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自然然 百萬名車開出來 誰能挖出大地瓜

1979年一月成立的新竹科學園區,曾經創造台灣的科技業奇蹟,不過,周邊的住宅開發、道路開闢,卻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新竹丘陵的產業型態與農業地景。近幾年來,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嘗試回到農村、踏上農地,試圖建立屬於這個世代的生活想像。

百萬名車開出來 看誰挖出大地瓜

2月6日到9日這四天,是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辦的「玩耍田間、想想農業」農村體驗營,地點在新竹二重埔農民莊正燈的田裡。這一梯次,共有十二個孩子參加活動,他們親身下田拔蘿蔔、挖地瓜,利用在地的食材烹調中餐和點心,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

農業是什麼?在每個小朋友的心裡,各有不同的圖像。有人一開始怕手腳弄髒,可是卻很快就開發出田間秘密基地,有人覺得在農場上課很累,不過跟在教室裡的課程比起來則是有趣許多,然而總的來說,大多數人的最愛,還是農民阿燈和他的百萬名車。

車尾是改裝成挖地瓜的犁頭,阿燈開著他的特製曳引機,邊開邊按喇叭,在駕駛座上威風八面,這種出場方式,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下車,阿燈大喊,「集合、集合,我要來看看誰挖的地瓜最大顆?」人群中傳來一句,「看看誰挖到最大顆的地瓜,就可以坐上百萬名車按喇叭?」於是阿燈笑著宣布,「好,那等一下,我開著這台百萬名車,幫忙大家一起挖地瓜。」

孩子們緊緊跟在曳引機後方,要搶著撿拾最大的地瓜。
孩子們緊緊跟在曳引機後方,要搶著撿拾最大的地瓜(攝影/李慧宜)

一腳蹬上曳引機,轉身坐在高位上,阿燈重新發動車子,緩緩地開下田。曳引機後方的犁頭,是專門挖地瓜的設計,有四、五個長鉤可以翻鬆土壤又能拉出地瓜藤還有長在藤上的大小地瓜。孩子們彎著腰行走,雙眼緊盯鬆土上的地瓜串,一看到個頭大的就趕忙撿起來。

三十公斤的電子秤,就放在田裡。小朋友手上各有一顆大地瓜,每個人臉上充滿期待,準備要參加大地瓜選重比賽。中等的地瓜一顆一斤九兩、一斤十兩,有些地瓜拿起來很沉,一上秤就超過兩斤,經過一番激烈較勁,一顆兩斤五兩五的大地瓜奪得冠軍。

在所有孩子羨慕的眼神中,獲得冠軍者,坐上百萬名車曳引機,興奮地按下四聲喇叭,留下這次體驗營最美的回憶。

這大地瓜的品種是桃園一號,越大越好吃。
這大地瓜的品種是桃園一號,越大越好吃(攝影/李慧宜)

玩小孩 被小孩玩 大家一起玩自然

在阿燈田區的西南邊,原本有兩個小山頭,是阿燈童年的兒童樂園。不過自從十多年前,建商在這裡大興土木推出百餘戶的豪宅建案後,不只山頭消失,阿燈的美好記憶也跟著不見。

對阿燈來說,可以參與人本每年寒暑假的農村營隊,陪伴都市小孩經驗農村,其實正是重新拼湊自己的童年歲月。阿燈雙手插在牛仔褲口袋,站在田邊看著孩子們玩耍,他說,「我是玩小孩,也被小孩玩。可是很開心啦!」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竹辦公室主任林慧貞,在活動中最常發出爽朗笑聲。她表示,帶小孩不難,給他們吃飽、睡好,玩得高興,最重要。林慧貞強調,「不管報名人數是多是少,農村體驗營是人本每年寒暑假一定要舉辦的主題營隊,因為農業是健康飲食的根本、是糧食安全的基礎,一定要透過這些活動,讓孩子重新連結與大自然的關係。」

可是,為什麼人本每年都要到阿燈的田裡舉辦農村營呢?營隊領隊葉岱宜說得直接,「因為只有阿燈願意讓我們愛怎麼玩就怎麼玩。」葉岱宜進一步解釋,人本的農村體驗,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過去曾經談「土地徵收」、「糧食問題」,今年她想重新回到人與自然的關係,讓孩子在開放的田間,透過玩耍來體驗農耕,認識農業對人類的重要性。

三號高速公路穿過阿燈的田區和豪宅區的中間,在地瓜田裡收成,偶爾會聽到車子疾駛而過傳來的陣陣風切聲。阿燈的小時候,還沒有這些豪宅、大馬路,可是現在的新竹頭前溪畔丘陵,早就已經被各種開發緊緊包圍。還好阿燈守著田,年年種稻、種地瓜,過年後的此時,空氣中才會繼續瀰漫著地瓜藤新鮮的氣味。

頭前溪畔農村聚落 沒落中長新芽

頭前溪發源於雪山山脈西側,新竹的尖石、五峰鄉一帶,上游分別是油羅溪和上坪溪,兩條支流在出山後於竹東鎮交會,進入新竹丘陵沖積出大片河谷,將丘陵切分為北側的飛鳳山丘陵與南側的竹東丘陵。

阿燈家世代務農,田區位於竹東丘陵的西側,而在更上游一點的油羅溪左岸,長久以來倚靠山勢,被農民開墾為一處處緩坡梯田區,形成一處老地名「油羅」的農村聚落。四年前,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在這裡找到九分地,共耕出一片油羅自然田。

將近一甲大的荒野油羅田,其中稻田、菜園各有四分地,還有一分左右的老農舍與周邊綠地。插秧、收割是農忙期,農閒時,人工除草是主要工作。不過無論是農忙還是農閒,只要一到星期一,大夥兒們都自動會聚集到油羅田一起下田。

人稱「海哥」的新竹分會分會長許天麟,荒野自然名為「海茄苳」,是油羅田的主要推手。過去以參與自然保育的工作為主,2012年的春天,他發現農業其實也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一環,更是人最接近大自然的一種產業,因此他帶領大家參與南埔社區的稻米認購,並積極推動當地大山背梯田的種稻試驗。到了2014年春天,海哥在豐田村長的幫忙下,在當地找到油羅田,就此開啟荒野新竹分會的的農耕事務。

海哥在紫花霍香薊和大花咸豐草叢中,尋覓第一次種下的白玉蘿蔔。
海哥在紫花霍香薊和大花咸豐草叢中,尋覓第一次種下的白玉蘿蔔。

走進自然,重返農耕

農曆假期剛過,2月6日這一天早上,陽光晴朗、天氣涼爽。一走進油羅田,發現菜園裡長滿各種當季蔬菜和野菜,像是白玉蘿蔔、地瓜葉、皇宮菜、紅鳳菜、皺葉萵苣、鹿角萵苣、角菜、金針、山芹菜、昭和草、魚腥草、龍葵、、、還有迷迭香、赤道櫻草、左手香這些香草植物。不過最顯眼,卻是有台灣薰衣草之稱「紫花霍香薊」和蜜峰家族最愛的大花咸豐草。

在海哥的指揮下,慧麗、宛甄和素櫻三位熟女,手腳俐落,早早就採收好當天的配菜,等到春蘭一出現,大家紛紛跑去挖山藥。春蘭說,「這些山藥是十個月前,我從老家屏東來義那邊拿到油羅田種下的,今天準備要全部挖出來。」大家一邊挖山藥一邊聊天,笑聲不絕於耳。

「這樣輕輕地挖,好像考古家在挖東西喔!」
「哈哈,是啊!我們好像在挖金礦喔!」

春蘭跟大家解釋,「這在我們老家,是種在樹下,山藥的藤枝和葉子會跟著樹身往上爬,當沒有長新葉的時候,就表示土裡的山藥已經成熟了!」

你一言我一語,荒野人在田裡就像兄弟姊妹一樣,提到野草很多、聊作物的表現,也會講一些家裡的事或各自的心底事。山風陣陣、溪水潺潺,人也越來越平靜開闊。

2017年的農曆春節一過,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在「雨水」來臨之前,南方的高屏溪畔,已經進入春耕的尾聲,然而向北跨過北回歸線,頭前溪一帶的裡作還沒有結束。

阿燈的田擠滿了孩子,油羅田充滿著笑聲。在農村裡,人與自然,很靠近。

忙了一個早上的山藥收成,也是當天中午的午餐之一。
忙了一個早上的山藥收成,也是當天中午的午餐之一(攝影/李慧宜)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