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藝家、年輕人與居民通通拉進來!台日簽署里山策略聯盟協議

為增進跨國的里山保存與活用之道,林務局與屏科大森林系18日合辦「臺日里山專題座談會」,邀請八名日本長年投入里山議題的企業經營者、實踐者和返鄉青年,來台分享日本的里山推動經驗,包含利用植物園做生態旅遊和環境教育、探討森林與鹿群如何共存、透過組織工藝家來振興山村經濟、打造創意的共享空間吸引年輕人回流等精彩案例。

會議上雙方也簽署策略聯盟協議,希望增加未來交流機會,日方參訪團代表中村伸之表示,看見台灣社區林業活用里山資源,打造里山與周邊聚落共榮的經濟環境,吸引都市人參與里山活動進而購買里山產品,不僅讓外地人體驗在地文化還可創造社區收益,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成果,期待雙方持續討論推動里山的具體做法。

小知識:「里山」Satoyama 在日文中是指位於高山和平原之間,包含社區、森林和農業的混合地景,亦是融合了人類生存、經濟生產、自然環境的複合生態系,里山倡議旨在透過改善現有過度開發或荒廢不堪的混和地景,創造一個兼顧生活、生產和生態的永續經營模式,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

台日簽署策略聯盟協議書,分享里山倡議的具體做法,左起為馬上閔、陳美惠、林華慶、中村伸之(攝影/林珮君)

奈良經驗:大佛之外還有珍貴的里山景觀與工藝

來自奈良的OM環境計畫研究所代表人大森淳平表示,奈良縣雖然擁有三個世界遺產,是重要文化觀光勝地,但過去多仰賴歷史文化資源而未發展其他經濟活動,加上有九成觀光客都是當天來回,因此未能帶動周邊觀光產業,「過去一直想以觀光為主軸,但觀光產值也在降低,頂多就是來看一些大佛。」

此外,在奈良縣的東部及南部,更因為當地林業日漸衰退、人口紛紛外移就業,年輕一輩也多前往外地求學,導致經濟低迷、高齡化問題嚴重,「年輕人外移、空屋增加,地方活力低落,都是我們當時看到的問題。」

然而在他深入走進當地後發現,其實奈良有許多未開發區域,因此保留著珍貴的里山景觀,當地居民以農耕維生,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也有優質的農產品,更有許多運用自然素材的年長工藝家,他們堅守著傳統技術的工作坊,在進行製紙、木工、草木染、數珠、鐵刀鍛造等手工藝。

因此,2006年時大森淳平帶著團隊,輔導當地發展工坊街道事業,希望可以傳承傳統技藝,也能發展成觀光模式,吸引都市遊客來這裡體驗手作,「對都市人來說,這是一個可以讓壓力喘息的空間,也能讓他們享用安全安心的食物。」

奈良縣保留許多里山景觀。(圖片提供/大森淳平)

組織工藝家振興山村 體驗手作也能品嚐優質農產

運用里山和工藝家做成觀光賣點、讓旅客回流,更期盼能吸引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和藝術家來此定居,是奈良摸索的新方向。大森淳平指出,推動過程會面臨許多困難,因為過去工作坊是工藝家的工作場所,他們不知道如何接待外地遊客,也不擅長舉辦體驗活動,後來居民自主成立協議會,透過組織化的運作連結彼此力量。

現在前去旅遊的觀光客不僅能體驗手作,更能品嚐當地美食、逛傳統店鋪,在與工藝家對話時也會產生對當地的好奇和好感,「體驗行程越來越多,還有接待旅遊團體或學校的體驗學習、研修,也有區域的傳統或食物體驗的開發,」

奈良有許多工藝師運用自然素材、堅守傳統技術的傳承。(圖片提供/大森淳平)

運用里山地景和社區資源,串連工藝家力量創生地方。不過大森淳平也提及,目前的工作坊產業發展已滿十年,又將遇到工藝家高齡化、後繼者不足的問題,因此他們想再摸索出新的事業,也呼籲地方上的年輕一代應趁著智者健康時繼承他們的傳統技術,才能讓當地的工作街道產業永續經營。

大森淳平(攝影/林珮君)

東吉野村透過「offic camp」產生交流、刺激想法

讓鄉村回流只能靠青農?東吉野村OFFICE CAMP工作室創辦人坂本大祐分享靠著創意吸引年輕人回鄉的案例。

坂本大祐十二年前從大阪搬到奈良縣的東吉野村,這裡是一個人口只有1700人、高齡者比例高達54%的小村落,「但是這裡環境非常好,溪河裡可以游泳、兩排都是綠山,就是里山的圖像,」他解釋過去在地人口曾達一萬多人、有九成從事林業,只是後來林業資源減少、產業衰退,使得人口逐漸外流。

坂本大祐起初曾幫當地農產品─曾爾米設計標誌,也曾發行過海報,就是希望號招更多人來東吉野村。後來他整修當地舊建築,打造共享空間「offic camp」,運用分租辦公空間的概念,「打造共享的辦公空間有兩件重要事,一是要想好你想吸引的對象,二是如何設計一個品質好的、有設計感的空間。」

「offic camp」打造共享的辦公空間,吸引年輕人回流。(圖片提供/坂本大祐)

辦公空間、店鋪空間都可以共享,居民教大家砍柴

他進一步解釋,振興奈良縣偏鄉的方法就是要讓年輕人回流,而他鎖定的是只有要一台電腦就可以在各地從事創作的年輕人,以及提供一個環境舒適、有桌椅、網路的公共空間,「藍圖就是做一個是我自己也會想來的辦公室,讓大家一起把工作帶過來做,大家可以活用這個空間、拿著筆電在工作。」

此外,由於東吉野村幾乎沒有商店,因此坂本大祐也設立店舖空間,「我們設計出一種場所,像是攤位那樣,一天500元(日幣)就能租攤位,目的是讓民眾可以嘗試開店看看。」以及舉辦活動,讓都市人前來體驗當地活動,「例如教大家如何砍材,這對東吉野村居民可能沒什麼,但都市人會覺得很新鮮,」當外地人來共享空間辦公、參與活動,就能藉此和居民產生交流,也可能因為交流萌生想來這裡定居的念頭。

「offic camp」打造共享的辦公空間,吸引年輕人回流。(圖片提供/坂本大祐)

三年吸引了26人搬到村子來住

他強調,東吉野村以年長者居民居多,因此若有年輕人想移居時,首先會遇到難以融入當地社群的壁壘障礙,「年輕人與老人該如何共處?共享空間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好方法,當辦公空間變成交流空間,多人聚在一起就能刺激想法,」

目前東吉野村已經吸引5500人前來共享空間參觀,有實際使用空間的也有1200人,執行的這三年更成功吸引13對、共26人搬來東吉野村居住,「只要年輕人回到社區,就能協力社區,這是最重要的。」

鹿背山元氣計畫:讓孩子玩得盡興! 里山是遊樂園也是環境教材

對於景觀設計師、鹿背山元氣計畫事務局長的中村伸之來說,他期許里山能成為讓孩子玩得盡興的遊樂場所,同時,也認為里山是孩子重要的環境教育教材。

中村伸之表示,一般的土質操場和複合式設施的庭園,以直線與水平面構成給孩子嬉戲的空間,「有些家長覺得這樣給小孩爬、玩很放心,但我實在不知道這樣有什麼好玩的,」他嚮往的是讓孩子在草皮上奔跑,腳踩在真正的泥土上。他透過整修廢棄森林、運用自然建材鋪設階梯,讓孩子在山林裡遊樂,「住在都市裡的小朋友只適應水平地形,在山林下樓梯時就很害怕,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就適應了,也鍛鍊身體的平衡感,這跟一般商家設計出來符合水平的設施完全不同。」

期許里山能成為讓孩子玩得盡興的遊樂場所。(圖片提供/中村伸之)

讓小孩從小接觸自然,在校打造里山地景

中村伸之強調,透過里山地景能做出多變化的自然設施、提供多樣化的體驗,訓練小孩更有平衡感和從小貼近自然,「接觸大自然對小朋友刺激五官是很有效的。」他希望孩子能用五感去感受事物,培養對自然之美的素養,他舉例,「綠」可能代表植物新芽,是重要的食物、也是自然的味道,這些都和環境是一體的。

此外,中村伸之也推廣在學校打造里山地景,他帶領小學生在校園建設田圃、讓學生體驗收割稻米,也進行山椒魚保育運動,教導孩子如何協助山椒魚搬遷到安穩的生存空間,過程中讓小朋友理解保護瀕臨絕種物種的重要性,「邀請五年級小朋友來改造廢棄菜園,請他們將泥土搬過來、重新打造菜圃,這是他們的畢業紀念,他們還自己做了鳥屋⋯⋯到了六年級時,我們會問他們,『怎麼樣的生活環境是好的呢?』讓他們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中村伸之解釋,其實這些課程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從小觀察自然,透過看著周圍逐漸長大的植株進而培養對這份土地的認同感,「這樣之後就不會離開。」他也強調,給下一代好環境需要經營和傳承,里山教育就是透過環境教育,利用山脈、河川、自然資源融入教材,打造一個讓孩子玩得開心的遊樂園與環境教材。

台日簽訂里山策略聯盟協議,加強雙方交流

座談會上,由日本民間成立的「日台里山交流會議」會長中村伸之,與屏東科技大學教務長馬上閔﹑「社區林業中心」主任陳美惠,在林務局見證下,簽訂三方的策略聯盟協議。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國內過去多集中在森林的保育和育樂之討論上,當前推動里山倡議時也應思考如何妥善善用林下經濟,也就是活用社區林業。

他指出,八位專家帶來豐富的日本經驗,已產生良好的雙向互動,雖然彼此在文化、環境、政治背景不一樣,但透過這次分享可激盪雙方想法,助於後續推動更多適地適性的案例,激盪更多落實里山的想像。

陳美惠表示,「社區林業中心」關注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的推動,而這次是台日首次簽署關於里山倡議的協議書,未來會加強雙方交流,持續探討里山、森川里海合作和生物多樣性等議題,「台灣已經累積不少社造能量,也要積極跟國外接軌,台日雙方對永續經營有共同關懷,可以互相分享經驗。」

左起為中川雅永、坂本大祐、中村伸之、栗本修滋、河合嗣生、大森淳平、杉山拓次、市川貴美代、林華慶、東華大學副教授李光中、陳美惠(攝影/林珮君)

延伸閱讀:

台灣里山地圖 全台走透透

中村浩二教授:維護里山,需要培育專業經營人才

重新思考土地的價值 日本千葉里山經驗分享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