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耕節水種葡萄 台灣是否可行?

地中海型氣候地區的美國加州,近年面臨嚴重乾旱,部分農民捨棄人工灌溉系統、改採完全乾耕、不給水的方式來種植葡萄,意外發現葡萄品質與產量更好,去年台灣遭逢十年大旱,導致當時約4.4萬公頃農田停灌,今夏熱浪驚人,甚至飆到38.7度高溫,隨著極端氣候頻繁發生,台灣是否也可能啟動乾耕模式因應?

18664039735_91d1827e54_b
加州乾旱嚴重photo credit: California Drought 2015 via photopin (license)

加州葡萄不澆水,品質卻提升?鄭正勇:釀酒葡萄特別合適

根據《衛報》報導,美國加州的葡萄農Adam Davidoff和Ryan Power嘗試以傳統乾耕(dry-farmed)方式耕作葡萄,結果發現葡萄風味更佳、品質更好,打破一般人對農耕就必須用水的觀念。

乾耕農法主要集中在夏乾冬雨的地中海型氣候區,但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長時節,因此多會種植耐和或水分使用較少的作物,而Adam和Ryan身處的加州便位在這個氣候區中。採用乾耕的農友,在水源上完全不依賴人工灌溉系統,只能看雨水和土壤水分多寡,同時維持翻土工作。

「翻土可以讓葡萄的根被截斷,延緩它的生長速度,讓葡萄品質提升。」專精葡萄栽培的台灣大學園藝系退休教授鄭正勇,肯定乾耕對葡萄帶來的效益,但他強調「這是針對釀酒葡萄」。

原來釀酒用的葡萄和鮮果葡萄所要求的規格不同,後者重視大果、漂亮、多汁、皮薄,但前者要糖度達20度、酸度約0.7到1%間,在釀成酒後才能帶出葡萄風味;同時葡萄酒本身的香氣又來自果皮中的酯、醇、醛等400多種物質,因此小果、紮實、適當糖酸比的葡萄才是釀酒業者的需求。

台中4號果穗特寫
釀酒葡萄台中四號果穗特寫,比一般葡萄小粒(圖片提供/台中農改場)

適度乾耕、摘心,可增加水果品質

鄭正勇說明,除了品種選拔外,其實可以透過適度乾耕和摘心工作來促進葡萄品質。在乾耕實作上,可以在葡萄小果期時,連同雜草一起進行表土以下10到20公分的翻動,雖然葡萄根系一時間被截斷,但雜草同時也會被抑制;而葡萄根系斷面會在短時間內生長出許多細根,更容易在經過翻鬆的土壤中吸收水分、養分。

至於摘心則是把多餘的葉片進行摘除。鄭正勇說,經過科學試驗證實過多的葉子對葡萄的品質提升並無幫助,目前已確知葡萄的「葉果比」為每公克葡萄對應5平方公分的健康葉面;換算下來每公斤高品質葡萄,約須20片葉片,因此多餘的葉片便須摘除,稱作「摘心」。只是摘心也須注意,是把葉片尖端摘除,並在每一節上留下一片葉子。

乾耕栽培需因地制宜

不過台灣適合完全不澆水的乾耕作業嗎?鄭正勇認為必須視田間管理需求,不能一概而論,以水稻這類作物便不能適用。

輔導國內葡萄的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則認為,目前台灣並沒有適合乾耕的條件,過往也沒有針對乾耕進行專門研究。果樹研究室主持人葉文彬說,即便是乾旱的極端氣候,1、2個月後又會下雨,反而無法維持完全乾旱無雨的耕作法。

不過葡萄的根系深,且中部地區地下水位高,1公尺內都有水源,因此地表乾旱也不容易影響葡萄的水分吸收;若不幸遇到極端乾旱情形,則可再透過減少葉片、以塑膠布覆蓋、更換節水設備的方式來減少水分使用。

但是國內仍有農友採行完全不依賴人工灌溉水的方式栽培作物。位在台東經營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友林義隆,7分地大的楊桃園,除8年前頭一年的8000台斤外,產量從880到2000多台斤不等,2014年底的乾旱更降至300台斤,不過去年收成則又回到7500台斤,而且品質市場接受度高,「全部都賣光光。」

整體而言,他認為完全依賴雨水的栽培方式仍須因地制宜。像他的農園呈現緩坡、容易排水,但別的農場可能容易積水,因此不能一概而論,仍須視個別農地狀況。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