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鎮農會 偏鄉學校200KM的午餐挑戰

成功農會 偏鄉學校200KM的午餐挑戰
成功農會 偏鄉學校200KM的午餐挑戰

翻開地圖,長濱鄉、成功鎮與東河鄉緊臨著太平洋,位於南北狹長的台東縣最北邊,除了靠省道台11線公路對外聯絡,沒有其他更快速便捷的交通運輸工具。從成功市區到台東市果菜批發市場,來回車程就超過100公里,從成功市區再配送食材到不同地區的偏遠學校,加起來又超過100公里,導致物流成本非常高,壓縮採購食材的空間。

受到汽油與原物料價格上漲,業者認為無利可圖,紛紛退出供應偏遠地區校園午餐的市場。即使台東縣政府改採聯合招標希望提升規模經濟,仍缺乏業者問津而屢屢流標。成功鎮農會基於照顧在地農民子弟,決定即使虧本,也要扛起這吃力不討好的校園午餐業務。


↑成功鎮農會總幹事吳全德(左)、農民「赤腳財」(中)與供銷部主任邱欽聖(右)等人,肩負起成功三鄉鎮18所校園的營養午餐供應任務。

被問起明知賠本,為何還要承接成功三鄉鎮校園午餐的業務?成功鎮農會總幹事吳全德不禁回憶起六年多前,一個令他難忘的印象。

「記得某日清晨出外運動,途經部落一所小學,看到發財車載著一箱豬肉與青菜,隨便丟在校門口就離開。車輛沒有冷藏設備,食材也沒有包裝就曝曬在外,有沒有被貓狗咬過都不知道,」吳全德說,務農的人對食材都有一種好奇心與敏感度。當時他看到青菜快爛了,豬肉的顏色也不太對勁,既驚訝也不滿為何偏鄉學童吃得比較差。

「伊攏係咱農民的子弟吶!」吳全德表示,鄉下隔代教養很普遍,農會超市曾發生孩子偷東西吃,只因肚子餓貧窮買不起。對孩子來說,校園午餐可能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營養來源。因此出於照顧農民子弟與發揮農會的社會責任,即使有員工認為此舉會賠本反對,吳全德還是要求員工承接成功三鄉鎮的校園午餐業務,希望用在地農會的力量,讓偏鄉學童吃得飽,也吃得健康。

農會的社會使命 扛起偏鄉孩童的食育健康

成功鎮農會供銷部主任邱欽聖說,目前農會負責供應成功鎮、長濱鄉與東河鄉北部合計18所學校(16所小學、2所中學)的校園午餐,這18所學校學生數加起來不到2500人,比都會區一所大型學校的學生數還少。

此外,這18所學校之間距離遙遠,無法用中央廚房供餐,因此每所學校至少都要配一名廚工,規模較大的學校更需要兩名。農會為了滿足這18所學校的營養午餐需求,合計雇用了20名廚工。

此外,為了能讓這18所學校趕在上午9時都能拿到新鮮食材展開烹煮,農會為此購入三輛冷藏車,由農會員工兼任司機,凌晨6點就開始根據不同規劃路線,展開路程合計為200公里的物流配送,與時間賽跑。

邱欽聖說,一般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只開著簡單的小發財車就運送生鮮食品,但農會為了維持生鮮農產品的鮮度與品質,堅持用冷藏車配送。

雖然成功三鄉鎮國中小午餐費平均每餐37元,較果菜批發市場所在地的台東市多2~6元不等,但扣掉雇用廚工與長途冷藏物流等必要支出,僅剩約20元可用於食材採購。邱欽聖說,除了水產品,成功鎮日常生活的農畜產品大部分依賴到台東市購買,加上遇到原物料價格上漲,吳全德記得農會剛承接校園午餐業務的第一個月就賠了10萬元,第一年更是慘澹經營。

為了降低食材取得成本,除了水果、畜產品、食用油與調味料等項目結合既有的農會超市通路共同採購,生鮮蔬菜的部分,由農會與在地農民契作,根據校園午餐的食材需求,進行計畫生產。

邱欽聖說,這20元要負擔三菜一湯一水果的食材成本,的確很辛苦。因此蔬菜的供應,由農會供銷部與推廣股合作輔導鎮內農民組成產銷班,契作種植校園午餐所需的蔬菜。由於校園午餐合約規定每天供應的蔬菜種類不能相同,為滿足少量多樣的需求,農會會根據供應時程,安排不同農民同時間種植不同蔬菜。

地產地銷的雙贏:孩子吃得安全 活絡農村經濟

目前成功鎮農會已輔導農民成立三個蔬菜產銷班,班員共有15人,平均年齡都在60歲以上。邱欽聖說,自組蔬菜產銷班供應在地校園午餐的好處非常多。第一,在地生產蔬菜比起遠到60公里外的台東市果菜批發市場採購,不但平均成本節省了兩成左右,也大幅縮短食物里程,符合節能減碳的潮流。

第二,農會輔導員會對農民進行田間指導,包括依據季節時令安排農民種植適合的蔬菜,供應農民使用合於規定的農業資材。從田間生產到收成,農會也會逐一管控蔬菜的品質與安全。

邱欽聖說,農會平均每兩周就會針對蔬菜進行檢驗,若發現農藥殘留超過安全標準,除了不予收購與下架銷毀,也會到田間瞭解農民施種出了什麼問題,輔導改進。

第三,農會與農民契作種植校園午餐蔬菜,不但活化休耕農地,也提升老農的收入。邱欽聖說,鄉下老農一個月領7000元老農津貼,一分地一期領4500元休耕補助,但如果加入蔬菜產銷班,一個月至少可有兩萬元收入,農地面積大一點的,更可達到三、四萬元,若再加上老農津貼,生活已算優渥。加上老農們知道蔬菜是要種給自己或鄰居的孫子食用,栽培會更用心。

農會總幹事吳全德也強調,休耕補貼的政策必須檢討。與其拿大筆納稅人的錢去補貼農民不要種,不如用來鼓勵農民在農會的輔導下種植校園午餐所需的蔬菜,除了恢復農地的生產功能,透過農會計畫生產與監督,在地蔬菜的鮮度、品質與安全都比較值得信賴,孩子也會吃得健康安心。

從2006年承接成功鎮,2007 年承接長濱鄉,到2011年再承接東河鄉四所校園的午餐業務,經過五年多的摸索,吳全德坦言雖然損益可勉強打平,但做得很辛苦。因此當他看到台東縣農會2009年起承接台東市南方、太麻里與大武等偏遠國中小的營養午餐業務,也面臨虧本經營的困境,將當初如何克服種種困難的經驗,毫不吝惜分享。

成功鎮農會供銷部主任邱欽聖表示,從辦理校園午餐的經驗當中,發現教育單位有許多問題,包括偏鄉國中小校園午餐的經費不足,沒有根據地區遠近考量交通運輸與物流成本;營養師對農業生產缺乏認識,開菜單缺乏管控食材成本的觀念等。此外,面對某些學校需索與不合理的成本轉嫁,都讓他曾有乾脆退出校園午餐供應的建議。

「要不是出於服務農民子弟的堅持,以及看到偏鄉弱勢家庭孩子的需求,面對校園午餐不合理的制度,農會早就退出了,」邱欽聖說,雖然校園午餐制度問題繁雜,但是若能好好改革,讓學校結合四健會的資源推廣「食農教育」,使孩子透過校園午餐的食物認識農業生產的過程與辛勞,校園午餐會是對教育、對農業有意義的希望工程。

推薦閱讀

孩子,你的午餐營養嗎?碗中的未來.專題導覽

成功農會辦營養午餐 天天有水果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