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花生產地價格受謠言影響大幅震盪,農委會喊話雲林農民團體配合「保價收購」,但佔全國七成花生產量的雲林,僅有四個農會配合收購,導致花生庫存滿倉甚至緊急租借紙廠存放,被外界質疑是否有衛生疑慮。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說明,目前花生均是以「帶殼」形式貯放,加上近日氣溫低,不會有黃麴毒素疑慮。
為保障食安,農糧署已會同衛福部食藥署將購貯花生抽驗送檢,檢驗報告會在一週後出爐,未來也將持續抽檢。針對四個農會以「冷藏技術不足、資金不夠」等理由拒絕配合收購政策,胡忠一高分貝抨擊:「農會存在宗旨便是要幫助農民,近年來稻米減產,農會怎會沒有儲放空間?」不願配合顯然是政治因素。
農委會:20億不是直接收購金,而是借貸週轉金
為穩定花生價格,農委會主委上月表示,以每台斤40元(每公斤67元)收購花生,並將提撥20億經費進行收購,有外界認為稻米公糧收購已造成政府龐大庫存壓力,如今連花生若也以「公糧模式」(政府向農民購買放置糧倉後用),恐將造成政府財務負擔。
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說明,20億並非用以「直接收購」,而是作為農會、農業合作社等購貯單位的借貸週轉金。他補充:「20億是上限,事實上現在也才借貸了一億多。」
胡說明,農會組織中的供銷部及信用部資金是各自獨立,相關農民團體收購花生資金是由供銷部支出,農會、農業合作社收購後賣給加工場會有獲利,因此由農業金庫提供週轉金,因應臨時龐大的收購開支。
「這跟公糧的收購不同!」胡忠一表示,本次農糧署扮演角色為提供週轉金借貸及媒合,並非直接購入花生,所謂維持市場行情的每台斤40元以上,是指確保媒合的農會、農業合作社能以每台斤40元收購,而媒合的末端食品加工業者則以高於每台斤40元購買原料。他強調:「農會、農業合作社收購後,隔天會立即給農民現金。」
登記、查核後收購,農糧署補助收購單位
針對媒合流程,胡忠一說明,農民必須先到各地公所、農會做登記,而後農糧署會派人到場查核,確認是否達到收購標準及品質,再由農會、農業合作社收購,以及媒合下游加工業者。胡提醒,由於目前人力吃緊,若農民登記後尚未接獲收購通知,可主動打電話提醒。
目前有四家農會、四家農業合作社願意收購及貯藏花生,分別為虎尾、北港、元長、崙背農會,以及莿桐合作農場、東石雜糧生產合作社、子茂生產合作社及雲林縣精緻農業生產合作社。雖然其他農會並未收購,但農民仍可就近做購貯登記。
除了借貸週轉金,對於農會、農業合作社等購貯單位,農糧署提供補助:協助分級集運費(每公斤2元)、脫殼加工費(每公斤4元)、冷藏倉貯費(每公斤每月1元,以五個月為上限)。
黃麴毒素不在花生殼,後續不定期抽驗
而近日蔡英文總統前往雲林視察時,發現部分收購花生並未存放到冷藏庫,其中元長鄉公所緊急租借萬有紙廠閒置倉庫存放360公噸花生,甚至元長、水林鄉長親口說明,花生是由公所的回收車幫忙載運,外界質疑如此存放會有衛生及食安疑慮。
胡忠一說明,貯放空間及運送過程中的花生都是帶殼花生,黃麴毒素僅會發生在花生仁,與花生殼無關,而帶殼花生進入加工廠後也會去殼,以殼內花生仁加工。
他補充,目前採收花生仍相當新鮮,存放空間也會將濕度控制在12度以下,而近期外界氣溫低,貯存花生即便放到一月底也不會出現黃麴毒素。
此外,農糧署已在12月13日會同衛福部食藥署中部管理中心,進行購貯花生抽驗送檢,檢驗報告會在一週後出爐,屆時若民眾仍不放心,後期會持續不定期和食藥署到場查核倉儲環境及產品抽驗。
另有民眾質疑,此次購貯花生的加工場中有部分業者,曾發生「混充低價棉籽油油到橄欖油」的食安事件,如何確保該名業者進行花生加工的安全性?胡忠一對此回應,農糧署把關採收後及購貯的生鮮花生,但花生進入加工階段後並非農糧署管轄範疇。他強調:工廠內作業屬於業者私人業務,業者必須自律,一旦抽驗或舉報發現食安問題,也必須自行承擔。
採收進度九成,收購須達一定品質
「(購貯)高峰期已經過了。」胡忠一表示,公所會用到紙廠倉庫,是因為一開始登記及購貯量過大,才需要另尋空間借放,目前已經開始搬移,一週內會移走,而後續隨著業者加工使用花生,倉儲的壓力會慢慢減小,而購貯高峰期已過。
胡說明,目前農糧署已收購了3585公噸,預計目標為4000公噸。針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收購量已達九成,農糧署作物生產組副組長黃瑞呈說明,此收購量指的是田間採收進度,而收購目標訂定是參考過往當地二期花生產量而訂定,目前預估尚有八百多公噸還未收購,但也不一定會收足此量,農民有需求、登記才會收購。
黃進一步說明,登記數量並非實際收購數量,登記數量是依據各公所及農會受理申報案件統計,但農民有重複申報狀況,且收購時需達一定品質者購貯單位始得收購,另外,登記者若有部分花生尚未完成乾燥,也無法進倉。
協助收購單位之一的雲林縣精緻農業生產合作社反應,近日因收購量過大,週轉金及空間都不足,農糧署已伸出援手,媒合其他單位借用貯放空間,並提供借貸週轉金,承諾最晚月底前撥款。
胡忠一:雲林花生產區四農會不願配合,「明顯是政治因素」
針對雲林四個不願配合的花生產區農會,胡忠一表示,今日為臨時召開本次記者會,原本接待日本外賓行程只得提前中斷,日本外賓聽了他說明離席的理由後,直呼不可思議:「地方政府可以自己解決的事情,為什麼會是中央單位來做?」
胡中一表示,雲林出產全國70%的花生,雖然不是每個鄉鎮都有產花生,但花生產地只有北港、虎尾、元長、崙背這四個農會願意幫忙,其他農會如土庫、麥寮、東勢、水林,明明同樣是花生產區,卻不願出手協助農民,明顯是政治因素。
針對不願協助的四個花生產區的農會以「資金及倉儲不足、沒有冷藏技術」等理由拒絕,胡認為相當不合理。他指出,農會存在宗旨便是要幫助農民,若沒資金,農糧署願意協助,近年來稻米減產,農會怎會沒有儲放空間?而長期存放農產品的農會,冷藏技術不足,更是難以理解。
胡忠一透露,目前已有數家食品加工業者協助收購花生,但由於目前新聞流言蜚語,業者不願被公開。「但一定都是國內經營多年的加工廠。」他補充,目前媒合到的加工廠大部分位於雲林,縮短產地到加工的距離。
花生在儲存之前應先脱殼,否則殼上的病原菌在儲藏期間仍有汙染之虞!
帶殼花生如果沒有曬乾,同樣容易滋生黃麴毒素,在新聞媒體大肆報導,以及假訊息流竄的情況之下,雲林縣的花生農對於剛採收的花生,多半是有人出價就賣,不會耐心等到花生曬乾才裝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期花生的品質參差不齊,若沒有經過妥善的保存與處理,產生黃麴毒素的機會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