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到底能不能吃?金鯧和白鯧有什麼不一樣?如果你也想過這些問題,不妨跟著王小呆和金小貝來趟金銀島尋寶之旅。關心海洋的環保團體「海龍王愛地球」推出「好魚慢食」故事繪本,敘述2048年無魚可吃的年代,兩個小朋友在傳說中的金銀島展開海洋冒險之旅,教大家過年怎麼挑魚、什麼是生態養殖。繪本預計夏天出版,現正在網路募款,邀請大家一起支持永續海鮮。
白海豚化身食堂主廚,擬人手法談嚴肅議題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但科學家預測,如果再不正視濫捕、環境破壞問題,到了2048年,人類可能就無魚可吃了。
「好魚慢食」的背景就設定在2048年的除夕,海裡一條魚都沒有,退休漁夫老王只能在大門貼上滿滿的「年年有魚」小春聯,他的孫子王小呆從來沒見過魚長什麼樣子,某天王小呆和朋友金小貝意外解救被漁網纏住的小海龜,仙女為了致謝帶他們到金銀島上的深海食堂,在大家的協助下找尋恢復海洋生機的七顆龍珠,展開一場永續海洋大冒險。
繪本工作人員林于凱表示,每顆龍珠代表一個主題,包括海洋廢棄物、永續海鮮認證制度、教大家怎麼挑海鮮等等,例如過年時用金鯧取代日益稀少的白鯧、優先選擇養殖的烏魚、買白帶魚注意是底拖網捕撈還是比較永續的一支釣;另外也結合食安議題,例如台灣沒有黃魚,若消費者買到體型小又便宜的黃魚,可能來自中國,藥物殘留風險較高。
為了把上述的嚴肅議題講得更平易近人,繪本採用擬人化手法,瀕臨絕種的台灣白海豚,搖身一變成為深海食堂主廚,章魚哥則是知識淵博的海洋保育博士、鮪魚哥從事綠色商品貿易⋯⋯,讓消費者跟著海洋生物一起「吃對海鮮愛海洋」。
全台第一本海鮮消費繪本
目前台灣關於海洋的繪本大多著重在物種生態,例如《黑鮪魚的旅行》、《活著-中華白海豚的美麗與哀愁》,比較少從海鮮消費的觀點著手,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前年曾推出「深海食堂」小卡,從捕撈方式、生態鏈角度介紹什麼魚比較適合吃,「好魚慢食」則是台灣第一本敘述海鮮消費的繪本。
林于凱說,這不只是給小朋友看的繪本,大人也很受用,繪本大約有20頁全彩大圖,內容比較輕鬆簡潔,若想進一步了解深度資訊,可以翻開後頭的補充文章,比方海洋廢棄物的主題中,介紹塑膠對海洋的危害,後面便附上撿塑淨灘的資訊,非常適合老師當成教材,這也是團隊一開始想要設計繪本的主要原因。
「好魚慢食」預計今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出版,為了身體力行讓環境永續,特別採用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的環保紙張和印刷流程,粗估繪圖加出版最少需30萬經費,目前正在網路募款,依照不同的捐款金額,回饋繪本、永續漁產品等,邀請民眾一起為海洋盡一份力。
相關募款資訊可上網瀏覽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