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雞肉攻陷台灣市場,市佔率55%!標示寬鬆反覆解凍,食藥署將試辦「自願標示屠宰日期」

進口雞肉量創新高,但產品標示不清、進口與國產雞肉規範不一屢屢引發爭議。對此,衛福部將推動「自願標示雞肉屠宰日期」草案,無論國產或進口雞肉皆應標示屠宰日期(或生產日期)及有效日期,十二月起試辦半年,鼓勵超市、超商和量販店業者自主參與,希望完善肉品生產資訊之揭露,替國人把關食安。

據了解,進口雞肉運送至台灣耗時半年以上,過程中反覆解凍至少三次,且僅在進口紙箱上印有屠宰日期,分裝後的小包裝僅剩有效日期;反觀本土雞肉一律得註明屠宰和有效日期,且效期較短,管理標準「差很大」。

針對食藥署試辦新規,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表達肯定、認為是帶動進口雞肉標示的重要一步,但坦言效果有限,因為進口雞肉主要流入小吃店、餐廳和團膳,並不在這次推動的成員名單中,加上試辦為鼓勵性質、並無實際約束力,呼籲衛福部將規範擴及全體通路、並採強制要求,方能保障國內肉雞產業之永續發展。

散裝的進口雞肉普遍只標示「有效期限」,難以得知實際的屠宰日期、到底冰存了多久。(攝影/林珮君)

進口雞肉量創新高 卻未標示屠宰、包裝日期,恐有食安疑慮

國人食用雞肉需求大,去年進口雞肉市佔率達55%、首度超過本土雞肉供應量,創十年來新高。產業人士紛紛表示,進口雞肉已達紅色警戒,足以威脅台灣養雞產業鏈之生存,為民間與官方不得不正視的議題。

小知識:進口雞肉從民國105年16萬噸,到107年增加為21萬噸,今(108)年截至7月底止,進口雞肉量已達14.7萬噸。主要進口國為美國,部位多為國外不愛吃的雞腿、雞翅和內臟類,價格相對便宜,與國產雞肉價差近一倍,「平均每兩隻雞腿就可能有一隻為進口冷凍雞肉。」

業界指出,國產與進口雞肉的標示法規「差很大」。依現行法令規範,進口雞肉需標註「冷藏肉」或「解凍肉」,並由進口商按照生產條件自行決定有效期限,效期長短全憑業者「自由心證」,且屠宰日期和包裝日期並沒有強制要求註記。換言之,消費者購買時難以分辨這盒雞肉何時屠宰、到底冰存了多久,產品標示不清、恐有食安疑慮。

食藥署解釋,業者最清楚產品產製過程,可參考「市售包裝食品有效日期評估指引」,根據使用的原料、製造過程,以及運輸、儲存及販售環境等條件,自行評估及研訂有效日期、為產品負責,政府並未逐一規定每一項肉品適用的保存期限長短。

國產雞肉需標示屠宰日期、有效期限較嚴格

相反的,售價較高的國產雞肉,依法得標示屠宰日期和有效期限,取得CAS(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認證的雞肉產品之冰存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遠低於進口雞肉普遍長達兩年的冰存時間,如此不僅不易把關肉品安全,更不利國產雞肉與外國產品競爭。

行政院協調,國產、進口雞肉應適用相同管理

雖然農委會曾向食藥署建議,「國產與進口冷凍肉品有效期限管理具一致性:可標示1至2年」,並要求地方衛生人員稽查國內外肉品時應持相同標準,但國內業者仍認為,重點不是放寬國產雞肉的冰存期限標準,而是提高對進口雞肉的食安規範、比照國產雞肉之標示標準才對。

對此,農委會月前找衛福部開會討論,提議無論國產、進口雞肉皆應標示屠宰日期、制定有效期限,以相同標準進行管理。但食藥署認為有難度,仍傾向讓業者自主管理,雙方溝通未達成共識。

為協調跨部會合作、強化肉品標示管理,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13日邀集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衛福部和農委會開會協商,各單位已取得初步共識:國產或進口食品均適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需標示屠宰日期(或生產日期)以及有效日期等資訊,好讓業者有所依循以及確保消費者權益。

國人愛吃雞肉,去年進口雞肉量首度超過本土供應量。(攝影/林珮君)

食藥署試辦雞肉「自願標示屠宰日期」 鼓勵通路響應

為了順利推動相關規範,衛福部食藥署昨(29)日下午再邀集各大連鎖通路業者、養雞協會、公民團體和農委會、地方衛生局召開「推動自願標示雞肉屠宰日期」說明會。

李婉媜表示,衛福部將鼓勵超市、超商、量販店業者,自行在國產和進口雞肉產品包裝上標示屠宰日期和有效日期,涵蓋「包裝」及「散裝」之生鮮、冷藏及冷凍雞肉(註),讓民眾能一眼判斷該肉品從出廠到目前銷售階段的時間,保障消費者獲得充分資訊的權利,預計於今年12月1日起開始實施。

標示作業是否具強制力?有無稽查行動?李回應,考量執行初期須有調適期,衛福部先以「試辦」方式、採輔導性質,讓業者有足夠時間調整其進口或國內生產之產銷模式,目前還不會強制要求。

衛福部鼓勵業者自主參與,並於販賣場所張貼「標示雞肉屠宰日期」辨識標誌,展現為消費者把關食安的決心,前半年為試辦期,會視情形與成效隨時調整。

業界五訴求:標示一致化、提高進口查驗比例,維護本土產業生存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以下簡稱「養雞協會」)於昨日會議上針對雞肉產品標示提出五大訴求,包含:

一、生鮮雞肉部分,進口雞肉除了比對國產雞肉標出屠宰日期和有效期限外,也須標示「解凍次數」與「每批解凍日期」。

二、熟食雞肉部分,要求餐飲業者供應雞肉或雞肉產品時,仿照供應牛肉方式,明確告知店內使用雞肉之產地來源。

三、加強對CAS雞肉使用端之查核作業,杜絕混充雞肉情事。

四、推動學校營養午餐及國軍副食供應採購具三章一Q國產雞肉政策,推廣使用國產在地食材。

五、提高「進口雞肉」查驗比率,以「量」做依據。例如:一年進口雞肉量達10萬噸以下依一般抽批查驗,抽驗率2-10%;進口量達10-15萬噸,則加強抽批查驗,抽驗率20-50%;進口達20萬噸,抽驗率應達50%以上,且採逐批查驗。

養雞協會:進口雞肉至少反覆解凍三次,官方應提高查驗次數

然而多項訴求中僅第一點獲得正面回應,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坦言對於結果「不盡滿意」。養雞協會指出,雖然會議中各方有達成朝向「標示屠宰日期」的作法前進,但當前官方對業者只是鼓勵性質、並未硬性規定,「可做可不做的事,沒有業者會願意增加負擔和困擾,而且『解凍次數』相關資訊的作法也沒有討論到,只是勸說業者增加屠宰和有效日期而已。」

養雞協會指出,進口雞肉運送至台灣耗時半年以上,過程中反覆解凍至少三次。美國偏好吃雞胸,會把胸肉以外部位便宜外銷,進口時肉品僅作粗略分級,箱子內各種尺寸都有,盤商需解凍才能替肉品分級處理,也要剔除雞毛、碎骨等雜質,才有基本賣相,方便賣給經銷商,此為第一次解凍,隨後要再結凍儲存;而賣場購入冷凍肉品後,會進行盒裝分裝,此為第二次解凍;若肉品銷售未完則回頭加工料理,就需要第三次冷凍和解凍。

「不斷冷凍再結凍,讓保存環境一次次被破壞,不僅存在食安疑慮,也讓標示遊走在模糊地帶,方便進口雞肉混充在生鮮肉品中,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肉品反覆解凍過多少次。」當前進口雞肉越來越多,衍伸的肉品食用風險也跟著上升,協會希望官方提高進口查驗比率,保障國人食用雞肉的安全。

此外,養雞協會再指出,衛福部鎖定超市、超商和量販店推動「自願標示雞肉屠宰日期」,而這些通路僅佔國內雞肉消費市場的一成不到,進口雞肉主要流入的小吃店、餐廳和團膳等通路,卻不在這次推動對象名單中,「可預期效果有限,只會誘使餐廳採購便宜的進口雞肉、提高自己利潤,還是難以維護消費者權益。」呼籲衛福部將規範擴及全體試辦、並加諸約束力,維護國內肉雞產業的發展。

國產業者:做了那麼多認證,還是得面臨價格考驗

市佔率達七成、國內最大產銷履歷白肉雞供應商洽富實業,副總經理黃榮裕表示,很多人以為國產雞肉不足才需大量進口,實際上是近年來進口雞肉不斷威脅本土產業,國內業者敵不過價格便宜、保存效期又長的進口雞肉,長期虧損、當然難以擴大產能。「我們是唯一一家從養雞場、屠宰和分解都有取得產銷履歷認證的白肉雞,飼養和用藥得全程監控,屠宰廠房還要符合嚴格規範,但是做了那麼多認證,出去還是得面臨價格考驗。」

他指出,國產和進口雞肉價格整整差一倍,法源並未規定團膳和餐廳需標示其使用的肉品來源國,而在成本考量下,業者理當選擇售價較低的肉品,且雞肉經調味、加工後難以分辨新鮮度,在在壓縮本土業者生存空間。

縱使官方有意推動「雞肉屠宰日期標示」、算是跨出了第一步,但他認為推廣範圍應擴及所有餐飲和食材供應商,把產品的資訊充分揭露,讓消費者自由選擇偏好的產品,如此才能讓國內外雞肉產品公平競爭、標準一視同仁。

農委會:推動學校、國軍團膳採用國產肉品

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科科長李宜謙表示,106年美國雞隻爆發禽流感,連帶影響我國當年度進口的白肉種雞健康狀況,種雞場供應量大減,打亂去年度國內肉雞生產計畫,導致對進口雞肉的需求量大增、去年進口雞肉才會竄升突破20萬噸。不過整體來看,近年來進口雞肉數量也有上漲趨勢,確實可能對本土肉品造成威脅。

他指出,農委會會持續推動學校午餐和國軍團膳採購國產肉品,鼓勵國人多選購在地食材,而當前食藥署也開始行動,研擬從通路端踏出標示草案推動的頭一步,「無論效果如何,(食藥署)都是值得肯定的。」至於有業者建議,連鎖超市、賣場、餐廳等場供應的雞肉應比照牛肉方式標註「來源國」,他則解釋當初是因應「狂牛症」的重大防疫需求,特別要求牛肉供應時得寫清楚來自哪一國,其他肉品都沒有這樣的規範,雞肉是否跟進、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註:根據「食安法」規範,食品可分為「包裝食品」及「散裝食品」,前者指的是經固定密封、可長時間保存之有容器或外包裝者。以賣場中的雞肉為例,通常是陳列在冷凍櫃中的冷凍雞肉產品,依法需標示有效日期;而後者在賣場中為非密閉包裝,常見以保鮮膜包覆的一盒盒生鮮雞肉商品皆屬之,並未強制規定標記屠宰日期和有效期限,只需寫明「產地」和「品名」即可。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