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難民區 泰緬邊境兒童缺糧挨餓

歐洲湧入大量中東難民,臺灣雖相距遙遠,仍有不少人關心;然而離臺灣最近、全亞洲最大的難民區,其實就在泰緬邊境,估計至少有10多萬名人口,卻少被關注。台灣有民間組織在當地從事人道救援工作長達20年,他們是「中華人權協會臺北海外和平服務團」,主要協助當地三個營區、三千多名 3到5歲幼童的飲食均衡、生活教育。

工作者坦言,難民議題十分棘手,在資源匱乏情形下,計畫雖能勉強讓幼童溫飽,甚至一天只能吃一餐,勉強達到生活「最低標準」。

加上許窩當地難民育有第二、三代,都無法取得正式國籍,也就無法享有工作、醫療、教育、自由移動等公民權,極度仰賴國際組織提供物資、醫療及教育等人道協助,而過著無以計日的生活,只能寄望藉由教育,提高下一代的生存與第三國安置機會。

美拉營(Mae-La)共有4萬人口,全都遭到庇護國政府限制,沒有自由移動、取得合法工作的權利。(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提供)

美拉營(Mae-La)共有4萬人口,全都遭到庇護國政府限制,沒有自由移動、取得合法工作的權利。(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提供)
美拉營(Mae-La)共有4萬人口,全都遭到庇護國政府限制,沒有自由移動、取得合法工作的權利。(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提供)

一天只吃一餐,僅達最低標準

早上8點多,今年31歲的Naw TaH Lah將孩子送到美拉(Mea La)難民營的幼兒園上學,開始一天的作息。

她和絕大多數的難民一樣沒有工作,所幸她的先生每月替國際組織工作,換取1200元泰銖的生活費,微薄的收入讓她每天只能供給3個孩子1頓晚餐,中午則全靠幼兒園提供的營養午餐,假日沒上學時便得忍耐挨餓。

然而Naw Tah Lah的處境還算寬裕,和她孩子同齡的幼童,絕大多數仍過著一天只吃一餐營養午餐的生活。

「豆子咖哩飯、米粉湯、臭魚醬,你看到的菜單與營養指導,來自泰緬邊境聯合會(簡稱TBC),換算下來每人每天一餐約5泰銖(相當新臺幣5元),而我們是共同執行單位。」計畫專員葉靜倫口中的「我們」,是中華人權協會臺北海外和平服務團(簡稱TOPS),也是我國唯一能進入難民營提供人道救援的組織。

「如果沒有營養午餐計畫,這4座難民營中超過4千名孩童只能餓肚子,完全沒有營養食物可吃,即使領有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油、鹽、米飯等配給,也缺少蔬菜、水果及肉類的蛋白質。」

目前可於一週內吃到5次麵、飯、蔬菜、魚肉,2次水果、豆類堅果、營養點心、1次牛奶,「但一天只吃一餐,也只是維持生存、營養的最低標準。」

某一學期難民營中兒童的營養午餐菜單。(圖/TOPS提供)
某一學期難民營中兒童的營養午餐菜單。(圖/TOPS提供)

營養午餐 + 幼兒教育 → 難民工作、兒童營養均衡、銜接國小教育

除了執行TBC的營養午餐計畫,TOPS自籌經費更用於3到5歲的學童教育。由於難民爸媽無法自由離開難民營,因此也無法取得合法工作,生活所需僅能依靠國際組織微薄的配給,而學童也只能終日在家、無所事事,面臨嚴重的教育、文化危機。

因此臺灣援助團體在當地訓練難民青年與婦女當幼教師,將營養午餐計畫和幼教工作整合。「像是教孩子們飯前洗手,唱有關『勤洗手、有衛生』的歌,對傳染病盛行的邊境難民營非常重要。」也會藉機進行「食物教育」,認識南瓜、米飯等作物;教師每週還會和孩子一起製做名為「Asia ReMIX」的營養點心,兼顧教育、食物和遊戲。

「他們就和一般的小孩子一樣很愛打鬧,所以要教他們遵守生活常規、學會分享。」葉靜倫說,幼教師每天須額外撥時間了解孩童的身心狀況、家庭環境,並寫成工作日誌、定期會報。

「目前TOPS進駐的 3座難民營中,所有3到5歲的幼童都受惠於營養午餐計畫,」葉靜倫說只要幼童年齡達小學標準,就會交由其他國際組織接力,少數人最高可念到大學。

「雖然學齡前教育時間相對較短,但既能提供難民教師工作,讓難民有生活目標,也能讓幼童學習克倫族字母和英語、緬語以及生活常規、重要衛教知識,都是計畫的重點。

Naw Tah Lah只憑著丈夫微薄的收入度日,若缺少兒童營養午餐,生活將更加貧困。(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提供)
Naw Tah Lah只憑著丈夫微薄的收入度日,若缺少兒童營養午餐,生活將更加貧困。(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提供)

無國籍、無身分、無權利,難民只盼教育翻轉下一代

現在泰緬邊境有9座泰國難民營、6座緬甸流民營,合計約12萬人口,是全亞洲最大的難民區。這群難民多來自緬甸,由於緬甸軍政府長年殘暴壓迫國內緬族(Burmese)、撣族(Shan)、克倫族(Karen)等少數民族,引發多起流血衝突。為求生存,便拋下一切、冒險跨越邊界,尋求鄰近國家庇護,淪為難民。

目前TOPS能進駐、提供學齡前教育和營養午餐共有3營,分別是泰國境內的美拉(Mae La)、汶旁買(Umpiem)和努波(Nu Po)營,營內難民主要是來自緬甸克倫邦的克倫族。

克倫族難民已居於營中長達2、30年,加上泰國政府於2005年停止難民認證,十萬餘人口面臨嚴重的居留、工作、教育、醫療問題,甚至難民第二、三代更是「無國籍者」,成為被世界遺忘的人口。

「目前營中的難民只能寄望他們的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葉靜倫說,曾有難民向她表示,只有接受教育,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或爭取得到第三國安置、取得新身分,或者有朝一日得以返鄉時,有更多的出路。

20150925難民名詞解釋
20150925難民名詞解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