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第一批毛豆收成時,旗山美濃地區第一次舉辦「毛豆節」,讓大家體驗毛豆的採收過程,當時共有300多人參加,昨天(11/23)第2批毛豆收成,在旗山區廣福里百賢農場舉辦第2次的毛豆採收體驗,現場湧入將近1,500人,其中清一色是大人帶小孩來參與,毛豆田間瞬間成為小型的天然遊樂場。現場多位民眾表示,是看到網路消息,就跑過來了,從台南歸仁遠道而來的蔡先生一家包含阿嬤都來了,阿嬤說,「明年要更早來,今天活動說1:30開始,ㄚ其實早上就有人在排隊了。」還不忘回頭說,「我們回家了,剩下給你撿」。
現場除了採毛豆活動,還有親子DIY製作毛豆,利用黏土、漿糊做成的毛豆模型,一邊吃毛豆,還可以親自動製作,完成後帶回家慢慢欣賞,不用冰。百賢農場老闆侯兆百先生與工作人員則忙著打豆漿給大家試飲,他說:「我們的毛豆有產銷履歷,品質比市售的基改黃豆好太多了。」果然,排隊試飲的民眾落落長。除了傳統的大豆,還有自日本取種與台灣雜交的新品種毛豆-茶豆(高雄11號,香蜜)」,打成豆漿略帶芋頭香,不加糖,原味更讚!



除了玩跟吃,本日的重頭戲就是「撿毛豆」,只見等待區外民眾早已摩拳擦掌,等待毛豆採收機開過成堆倒伏的毛豆植株,一聲「開始」,彷彿賽跑衝刺的階段,蜂擁而上,人手一袋,撿拾掉落地上的毛豆株。經驗好的阿伯,先用眼力揀選毛豆附掛較多的植株,綑成一束,帶到旁邊陰影處再將毛豆豆筴剝下。問他怎麼這麼熟練,他拐個彎說:「毛豆曬乾一點變成黃豆,就可以磨豆腐喔!以前都這樣做的」
現場為民眾解說毛豆生態的黃森蘭先生說,「毛豆是南台灣很重要的產業,幾乎80%的外銷都從高雄屏東一帶出去的,每年賺進的外匯將近20億。過去,常聽水利署說開湖後的景觀有多麼好,一直到深入去了解,才發現人工湖一開挖(深12米),美濃周圍的地下水(深2〜4米)全部都會流到人工湖,反而可能當地人沒水可用,加上規劃書中的堤防築那麼高(5米),根本看不到湖,反而雨季時潰堤周圍就成災區了。」
「呵呵,以前覺得上街頭的都是暴民,深入去了解後,才覺得政府隱蔽了太多資訊,不透過這些方式,根本難以撼動。」
長期與在地毛豆農溝通,促成此次活動的地球公民基金會楊俊朗先生表示,「台灣毛豆的改良速度很快,迎合日本人口味適時做調整,加上採收、加工、保存,4小時內可以完成,加上有生產履歷,品質很好,所以受到日本歡迎。」旗美地區的毛豆一年可以2獲,分別是4月、11月,梅雨季-暑期那段期間則會改作玉米,但並不收成,而是當作綠肥,讓土壤休息恢復地力。
「但是,目前看到的田區大部分都是吉洋人工湖的預定地,一旦開挖,農地就毀了。除此之外,旗美地區地質屬砂質岩層,另為河系交界帶,地下水位高,一旦人工湖開挖,底層砂岩留不住水,水會往外滲,周圍的地下水會流入補充,造成地下水層降低,影響乾季時的農業用水。」楊俊朗說。
黃森蘭表示,高屏大湖預計開挖500公頃,但供水量在旱季僅有10萬噸/日,比起高雄的自來水漏水45萬噸/日,差了很多!應該先去檢討自來水輸送過程中的漏水問題,將錢用在對地方,並且思考,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水嗎?近十年高雄市用水需求量成長率為「0」。
過去,因為毛豆以外銷為主,並且田區集中分布在高屏,一般人不太有機會看到毛豆生長,藉這個活動,侯兆百希望讓更多人瞭解毛豆這個產業,進而支持台灣的本土豆類,讓台灣培養出的優質品種,能夠留在國內供養國人。
整個活動都是自掏腰包,問他會不會虧很大?他笑笑地說,辦活動為推廣不為賺錢,但,很累是真的。不過看到大人小孩樂成一團,對農業盡一份力量,就值得了。
(毛豆採收會持續到12月底,有興趣來走走吧。只要毛豆採收機不在操作時,都可以下去撿喔!)
主辦單位:百賢農場
地點:高雄市旗山區廣福里新吉街11號(台三線411公里旁)
您好 請問這個星期天還可以去撿毛豆嗎?地址附近只有那一區 還是有其他區呢?怕誤撿到別人家的…..謝謝
宜榛,謝謝您的體貼,也許可以打電話過去確認一下,感謝您!0800-06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