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進逼成龍濕地02》營造濕地十年有成,卻被光電亂入 廠商澄清:不知生態爭議

(續前文)位於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村海濱,三十多年前被韋恩颱風凌虐後耕地變廢地,如今逐步變成生機盎然的濕地,還舉辦了知名的溼地環境藝術節,正當居民逐步凝聚共識、要創造綠色經濟的願景時,光電開發來了。

長年在這裡觀測的鳥友發現,台61線北側的濕地周邊開始填土立樁,正在興建光電案場,開發地點在蚵寮路南邊。成龍國小北側也陸續搭建地面型光電板,還有許多土地也在等待地主同意取得開發權。

光電開發的陰霾其實在五年前就逼近成龍濕地,但在社區幹部和長久在此耕耘的觀樹基金會努力之下,暫時擋下。他們以為已經擺脫地面型光電的設置範圍,沒想到現在卻來了屋頂型案場在濕地上大興土木。

開發中的漁電共生室內養殖場,在蚵寮路南側臨路位置,剛好位於居民努力擋下地面型光電的區域內。 (熱心人士提供)

如果濕地不能蓋地面型光電,為何可蓋建築搭屋頂光電?

2015年農委會公告「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不利耕作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下稱「不利耕作區」),其中成龍濕地北側水域被劃入第11區,成龍國小北側劃入第12區(以下簡稱A區、B區)。經過成龍社區與觀樹基金會陳情後,2018年農委會妥協,將A區剔除,並縮小B區範圍。

明明A區已經被剔除,為何再度遭到開發?居民及保育人士原先以為是剔除公告發布後,廠商於公告生效日前闖關的申請案。然而,經《上下游》追查發現,本案是另循《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下稱:容許使用辦法)核准的室內養殖場屋頂型光電 (附表四),而非當初循不利耕作區設置的地面型光電案場。

如果此一區塊的生態價值極高,連地面型光電都不許開發,又怎能蓋建築量體更大的屋頂型光電?成龍村民著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一下不利耕作區,一下子是容許使用;地面型光電跟屋頂型光電,差別又在哪裡?」人稱「田老闆」的社區耆老田日蒸不假辭色地說,「不管是用什麼途徑合法開發,光電進來濕地了,我們努力說服農委會,好不容易撤銷A區,結果還是有光電要進來,破壞多年來形成的濕地生態,我們怎麼會服氣?」

長期監測濕地與候鳥的環境教育工作者王昭湄指出,該處水域雖不在成龍濕地法定範圍內,卻是構成整體生態保育的重要區塊,其重要性不亞於去年剛取得法定地方級重要濕地資格的範圍。

成龍濕地周邊光電與爭議地點相對位置示意圖(林吉洋製作)

開發商:屋頂型漁電共生恢復養殖,此前並不知生態爭議

爭議地點的開發商為海神光能公司,預定在蚵寮路南興建四公頃的室內養殖場,採循環水養殖,屋頂則設置屋頂型光電板,預計總發電量達4000KW。

總經理黃冠勛表示,該場址原先為廢棄魚塭,工程僅是恢復土地的養殖使用,開發也不純為光電利益而開發,實際上該公司是專業養殖團隊,與光電業者合作屋頂型光電,純粹為降低養殖場興建成本。

黃冠勛說明,業界熟知的光電開發成本,地面型1KW成本四萬,室內養殖的屋頂型成本1KW高達六萬,如果只為光電收益,不可能開發室內養殖屋頂型光電。他強調,該公司的立場也反對地面型光電,亦不認同漁電共生40%設置堤岸的做法。

黃冠勛指出,室內養殖能夠克服極端氣候與防疫問題,確保穩定的生產能力,使用土地面積較少,且該公司已避開敏感的海岸土地。以室內養殖設置屋頂型光電,長期而言應是屬於友善環境的做法。

黃冠勛表示,海神光能是今年二月才成立的公司,到三、四月才找到目前開發中的魚塭,絕非是原先欲開發地面型光電的業者另起爐灶。他說開發前不清楚案址的生態爭議,雖然候鳥或許是養殖漁業不喜歡的鄰居,現在既然保育團體有意見,他也願意聆聽溝通,尋求與濕地生態,共存共榮的機會。

開發中的成龍溼地北側水域,目前已經填土墊高,正在立樁。(攝影/林吉洋)

實際上,成龍濕地周邊的光電威脅並不只有單獨一家,在成龍國小的北側、「不利耕作區」B區的光電遊說、開發仍在進行中。而廠商也透露,在A區鄰近,也有其他光電業者也在積極活動,成龍濕地的未來猶未可知。

田老闆:「我很怕對不起鄉親,被大家以為是騙子」

由於光電逼近、成龍濕地周邊威脅越來越多,在政府與地方協力推動下,去年(2019)成龍溼地終於從行政命令指定的「暫定濕地」升格為具有法律位階保護的「地方級重要濕地」。

田日蒸坦言,「成龍濕地周邊的地主,不是每個人都百分百支持濕地。」因此初期的劃設範圍不敢劃太大,先以成龍村為主的56.5公頃,僅占周邊水域、蘆葦面積的五分之一。

未料即便縮小面積到社區比較有把握的範圍內,政府對居民所做的意見調查,卻仍只有3%的地主願意把土地交出來。眼見苗頭不對的田日蒸,積極在村子裡大力遊說,三催四請,終於取得53%的過半地主同意,劃定56.5公頃的法定濕地範圍。

田日蒸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向村民描繪濕地發展的願景,「這片濕地可以讓我們的子孫變得更好,濕地維持好,年輕子弟以後不用出去工作。」

成龍濕地請來國際藝術家會同居民組隊創作,改寫村民印象中的廢棄土地。(田日蒸提供)

「我們照顧好濕地,濕地就會回饋我們」

事實上亦是如此,市面一斤文蛤一百塊、有人願意花兩倍價錢買成龍濕地認證的友善環境文蛤,「沒想到認同的人還真的還很多,這件事情讓大家相信,濕地真的能幫助成龍村。」他以堅定的口吻說道,「我給大家這樣期盼,即使我們這一代沒有辦法完成,只要我們堅持,在下一代手上完成也沒關係。」

「社區長年教育小朋友,這片濕地需要我們保護,濕地越好,我們村子的命運也會越好。」這話後來果真應驗,兩年前的823大淹水,附近村莊都淹水,但是成龍村沒有傳出災情,因為濕地容納了大部分的積水,保住村莊。

「我們照顧好濕地,濕地就會回饋我們。」田日蒸說,「你只能敬畏大自然,如果老天爺要收回這塊土地,你毫無抵抗能力。」

原本談笑風生的田老闆,突然語氣一沉,低聲說,「現在北邊太陽能設置下去,這個濕地的價值就會慢慢減損它生態保育的功能。我一直很擔心,周邊的開發越來越多,我怕我對不起鄉親,大家最後會把我當成一個騙子。」

成龍社區:努力保護濕地卻擋不住政府開後門

社區以為去年爭取到成龍濕地的法定地位以後,開發案就難以威脅濕地,結果沒想到仍是事與願違。社區的努力,敵不過政府對法條千變萬化的解釋,終究還是讓光電開發案進入北側濕地,對此社區幹部難掩氣餒。

田日蒸希望政府單位能夠亡羊補牢,「即便這個地方開發程序一切合法,但是為了保護成龍濕地,各單位應該全力清查,成龍濕地周邊到底還有無漏網之魚,有無光電申請案正在進行。」

王昭湄則憂心忡忡指出,沿海地區棲地破碎化相當快速,擾動整個區域的候鳥分布。她推測,由於嘉義布袋鹽田光電開發的擾動,反使成龍濕地周邊的黑面琵鷺數量持續增加,相對使成龍濕地的棲地重要性更顯著。「如果周邊開發持續擴大,僅剩成龍濕地這一灘水,其實整個棲地保育也就失去意義。」她嘆息道。

王昭湄也擔憂,成龍村從30年前海水入侵的困境,現在社區好不容易恢復希望,接受保育的作法,而光電的開發,又讓地方回到過去對待土地的開發方式,恐怕再次激起人與環境的緊張。

王昭湄陪伴成龍溼地12年,雖從觀樹基金會離職,仍以志工身分繼續參與成龍社區的工作。(攝影/林吉洋)

觀樹基金會:盼政府信守「成龍濕地保育優先」的承諾

觀樹教育基金會長期投入成龍推動環境教育,執行長洪粹然表示,站在推動保育的觀點,基金會希望成龍濕地周邊能夠以生態為優先,否則即便成龍濕地存在,而周邊環境卻遭到開發,失去整體生態保育功能,如此也喪失當年林務局邀請民間公私協力參與的精神,枉費成龍濕地多年濕地保育的成果。(文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光電進逼成龍濕地01》 黑面琵鷺棲地冒出光電板,十幾年奮鬥濕地保育,村落願景遭挑戰

光電進逼成龍濕地03》開發利益慫恿人心,村民如何再相信,有一天濕地可以振興成龍村?

堅持十年的環境藝術節,改變了整個村落!成龍濕地變寶地,凝聚三代向心力

將軍鹽田陷光電開發危機,國際瀕危候鳥恐失棲地,愛台洋女婿呼籲:毀掉生態界101,台灣會後悔

彰化國寶海岸面臨光電危機!環團痛批送走國光石化又來錯誤規劃,籲速劃國家濕地

拒絕成為光電海!北門蘆竹溝蚵農堅拒光電圍村,水鳥熱區若開發將成生態破口

為綠電犧牲海岸?《海岸管理法》為光電修法讓路,海洋學者質疑:國土根本大法不該任意鬆綁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