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人工林做國產材,李根政:嚴謹標章規範即可,難題是如何與進口材競爭?

林務局將去年定調為國產材元年,大力推廣國產材履歷標章,首要針對私有人造林的林農,希望疏通法規障礙,帶動台灣林業發展。對此,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林務局把經濟林聚焦在人工林上,「這點方向我很支持,但還是要根據適合作人工林經營的地點、條件評估。」

驗證標章必須嚴謹考慮環境、社會、經濟多面向

李根政指出,台灣在90年代禁伐後,還是有許多不甘心的業界人士想要砍伐天然林,主張天然林一定要經營,「甚至八八風災後還有人說,是因為天然林造成土石崩塌這些謬論,這股勢力不斷想要重啟台灣過去砍伐山林的作法,因此才也許多環保運動的激烈衝撞」,李根政強調,「我沒有不同意經營山林,但是要在合理區位的林地上進行這些事。」

開放人工林後是否會重回山林濫墾濫伐現象?李根政表示,這部分沒那麼擔心 ,目前需要思考的是怎麼一步一步來,首要先確認台灣現有人工林,包括國有及私有,接著評估哪些部份可作為永續營林、經濟林,「要有確認營林的過程,如果有這個過程,會減少許多疑慮及社會爭議。」

李根政接著說,確認營林後,就是驗證標章的問題,這個驗證必須嚴謹考慮環境、社會、經濟多面向,如果依照FSC那套規範落實,社會大眾的疑慮其實就會大大減少。

國產材如何和進口木材競爭是最大困難

林務局現在推國產材履歷標章,對於有申請標章的木材比較可以接受,李根政直言,「但我們也不能為這些標章背書,因為在第三方驗證這部分,社會參與並不夠」,很少人去了解人工林經營伐木作業,社會大眾、環保團體也沒有機會深入林場,在主管機關現地討論確認森林認證上,它的公信力仍有待商榷,不過朝向森林認證比過去亂砍亂伐沒規矩的伐木作業好很多。

不過回到台灣國產材產業,李根政表示,必須面對現實問題,台灣國產材產業鏈斷鏈,沒有價格優勢,砍伐、運輸成本高,相較進口木材來得貴,不僅在國際市場沒競爭力,國內市場也面臨很大壓力。「最早時期的林業只需砍伐最有價值的天然林去賣,那個時代不需考慮產業鏈,砍樹拿去賣就對了,但現在林務局要重啟台灣國產材,是個蠻大挑戰。」

奮起湖柳杉林疏伐(攝影/李根政)

林務局專長非產銷,如何讓國產材有競爭力?

李根政進一步解釋,使用國產材的木材加工業很少,非常少的原因是什麼?不只是環保運動所帶來的效應,也是因為國際木材價格便宜,「林務局體系他們專長就是伐木、造林,產銷不是專長,要怎麼讓國產材具有國際競爭力?林務局現在才開始做,過去都沒有做,20幾年來,經濟林都拿不出成績。」

現在國產材如何和進口木材競爭是最大困難,李根政強調,政府是否能比照農業辦理,給予林農環境補貼,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同時,也必須提倡愛用國貨的觀念,就像政府推廣農產品在地消費一樣,有明確生產履歷,即使價格高消費者也願意付出代價,必須說服國人自己生產的木材不僅友善環境,甚至有些特殊樹種,像是相思樹,其特殊紋理並不輸國外,引導國人更認識 才會有進一步消費,「但目前觀察下來,很難有大量消費。」

延伸閱讀:

國產木材不該缺席,林務局長林華慶:我們保護自己的人造林,砍別人的原始林

台大林管處處長蔡明哲:環保不是一廂情願,永不砍樹並非永續

台灣木材自給率1% 林業復興元年 人工林重返市場

李根政/如果你是行政院長,國家公園和林務局會放在農業部?環資部?

大馬森林盜伐嚴重 民團呼籲台灣抵制進口

別國的森林砍不完?台灣進口木材3成非法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