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乳品市場即將迎來戰國時代,除了面對紐西蘭鮮乳零關稅叩關競爭,消費者對「乳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包含植物奶的崛起,以及進口保久乳或冰磚奶,同時衝擊家用以及商業用的乳品市場。
離台灣最近的日本,牛奶消費量也出現波動,但乳業早早開始規劃轉型,將一部分產出的生乳轉往加工品,製作成美味的起司,便是其中一條路徑。除了酪農自發轉型,日本國內也有起司職人採購生乳,甚至融入日本清酒、農產製作優質起司,出國參加競賽也斬獲許多獎項,與法國、義大利等起司生產大國相比,品質毫不遜色。
對台灣和日本來說,起司皆是外來的西方食物,但日本起司已漸漸融入在地餐桌,且成為社區支持型農業的一環,支撐起牧場及酪農。台灣國產起司則才剛走出第一里路,在消費市場也佔比極低。
《上下游》比對台灣數據,發現國人的起司食用量每年增長,意味台灣起司市場正在成長,但幾乎全是進口起司的天下,台灣的起司熱愛者是否能以具體的消費,接受、支持國產起司?記者前往日本知名起司工坊,探索日本使用國產鮮乳製作起司的案例,我們也採訪台灣本土的起司工坊,希望借鏡日本經驗,為台灣本土起司產業,找到發展的方向。
相較於法國、義大利進口的起司,日本起司較貴,但日本國產起司近年來卻蓬勃發展,市佔率從不到 1% 逐步成長到近 10%,日本各地也長出近 400 家起司工房。
日本鄉村的酪農以自家生乳製作起司,山川將弘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以當地牛奶做出多款起司,去年在世界起司大賽中獲得銅牌。起司製程產出的乳清、奶油製程產出的白脱乳也都再加工做成點心,實踐循環型農業。
日本高秀牧場以起司作為開源計畫,建置起司工房、製作優質的起司,消費者來到牧場可以吃到起司、冰淇淋及料理,大大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起司也榮獲多項世界大獎。
台灣人吃的起司越來越多,不過絕大多數都是進口的加工起司,國產起司是否有發展機會?位在苗栗的四方牧場及飛牛牧場都是國產起司的先驅,兩家牧場都繳出了大量學費、練習製作起司,才讓起司製程步入正軌。
台灣的城市裡開起了起司工房,台北市的「慢慢弄乳酪坊」以國產生乳製作新鮮起司,台中市的 「Dida 手工乳酪」製作新鮮及熟成起司,兩家起司工房都認為,國人對國產起司的認識度不足,要花更多時間與消費者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