同一個地方,我是採取比較不在乎跟放任讓它自然生長的態度啦!」

Rita在近日內,收成了不少成果,她笑著說,家人吃了以後,也都覺得特別甜特別好吃,頗有成就感。Rita說:「當初一開始在種的時候,覺得一個人三坪好大喔!應該怎麼種都種不完,但現在我已經租到十坪大小,仍不滿足,甚至想要到其他地方找更大的地種植。」

大安社大學員蕭邦哲本身在山上就有塊地可以耕種,想要學會更好的栽種技巧,剛好又看到今天大安社大開設課程,目前他每周六帶著女兒一起來新店教學農場學種菜,他表示:「真正來上課以後,真的學到很多,尤其現在我山上的小黃瓜種得又大又好,但我覺得這課程讓我學習到的是,只要細心照料,植物就會給你最大的回報。」

相關文章

都市農耕(上)社區大學,一起來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