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奶事件沸沸揚揚,賣場鮮奶銷售量下滑三成,乳業協會、中華民國酪農協會及台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今下午召開記者會,酪農協會理事長洪長進表示,《商業周刊》的報導僅驗出代謝物,就直接說酪農用禁藥,連定量都沒做到,「照他們的邏輯,全地球沒有東西可以吃。」酪農協會明天將寄出存證信函,要求商周七天內道歉,否則考慮採激烈手法抗爭。農委會也在今天再度發佈13項CAS認證鮮乳檢測報告,結果均符合國家標準。
酪農協會:可以接受更嚴格檢視,但不能被污蔑
商周牛奶事件滿一周,酪農及相關協會卻沒有相關動作,洪長進說,事件爆發以來,酪農都在忍耐,但也擔心會不會有老鼠屎真的亂用藥,但如今酪農自行送檢、農委會檢測都合格,才要求商周給個交代。
洪長進表示,商周引用的陳良宇報告,僅用代謝物就斷定酪農用了禁藥,但他驗出來的物質僅是初步標的,必須再進一步定性、定量,殘留物也需要到一定量才有問題,「我保證他們驗母奶,也會驗出其他物質,按照他們的邏輯,那全地球就沒有東西可以吃了。」
他強調,酪農不是不能接受更嚴格的檢視、法規,但無法接受商周用聳動的封面誣蔑酪農,「看到那個封面,還有哪個小朋友敢喝牛奶」,明天將寄出存證信函,要求商周在七天內更正,否則「不保證不做出不理性的舉動」。
乳業協會、中華民國酪農協會及台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發表五點聲明:
1、衛福部、農委會已多次採樣市售產品,並派員至牧場與工廠稽查、採樣,結果均符合法令規定。
2、國內乳品工廠亦主動將自家產品送交國家認證實驗室檢驗,結果也全數合格。
3、農委會今日也將13家CAS驗證廠商之生乳檢測結果公告,也獲得同樣結果、未檢出,表示酪農端繳交生乳也符合標準。
4、乳業協會、酪農協會及乳品公會感謝全民把關。
5、基於捍衛乳品形象,各乳品廠已就本事件所遭至營業及商譽損失進行清算,將與酪農協商後,不排除要求對本事件之單位及關係人進行法律訴訟及求償。
可用藥雖比歐盟多,但常見乳牛用藥約10種
外界質疑,歐盟的乳牛用藥30多種,台灣卻有48種,洪長進說,48種是可以用的藥,但酪農常用的不超過十種,多是抗生素類,而且必須有獸醫師診斷才能拿藥,單據也必須保留,況且用藥會增加成本,台灣酪農業有50年以上的飼養管理技術,每年協會也都舉辦相關講座,不是什麼都用藥來解決。
此外,洪長進說,酪農每天交乳都必須檢驗,若驗出藥物殘留,污染一車30噸生乳,搞不好要賠上百萬,三大廠為了自己聲譽,根本不會包庇酪農,台灣酪農業十分辛苦,365天都要工作,目前剩500多戶,僅能供應國內18%乳源,雖然和大廠簽的是長期約,但倘若大廠銷量下跌,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和酪農解約。
對此,商周品牌總監林秋寶表示,大家都有難處,目前尚未收到酪農協會的通知,等收到通知後會再做討論。她強調,報導有把酪農辛苦寫出來,「對這部分(酪農)非常重視。」
13家CAS乳廠殘留藥物檢驗,均符法令規定
農委會昨日公佈23個鮮乳品牌,檢驗86種動物用藥均符合法令規定,今天進一步公布13家CAS驗證的工廠,包括塑化劑、止痛劑,以及6類86項動物用藥品殘留,全部符合法令規定。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強調,這次檢測更回到源頭,直接抽乳品工廠的生乳儲乳廠,由契約酪農交給乳品工廠,符合乳廠收乳標準,才會收入生乳貯乳槽。
除了後端檢驗,全台有525家乳牛牧場,防檢局上周四表示,已經動員各地檢疫人員,稽查用藥及藥品放置處,預計一周內查完,目前查了412場,均未發現使用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