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兩黨共識!今(30)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初審《學校衛生法》修改草案,兩黨均同意中小學營養午餐禁止使用基因改造原料和食物,只是大豆沙拉油、醬油因屬於高階加工品,不在禁止範圍內。
團膳業者表示,若以每週供給兩次豆腐計算,平均每餐多0.5到1元的成本;倡議非基改的公民團體說「樂觀其成」之外,政府更要讓業者能買到「真的非基改」食材,才能貫徹修正案的美意。
《學校衛生法》一讀 基改玉米粒、豆腐等退出校園
今(30)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初審部分《學校衛生法》修改案,針對第23條第一項、增加「禁止使用含基因改造生鮮食材及初級加工品」等文字。
也就是說,若法案三讀通過,未來高中(含)以下中小學的營養午餐,不得使用基因改造的生鮮食材及初級加工品,例如基改玉米粒、基改豆腐、基改豆干、基改豆皮、基改豆漿等。
教育部綜合規劃司長陳雪玉表示,未來將會和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研擬、定義「生鮮食材」和「初級加工品」的範圍,並採取正面表列的方式,讓團膳業者可以清楚知道哪些是可以用的食材、哪些不行。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表示,「這些食物風險比較高,所以必須排除。」不過大豆沙拉油、醬油等產品,製作過程中蛋白質已經破壞、風險較低,目前不會排除。
民團:樂觀其成,還要讓廠商買到「安全食材」
校園午餐搞非基共同發起人黃嘉琳對此表示「樂觀其成」。
據她了解,許多業者對進口非基改黃豆並不表示反對,問題是「誰能加工成豆腐、豆干?又能賣給誰?」
而全台灣一天要供應250萬份校園午餐,若這麼大量的食材必須全數汰換成非基改的豆腐、豆干、豆皮,「很能帶動國內的生產需求,也就會有業者願意進口。」
「法訂出來以後,也還要再去做抽查和追蹤才行。」黃嘉琳說,從食材進口、加工業者、團膳業者、餐廳廚房一條生產鏈中,要有完整的追蹤追溯系統,才能防止不肖業者欺瞞、舞弊,就像許窩食藥署、衛生局在做市場抽查時,發現部分標榜非基改的素料卻摻有基改成份;因此即便以法規要求團膳業者,「如何讓他們買到正確、安心的食材,也是個問題。」
漲餐費?業者估每餐平均增1元,教育部:尊重家長意願
不過如此一來是否代表營養午餐成本將增加?根據林淑芬的計算,「團膳業者每餐僅增加2、3元的成本,不會太多。」不過今日在立法院時並沒有針對此點討論,或許會在下個期程進行了解。
經營學校團膳的統鮮公司營養師劉小菁表示,豆製品按加工後的黃豆成分含量高低而有不同的差價。
若按照教育部建議每週供應兩次豆製品的頻率計算,同樣都為4.5公斤的板豆腐,基改約80元,非基改則為105元;在平均到每一餐中,成本增加約0.5到1塊錢。
「但是豆腐是蛋、肉以外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所以通常頻率會比教育部建議來得密集,因此成本可能還會再增加,而本學年多數學校已經提高餐費,目前不會再有漲價考量。
不過許多食藥署、衛生局的市場抽測,也讓業者擔心買到標示非基改、實為基改的產品,「所以我們也會每學期做一次委外的隨機調查,並要求廠商提供逐批進貨的檢驗報告。」
至於教育部是否允諾廠商調漲營養午餐費用?與會的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視察廖正暉強調,「還是要看家長是否能接受。」
她表示目前還未修訂的《學校衛生法》,已有鼓勵團膳業者優良、安全食材的用意,只是修法後標準更高;但部分偏鄉、離島地區因為「運費較高」,若採買上又有限制,恐有喊漲聲音。
「不過漲不漲還是要看家長的意思,必須要有充分溝通,而弱勢孩子我們一定會給予照顧。」廖正暉說。
兩黨高度共識,待二讀、黨團協商
目前法案屬一讀初審完成,林淑芬樂觀表示兩黨有高度共識,應不會有太多協商、修改的情形。
至於大學則因沒有供應營養午餐,所以不在《學校衛生法》的管轄範圍內,也就不在這波影響範圍中。
製作沙拉油跟醬油的基改黃豆佔基改黃豆的進口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台灣人的日常飲食還是百億百憶的給孟山都等公司賺飽飽,做好事的產業都賺不到這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