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日前宣布,2025年我國不只要達到非核家園,再生能源發電佔比更必須從現行的7%多抬升到20%。為此經濟部、農委會、環保署昨日在立法院接受眾多立委質詢,面對既往最受爭議、以良田鋪設太陽能板,或以「萬年菇舍」、一兩隻雞混充農業事實的毀農情形,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提出說明,要嚴格杜絕非法情形。
一、哪些農地可以種電?
經濟部的能源藍圖中,無論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沼氣發電等都是考慮發展的方向,而其中又以太陽能、沼氣、風力和農業活動最相關。
像沼氣和養豬、畜牧業相關,而插在海上的「離岸風機」則可能影響魚群生態、漁船航道;至於太陽能板則是因許多優良農地面積大,吸引不少業者入駐,然而正因政策補貼、利益龐大,讓許多不肖業者以發電為主、完全忽視農業使用,上下游也曾於去(2015)年刊出一系列相關報導,揭露不合理的種電型態。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表示,未來將朝「農電共榮」的方向施行,不讓種電毀農的情形發生。
目前農委會規劃要釋出發電的「土地」只有3種型態,即不利耕作農地、屋頂附屬設置、非屋頂附屬設置。
所謂不利耕作農地,主要是因地層下陷、海水倒灌、鹽化或遭非法清倒廢棄物、廢水污染的農地。最主要的範圍為去年8月公告,橫跨彰化芳苑、大城,雲林台西、四湖、口湖,嘉義東石、布袋等地、共18區位,總面積達1253公頃,目前已核准80件、30公頃的申請案。
另外,透過環保署整治、遭汙染的農地,以及彰化到雲林高鐵沿線周邊1.5公里處的「黃金廊道」,也都被農委會相中為優先示範種電的區域,兩者相加面積約1640公頃。但曹啟鴻強調,還需經行政院和環保署審查同意後才會開放,因此目前沒有核准案件。
至於「屋頂附屬設置的太陽能板」,亦即掛在豬舍、雞寮、溫室等農業設施屋頂上的太陽能板;而「非附屬」的型態,則是直接將太陽能板鋪在農地上發電。
企劃處農地利用科長王玉真說,這兩種型態的太陽能板必須確實有農業事實,而且必須有長遠經營、規劃、營收,可以說是要當作企業發展管理的模式,因此以往只用一包萬年菇、放養一兩隻雞的荒唐情形便不符規定。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拿過往在屏東縣養水種電、國外案例,表達希望達到「農電共榮」的政策願景。(圖/潘子祁攝)
三、誰來稽查種電和農用情形?
面對農委會規劃,立法委員蔡培慧質疑,農委會直接釋出不利農耕的農地,是否形同直接放棄整治、讓農地復耕的可能,形同對農地判死;同時農委會要如何稽查業者是否有違規情事?再加上在場包含環保署、經濟部在內,無人回答20年期滿後這些太陽能板該何去何從?政策擬定倉促,彷如趕火車。
面對「直接放棄整治」的質疑,農業試驗所長陳駿季說不會有這樣的情形。他解釋,農委會大方向為「農電共榮」,因此農試所也有在進行太陽能板的角度、高度、密度、透光性,以及可以應用作物的研究,來協助農地整治工作。
他舉例,像秈稻、莧菜對重金屬的吸附力較強、生長又快,若和環保署共同整治土地之餘又能加掛太陽能板,「但不影響作物生長,更不會影響土壤整治。」只是他也坦言,過往國內對此項研究相當缺乏,因此還得需同仁共同努力。
而王玉真則坦言,現行的確以直接在 農地中鋪設太陽能板的申請案最多,也是各界最有疑慮的部分,但透過業者繳交農業經營計畫,並且地方政府派人進行查核,一旦發現「出軌」情事,便能裁撤業者使用權。因此業者會思考如何讓農業維持生產,避免違規遭撤而賠本。
同時她也表示,目前除朝要有農業事實、規模推動外,期滿移除太陽能板時,農地必須可以繼續使用,故而離地架設、不使用水泥,都是業者提交申請、審查時的重點。
曹啟鴻也回應蔡培慧提出的日本種電經驗,會參考、要求業者每3年報告附掛太陽能設施的農地、雞豬舍收穫量、產量達多少,並經過農業試驗單位查核,如果造假就收回使用權,「這值得參考。」而他也強調,「沒有訂出監督審查方案,沒辦法推動示範區。」

四、其他一個月內需提送立法院的資料
除農委會提出說明之外,昨日立委質詢也要求相關部會,在一個月內需提送更多資訊,包含:
(1)經濟部:提交在公有設施、學校屋頂加裝太陽能板的報告,以減少業者對農地的需求。
(2)農委會:召集土壤、作物、化學、微生物等專家,評估附掛太陽能設施種電,是否影響周遭環境。在北中南東各召開一場說明會,讓豬農對沼氣發電的補助、罰則有更多了解。
(3)經濟部和農委會:研擬具政策吸引力的沼氣發電每度購電價格,目前經濟部、農委會試算為每度3.9元,和太陽能4到6元相比仍不足,但兩部長均強調會再和行政院協調。
除上述釋出土地外,農委會也協調國有財產署的舊鹽業用地,前後相加總計1萬公頃,但必須再詳述所有預計推行的農地位置、使用狀況資料及種電規劃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