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吞噬四湖鄉 01》26座高塔佔領聚落,風頭水尾就得任人宰割?居民奮戰反風車

「我們這裡平常東北季風颼颼叫,那是自然的聲音,但是風機的噪音不是自然的,兩種聲音怎麼可以相提並論?」風很大的雲林沿海鄉鎮,被陸域風電圈地開發,整個雲林縣預計開發105座,其中四湖鄉就預計開發26座,聚落幾乎被風機包圍,有如「針插」將四湖鄉四分五裂。居民組成「反風車自救會」,抗議毫無章法的風機設置,嚴重干擾生活,噪音與壓迫感將加速人口流失,將導致村落走向滅庄。

本案開發商是達德能源公司,前身是在苑裡開發陸域風機引發強烈抗爭的英華威公司,今年同樣因開發雲林離岸風機而與沿海漁民爆發海上對峙承包商還派人帶刀威脅村民。達德能源在四湖鄉內規劃的26座風機,其中5座已取得施工許可,但由於居民反彈過大,為避免衝突而暫緩施工。而四湖鄉各村落正積極串連,村民並揚言若開發商擅自動工,他們將不惜採取更激烈的手段阻擋施工。

長期關注沿海地區生態與環境議題的環球科大副教授陳泰安表示,現在沿海綠能開發方式,正在塑造另一種環境不正義。「這裡的人不需要這麼多電,為了供給工業區或者都市用電利益,後果由卻鄉村區的人承擔,鄉村的人為何有這個義務?」他問。

自救會特別北上彰化芳苑王功,觀摩已開發完成的陸域風機,大型風機高度與民宅的對比相當驚人。(攝影/林吉洋)

20多支高聳巨塔切割聚落,青壯輩集結捍衛故鄉

四湖鄉位在雲林沿海地帶,名符其實「風頭水尾」的地方,鄉民大多種植蒜頭、花生或養殖為業。海線村莊由於生活艱辛,大多數人離鄉背井出外謀生,四湖成為雲林縣人口外流最高、全國第二高的鄉鎮。然而近年因為城市居住不易,也有不少青壯輩返鄉從農創業。

而今巨大風車即將包圍村落,一向沉默的村莊如今在一群行動的青壯輩帶領下,將風機設置從少數人關注、逐漸擴大為全鄉的公共議題,引發海線鄉鎮居民思考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吳連進是旅居三重的四湖鄉溪尾村人,聽鄉親提到外商要進來鄉裡蓋風場,大型風機高達100多米,他換算一下,相當於新光三越大樓高度的20多支巨塔,直接插在四湖鄉內,他越想越不對,跑回來急著找村長問個清楚。

吳連進為守護鄉土每週奔波,只希望為村莊留住生活的美好。(攝影林吉洋)

大叔串連撩落去「從小就是雞婆性」

在吳連進強力要求下,村長在三月份召開第一次村民會議,不過也只有零零落落十來個人。富有行動力的吳連進,不相信「四湖鄉變風車鄉」會更好,堅持要村民從頭商議這件事情。但由於離鄉闖蕩太久,鄰里關係生疏,必須要生活在鄉裡的人才能說動大家,於是他找上童年舊識吳忠賀。

養雞戶吳忠賀個性敦厚,大專畢業的他算是村中有讀過書的青壯輩,除了巡視自動化雞舍外,平時沒事就在車庫裏面寫書法彈彈吉他。遇到吳連進邀請參與反風車自救會,吳忠賀忍不住想起以前的記憶。

「庄裡弱小年幼的孩子被欺負,『連進仔』就會還以顏色,從此在學校沒人敢欺負溪尾村的囝仔,他總是會為大家出頭,就是一個這麼雞婆的人。」吳忠賀認為,像吳連進這樣一個闖蕩的遊子都願意回來守護故鄉,平時不過問鄉事的他也沒什麼立場拒絕,只好答應「撩落去」,擔任溪尾村反風機自救會召集人。

吳忠賀平時養雞為業,負責串聯留守在村庄的青壯輩。(攝影林吉洋)

從車庫會議開始,擴大到兩百人的說明會,反風車抗爭撼動四湖鄉

為了地方,他們倆接著去拜訪更多的村中青壯輩,號召了一群年過五十的大叔,三天兩頭集合在吳忠賀家的車庫裏開會,不僅自行研究蒐集資料,還北上、南下地去各地反對風機的地方交流。

自救會陸續取得風場開發資料,取得具體位置:陸域風機有26座在四湖鄉,其中五座風機甚至把溪尾村整個包圍起來,距離介於250米到300米,雖符合250米以上免環評的規範,但是這樣切割村落的開發方式仍讓村民憂心。

四湖鄉26座風機穿插在村落間,將聚落空間分割,居民也擔憂風機將讓人口外流嚴重的四湖鄉更加衰弱。(溪尾反風機自救會提供,記者自行標註)

吳連進認為,村莊多數以老人居多,對村民生活、健康的影響,風機造成「低頻噪音、眩影」的風險,應該讓村民有重新討論的機會。在這群大叔們積極串聯下,更多村民想要了解風車對村莊生活的影響,終於促成五月二日再次舉辦地方自辦說明會,「一下子來超過兩百個村民,展現溪尾村團結氣勢,也帶動四湖鄉的反風車運動。」吳忠賀形容。

溪尾村自辦說明會召集成功之後,激勵周邊村落,鄰近飛沙村、林厝村都派人來聯繫,陸續將四湖鄉關心風車議題的人群串聯起來。接下來地方上一連辦了四、五場說明會,這是四湖鄉首次為了公共事務,全鄉一起動起來。

「這幾乎是破天荒第一次,把習慣於自掃門前雪,素不相識的居民們串聯起來。」吳忠賀形容。

然而另一方面,反撲的力量也隨著而來。吳忠賀說,五月二日村莊自辦說明會那天,邀請的廠商、縣府都沒人來,還被鄉裡面的頭人奚落,甚至事後有人在自救會開會時跑來勸告「勿阻擋風機」,並以「態度不佳」為由,藉故揚言教訓吳忠賀。

今年五月二日,溪尾村成功舉辦第一次反風吹說明會。(溪尾村反風機自救會提供)

風車危機喚醒海線農村的公共意識

其實風機選址在溪尾村的風聲好幾年前就傳出來,2017年廠商就在地方舉辦公聽會,吳連進依據事後取得資料,當年公聽會的簽名名單,有許多是被動員來參加的老人與文盲,甚至出現疑似代簽的情形。他高度質疑,整個陸域風機的開發計畫,居民並不知道詳情。

「風頭水尾沒法度,海口就是這樣的地方,遇到不公的事情,除非有人帶頭,否則普通老百姓無人敢率先反對。」吳忠賀這樣描述海線獨特的地方民情。「這不是沒有原因,沿海地區差不多都是這樣,海口人特別剽悍、也特別仗義,但也因此被形容為兄弟的故鄉。」

吳忠賀回顧說道,溪尾村前任村長2015 年涉及香港富商案綁架案因而入獄坐牢,村內因此群龍無首,遭遇外商風電公司欺門踏戶大家只能選擇噤聲。因此在吳連進發起反風車抗爭之前,四湖鄉並沒有太多人膽敢多管閒事。

溪尾村發起反風機運動讓吳忠賀體認到,這不是一個小村莊的事,而是整個海線的大事。「這件事情關係到所有人,既然綠能法規有漏洞,我們就是去促成修法。否則今天在四湖,明天到大城、苑裡,抗爭沒完沒了。大家要訂定一個可以接受的修法方向,把法律訂得更完善。」吳說。

公衛學者:低頻噪音易造成焦慮、暴躁,風機影響範圍須視地形決定

專門研究工業污染與健康風險的學者、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許惠悰指出,風機設置與居民健康風險的影響因素,除距離外,最重要還是地形地貌影響聲波的擴散。由於他不曾到過四湖現場觀察,因此無法輕易斷言,不過風機產生的低頻噪音,確實是會影響人體健康。

許惠悰指出,低頻噪音並非是由「聲音大小」產生的噪音干擾,而是低頻、20分貝以下的密集、持續作用,會對人體產生影響。相關研究指出低頻噪音除了干擾日常生活外,會使人焦慮不安、失眠甚至容易暴躁。

其次,風機高達150米,除了造成視覺上的壓迫感之外,葉片轉動與日照下造成視覺的「眩影」,也會造成心理上焦慮不安等症狀。

雖然縣府有意將距離的審查標準拉遠為1000米,不過許惠悰仍認為,實際所需距離應需視地形而制定。

縣府:重新研擬安全距離,開發商、能源局未回應

地方主管機關雲林縣政府建設處工商行政科科長徐忠利表示,由於居民反映距離村莊太近,縣府決定修改《核發風力發電同意函審查作業要點》,將陸上風機的安全距離從現行標準250米提高到1000米,「相關修訂已經報經濟部能源局,由能源局來核定。」

徐忠利也解釋,縣府的政策就是縣長張麗善主張的三不三要,「不影響農漁業、不影響觀光及環境,不違反國土規劃相關目標及規範。要產業發展及地盡其利,要尊重民意及保護縣民,要充分就業及繁榮地方。」目前廠商的原開發計畫既然已經不被民意接受,就只能暫時先停工,修訂方案重新取得共識。

記者聯繫達德能源公司,截至發稿前仍未獲得相關回應。記者向能源局詢問本案進度,截至發稿為止,仍未獲能源局回覆。(系列未完,請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風機吞噬四湖鄉 02》綠能開發不正義,居民痛批「國家犧牲農村,成就少數人利益」

風電搶漁場,達德能源竟派人帶刀威脅!台子村漁民怒吼「北有六輕加上電纜,未來還能去哪捕魚?」

留下一片海,就是留給年輕人一個未來,漁民呼籲:請風力發電離開傳統作業區

離岸風電與漁場衝突再起!漁方:應尊重海洋漁民共生關係,廠商:政府應保障合法動工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