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宣示十年內農藥使用減半│防檢局:找出替代方案、降低農藥取得便利性

就在法國根據國內農藥使用狀況,陸續訂定期程在2025年要達到用藥減半、20萬農家採用生態農法的目標後,今日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宣示,台灣也要跟上,訂定政策目標要在2027年,將台灣農藥的使用量減半。

台灣農藥單位使用面積「世界冠軍」,每公頃用量17公斤

目前台灣在單位面積使用的農藥量到底有多少?植病權威、中興大學植病系特聘教授曾德賜曾指出,依照防檢局所統計的台灣農藥銷售量與銷售額,對比農糧署提供的耕作農地面積做計算,台灣每年有90億元的農藥在市面上流通,每公頃農藥用量達到17公斤。

曾德賜表示,根據印度蔬菜研究所調查,台灣不僅勝過全球單位用量平均的0.5公斤、美國的2.25、歐洲的2.5、韓國的6.6、甚至是日本的11公斤,成為另類的「世界冠軍」。至於流通量部分,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國內生產加進口的農藥量則為2萬5555公噸。

新聞背後:過去防檢局資料顯示,台灣農藥用量單位面積為11─13公斤,是以「79萬耕地面積」做為計算基礎,而農委會於2017年9月公布最新農地盤點,實際農糧生產面積僅有「52萬公頃」,以此除上9千噸農藥流通量,每公頃單位用量面積則為17公斤。

林聰賢:2027年逐步實現農藥量減半

針對如此龐大的使用量,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日赴中研院演講後指出,將會以合理用藥為前提,訂定總目標,在2027年逐步實現農藥使用量減半的目標,如此才能讓國人對農產品的安全更有信心,否則現在大都是被動的使用檢驗及殘留標準來把關,農委會絕對應該訂下減藥的總目標,並分別督促旗下各試驗單位提出實際作法,好達成企圖。

至於具體作法為何?林聰賢指出,現在台灣的技術和條件都十分成熟,可以達到減藥的規範,例如生物防治是一個強項,酵素及其他生物資材的應用國內也很嫻熟,且應用若是到了一定程度,還可作為外銷輸出,不僅台灣可用,更可推廣到其他國家。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宣示,2017年農藥減半(圖片來源/農委會)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宣示,2017年農藥減半(圖片來源/農委會)

農試所所長陳駿季:生物防治可取代部分農藥

對此,農試所所長陳駿季補充,台灣農藥的使用比起鄰近國家的確是偏高,其中一個原因是台灣氣候較潮濕悶熱,不像寒帶地區下雪會凍死害蟲;另一個原因則是受到農民用藥習慣影響,這個部分就可以做系統性的輔導,教導農民「該噴藥的時候才噴。」

陳駿季也舉出實際例子,像是大湖草莓常常會有紅蜘蛛等蟲害,讓農民需要常常噴藥,但生物防治就可取代農藥,如此就可系統性的把農藥減量。

農試所推整合性管理技術 草莓種植免農藥(圖片提供/農試所)
農試所推整合性管理技術 草莓種植免農藥(圖片提供/農試所)

防檢局副局長:找出替代方案、讓農藥取得便利性降低

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指出,設定一個目標理想是必然的,因為像很多國家如法國、中國都有提出類似的目標,後續政策在陸續跟進執行。但具體要怎麼做?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參考國際農糧組織的規範,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要在生產時就盡量避開病蟲害的發生,二則是找出使用化學農藥外的替代方案,像各式生物資材的利用等。

此外,馮也強調,上述的做法還要配合以往的農藥管制策略,在循序漸進的規劃下,讓農藥取得的便利性降低,再來就是提高農藥價錢,好實現逐步減藥的理想,而這都是陸續有在做的項目。

學者:植物醫師角色十分關鍵

中興大學植病系榮譽特聘教授曾德賜說,農藥用量減半目標非常值得肯定,重點當然專業必須到位,政策性引導也不能或缺,植物醫師的角色在這工作推動上相當關鍵,大家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郭華仁/法國訂「生態農業」為國家主軸│2025年農藥減半 20萬農家採用生態農法

台灣農藥單位面積用量世界冠軍│植病權威曾德賜:植物醫師加處方箋 解決用藥困境

種草莓不用農藥!農試所推「三位一體」整合管理 健康產量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