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育大事回顧2013:食安危機與轉機的一年

2013年是國人對「飲食不安全」最有感的一年,然而此一食安危機並非突然而發,一窺維基百科的「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1]即可知,台灣從2004年起,幾乎每年均發生至少三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但國人的關心總隨新聞風波平息後泯滅。

直到去年10月發生「油品造假事件」後,國人才真正感受到食安問題無所不在,也意識到食品添加物滲透在日常飲食的深遠程度。雖然這些食安事件造成國人惶恐,令各級政府單位疲於應付,幾乎到了「美食亡國」的程度,但危機或許就是轉機。

早在「油品造假事件」發生前,全國各地公私部門已注意到食育的重要性,由於各單位著重面向殊異,以下分類整理,讓大家了解在飲食安全最黑暗的2013年,那些微微露出的曙光。

地方政府推動食育效益大

由地方政府出版之食農教育教案2
由地方政府出版之食農教育教案

2013年甫開春,台南市府即完成食育教材的編纂,市長賴清德先生於2012年3月19日校園低碳在地食材座談會中揭示,正式將「食育」納入第六育,為台南市國小至國中學生設計以台南在地食材為主的食育教材,蔚為台灣之首。

此外,有薦於2012年營養午餐弊案問題,台南市率全國之先制訂「台南市學校午餐自治條例」,強調「健康的囝仔,台南的未來」,希望營養午餐真正營養、健康,符合「食品安全衛生」、「低碳飲食」、「資源回收」、「產地產銷」、「飲食禮儀」等目標[2]

2013年底,宜蘭縣政府跟進,縣長林聰賢先生倡議「飲食健康權是基本人權」,預計2014年通過「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不但政府要把關維繫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從食材生產的源頭做起「種健康蔬果養育咱仔子弟」,推動長青農場、無毒/有機農場,提供學校午餐優先使用;更要同時落實全縣學校場域推動食農教育[3]

地方政府擔任食育領頭羊的好處是,政府擁有可支配的經費、執行的公權力,號召專家獻策的公信力,以其行政之便整合在地的農業、衛生、環保、教育、文化等各部門及鄉鎮公所,更容易發揮全面性的效果。2013年底撰文時刻,食管法修法及國民營養法正排入立法院議程逐條審議,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新法案中增列了綠色飲食教育。未來我們期待更多地方政府加入行列,全面落實食農教育,也帶動由下而上的食農教育社區總體營造。

宜蘭縣府邀請學者共同討論健康飲食權內涵(宜蘭縣府提供
宜蘭縣府邀請學者共同討論健康飲食權內涵(宜蘭縣府提供)

農政單位推動食育上路快

YaYa
微風市集與YaYa餐廳結盟記者會

「食」與「農」原本就是農業單位擅長的領域,跨部會策劃食育政策往往曠日廢時,相較之由農政單位推動食育就顯得駕輕就熟,皆能展現良好成效。

2013年高雄市農業局推動「綠色友善餐廳」已邁入第三載,通過認證的餐廳每季須檢附在地安全食材之採購數量及種類,以及採購相關農產品之證明文件,以保持資格,可以說是台灣版的公辦「綠燈籠」制度。

由於地方農業局掌握了在地生產者的資訊,因此除了可媒介友善食材給餐飲業者外,也可推動在地食材產地探訪,如「深根食遊小旅行」、「一日農夫體驗趣」等多元有趣的消費者教育活動,展現只有農政單位才辦得到的資源應用靈活度[4]

都會區農業資源不多,但台北市產業局也成功試辦食農教育,此計畫筆者參與策劃、培訓教師、訪視有機農場,並協助編纂教案。這套食育課程包含一學期(七週)的農事及料理課,並到市集體驗賣菜,成功媒合五家農場與八所國小,讓學童了解食物從生產、銷售到餐桌的完整生命歷程。

僅只一學期的食農教育,學童的飲食態度即有顯著改變,因而獲得家長與學校熱烈回響,甚至許多未能參與的學校主動要求加入[5]。都會學校推動食農教育多受限於農事技術,農政單位若能協助,推動起來並未如想像困難。

此外,2013年尚有農糧署委託朝陽科技大學於新北市辦理「有機農業行銷輔導及消費教育-推動校園有機食農教育研習會」,共培訓160名種籽教師;水保局台東分局結合在地家政班媽媽、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環境教育課程與國小綜合生活課程,辦理「食育推廣--在地化食材料理體驗活動」。

這些經驗都顯示農政單位在辦理食農教育游刃有餘之處,未來我們期待不同的公私部門與農政單位多元合作,開創出具有在地創意的食農教育內容。

台北市食農教育推動流程
台北市食農教育推動流程

民間單位推動食育創意豐

1454673_781423158540123_598484656_n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與黎明國小合作,舉辦小廚師營隊( 提供 /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2013年NGO組織推廣食育最力者首推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主婦聯盟的綠食育特別著重「飲食安全教育」,除了「綠食育系列講座」,更製作「綠繪本」,與台中市黎明國小合作「綠食育國小試辦計畫」,為二年級學童安排四堂課程,認識食品添加物及有機無毒概念,以及「綠食育小廚師體驗營」,提升孩童對「真食物」的認識。

其成果受到市長胡志強肯定,甚至指示市府教育局研究推動到全市各小學之可行性[6]

有機小農組織--微風市集志業協會的食農教育課程,則充滿「在地食材教育」特色。「農業達人」配合每月盛產食材,在市集中教育消費者辨識作物品種、學習在地食譜或製作保存食;每年數次的產地之旅活動,帶領消費者探訪農場,體驗農事及品味田間餐食。在市集學食育,生活的親近性高,針對的族群範圍廣,日常實踐的回饋度亦高,是在地食農教育的不可忽視的資源。

以營利模式推動食農教育者,首見於2013年夏天由商業週刊和一籃子股份有限公司籌劃的「田野教事」夏令營。該夏令營以「農業勞動教育」為主軸,擇定宜蘭(稻米)、彰化(水產)、台南(鹽)為學習主題場域,邀請「田野教授」(在地生產者)為師,結合「農育實作」及「均衡食育」概念,打造深度的體驗學習活動,期透過身體勞動與實作建立孩童正確的飲食觀,培養感恩、尊重、堅毅的心[7]。營利單位推動的食農教育雖然付費規格高,但也精緻、深入,不但具有教育意義,對提升農業價值、協助農業轉型亦深具貢獻。

限於篇幅,滄海遺珠之憾難免,僅能粗略回顧幾件較具代表性的食育大事,但這便足以說明在危機的壓力下,食育精神已迅速遍地開花了。雖然立委諸公屈服於財團與國際貿易的壓力,拒絕將食管法修正案排入本會期議程,但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及食物主權的觀念已崛起。寒冬雖至,春天不遠矣!食育起步轉動眾人信念,相信可以重振台灣「美食王國」的美名。


參考文獻

[1]見http://zh.wikipedia.org/wiki/台灣安全事件列表。

[2]「健康的囝仔,台南的未來」全國首創-台南市國民中小學食育教材發表記者會,http://goo.gl/LlRwwj。

[3] 宜蘭擬定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http://goo.gl/tyCIct。

[4] 高雄市在地食材資訊網http://organic.ether.com.tw/default1.asp及〈南方,飲食革命了〉,農訓雜誌284期。

[5]臺北有機.食農教育從小學扎根,http://goo.gl/PFCFCy。

[6]台中主婦聯盟辦感恩茶會籌募運作食安經費,http://goo.gl/DYaLPo。

[7] 商業週刊田野教事網頁,http://b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farmcamp/。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