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卡那卡那富獨立成族 蔬果富饒之地文化尋根

十月即將到來,是高雄那瑪夏達卡努瓦里原住民「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舉辦「米貢祭」(mikong)的時節。米貢(mikong)是小米的意思,米貢祭則是族人將一年中所有農作物收成做一次的獻祭,也是部落中規模最大的慶典。不過對卡那卡那富族人來說,今年的米貢祭顯得與眾不同,因為這是正名後首度舉辦的慶典,也代表莫拉克風災後族人致力文化尋根與產業重建,五年有成。

卡那卡那富族獨立正名,成為台灣第15個原住民族

1544366_10204869391718557_6167492312408361972_n
卡那卡那富文化尋根,找回部落服飾的傳統式樣,重新製作族服。(圖 / 台灣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發展促進會提供)

2014年6月24日,卡那卡那富族獲行政院通過獨立正名案,正式成為台灣第15個原住民族。這個位在高雄那瑪夏區台21線上的小部落,雖然經歷八八風災時的重創,但過去這五年來,透過在地多元的農產品生產,不止打響那瑪夏水蜜桃的名聲,爭取正名的運動,更讓部落族人的心重新凝聚在一起。

卡那卡那富族人口數僅約有520人,主要居住在高雄市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里,這個位於深山的小部落,緊鄰著楠梓仙溪,海拔高、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一年四季都有作物收成,冬筍、烏梅、桂竹筍、麻竹筍、芋頭、薑、水蜜桃、水梨、紅肉李等等,都是達卡努瓦里農民賴以為生的農作物,可說是蔬果的富饒之地。

不過,卡那卡那富族長期被視為鄒族的分支,又長期與布農族生活在一起,對鄰族語言文化相當熟悉,卻也間接引發本身語言與文化流失的危機,因此族裡年輕人萌生族群正名的想法。

莫拉克風災更加速族人推動文化尋根與族群正名的決心,因為風災雖未在達卡努瓦造成嚴重災害,但隨著那瑪夏區連外道路中斷,達卡努瓦成為孤島。災後重建又聽聞政府有意遷村,讓卡那卡那富族人擔憂一旦居民遷出,部落母語與文化將更快凋零。

為了找回族群的文化傳承,部落文史工作者和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發展促進會積極恢復許久未曾舉辦的米貢祭和河祭兩大傳統祭儀,並在部落內號召族人興建男子集會所和傳統祭屋,持續推動母語及文化的保存,甚至赴台北的歷史博物館,找尋部落的服飾傳統式樣,重新製作族服。經過一連串努力,卡那卡那富終於正名成功,透過慶典儀式凝聚族群文化認同。

獨特傳統慶典儀式 凸顯部落特色

10250302_635098369904713_3700733265159614625_n
103年4/20日河祭 (圖 / 台灣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發展促進會提供)

達卡努瓦里的卡那卡那富族人,一年中也會舉辦兩次盛大的慶典儀式,分別是四、五月份的河祭以及十月份的主祭(收穫祭)。余瑞娥說,河祭其實只是一種家庭祭典,祝福族人捕魚時順利而進行的祈福活動,這個祭典是其他原住民族所沒有的,但後來為了爭取正名,部落的族人將小祭典越做越大,才有今天的規模。

而十月份的收獲祭又稱米貢祭,是族人將一年中所有農作物收成做一次的獻祭,也是部落中規模最大的慶典,早年舉辦的時間是在八月份,但考量到那時的農忙與颱風季節,才改到十月份舉辦,許多旅外的族人也會返鄉來共襄盛舉。

余瑞娥表示,卡那卡那富舉辦慶典,都會免費提供豐盛的風味餐,這些部落傳統餐點的料理方式也是卡那卡那富特有的。余瑞娥笑著說,附近的一些布農族不會做這樣的料理,都會等到卡那卡那富要辦活動的時候再跑來吃。

這些慶典儀式、風味餐特別的料理方式,都在在的顯示出卡那卡那富的確是獨立的原住民族,但早期卻難以讓政府單位承認。台灣卡納卡納富文教產業促進會的翁美英說,當初為了爭取正名,卡那卡那富內部就有三個協會在推動,雖然大家目標一致,但做的事情都不一樣,彼此間有很多紛爭。

莫拉克風災後,部落面臨到重建、族中長輩的過世,三個協會才開始放下彼此的成見,逐漸有一個共識。翁美英表示,莫拉克風災在正名運動中其實扮演一個轉捩點,不同協會的人開始聚在一起開會,感情比以前好很多,也花了兩三年去向政府抗爭,最後終於爭取到自己的族名。

正名成功後的卡那卡那富族,面臨到的是母語逐漸流失的問題。部落中主要對話都是用布農族語,會懂母語的人只剩下一些長輩,但因為年紀大,母語會說、會聽,但是不會讀寫,目前部落請來羅馬拼音的專家,要將卡那卡那富族的母語紀錄做成字典,讓部落文化隨著母語永久傳承。

1604873_635108183237065_7140873810088408366_n
小朋友參與河祭,卡那卡那富文化延續(圖片提供/ 台灣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發展促進會)

盛產水蜜桃 嘗試與通路契作 磨合不易

1610069_633221993425684_8825206570538659222_n
部落漂亮的水蜜桃(圖 / 台灣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發展促進會提供)

除了文化,卡那卡那富族人也積極突破產業困境,找尋出路。

台灣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發展促進會秘書余瑞娥表示,雖然達卡努瓦里的農產品品質都不錯,但因為臨近的甲仙區觀光行銷能力強,像是芋頭冰之類的產品都相當有名,讓很多民眾都以為芋頭、竹筍是甲仙才有的特產。因此名氣比不過別人,那瑪夏在這些農產品上的銷售價格就很難有所突破。

但相較芋頭與竹筍,水蜜桃在那瑪夏就是享有盛名的水果。台灣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翁博學說,水蜜桃在達卡努瓦里有長達十年的種植歷史,早期只有少數人在種,後來成績逐漸出來,每年種植的戶數也不斷增加,未來反而會擔心產量過剩的問題。現在區公所有搭配促銷舉辦的水蜜桃路跑活動。但達卡努瓦里因為海拔高度的關係,產季比宣傳期來的晚,銷售狀況並沒有很好。

水蜜桃是一種嬌嫩的水果,本身在種植上,就有一定的難度。余瑞娥說,山上若是有大量的雨水或是冰雹,水蜜桃就很容易被打壞、或是因為雨水過多造成甜度降低。水果本身的鮮期也很短,若是遇到雨季道路中斷時,常常就因此放到腐爛。翁博學說,八八風災後幾年間,因為道路狀況差,水蜜桃運下山時常會有碰撞,造成很多瑕疵品,幸好現在道路修復良好,運送上才沒有比較大的問題。

今年區公所為了增加水蜜桃銷售管道,首度跟家樂福有合作契約,讓廠商用買斷的方式跟農民收購水蜜桃。但翁博學表示,家樂福對品質要求高,太小粒的水蜜桃都不要,每次收購的標準也不同,今天只要八粒裝、明天要十粒裝,農民一次採收的果粒大小都不一樣,難以配合對方要求,契約也規定剩下的水蜜桃無法再賣給其他廠商,只能由農民自己銷售,造成農民很多困擾。

翁博學說,今年與家樂福是口頭合約,未來若是要繼續合作,勢必要重新簽訂紙本合約來討論。

多方嘗試銷售管道

水蜜桃外,達卡努瓦里的許多作物都是農民自產自銷,或是農會協助運送到全國各地的市場販售 。翁博學說,自產自銷是由產銷班中選出銷售員,帶著大家的農產品到高雄市區叫賣,銷售地點則是在一些大型醫院,像是榮總、長庚、高雄醫學院、國軍高雄總醫院等地,銷售狀況就要看醫院提供的攤位附近有沒有人潮,大部份的消費者都是醫院裡的醫生、病患,或是特地來買的民眾。

而相較銷售員的擺攤販售,農會協助運送到全國各地市場的農產品,因為路途遙遠的關係,主要都是一些耐碰撞的蔬果,像是生薑、芋頭,比較符合農會的需求。余瑞娥表示,達卡努瓦里環境條件好,大家種的都不是單一的蔬果,一年四季都有作物收成,生活上不成問題。

但農民往往喜歡什麼就種什麼,品項多、管理不容易,銷路就會變得差,因此社區農民在務農管理上,會是需要加強的一塊。翁博學說,現在約有四分之一的農民有在推動產銷履歷,促進會也提供協助,印有產銷履歷的蔬果銷售狀況,比其他的農產品來的好。

想要認識卡那卡那富嗎?可以到「台灣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發展促進會」臉書粉絲團按個讚喔,網址是http://goo.gl/yVM9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