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被休耕!區域調水創新高,台中竹苗一期稻作停灌2萬7千公頃

農委會今(29)日宣布,明年台中、竹苗地區一期作停灌休耕,影響範圍共 2萬7544公頃,並給予農民及稻米產業相關補助。預計 1 月 5 日宣布桃園地區停灌面積,宜蘭花東及高屏地區水情樂觀,應無需停灌。

嘉南地區、台中及竹苗陸續宣布停灌,不免讓人擔心明年的糧食供應是否充足。農委會強調,停灌區內水稻耕作面積約佔68%,全國一年水稻耕作面積約27萬公頃,扣除停灌區域仍有約23萬至24萬公頃的水稻田,加上公糧庫存,明年稻米供應無虞。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攝影/林怡均)

區域調水創新高,台中、竹苗明年一期作停灌2.7萬公頃

國內水情吃緊,經濟部表示,區域調水已創歷史新高,翡翠水庫支援板新地區用水達每日80.8萬噸、高雄支援臺南水量亦達每日20.1萬噸。中央氣象局表示,6月至今新竹至嘉義的平均雨量僅809毫米,是歷史最低紀錄,並預測明(2021)年6月前極可能降雨偏少。

因此農委會宣布,台中及竹苗地區一期作停灌,停灌面積共計為2萬7544公頃,涵蓋台中地區德基水庫和鯉魚潭水庫、苗栗地區明德水庫及永和山水庫、新竹地區寶山水庫灌溉區。台中區域停灌面積2萬62公頃,苗栗停灌面積2894公頃,新竹停灌面積4588公頃。

農田水利署長蔡昇甫表示,台中地區仍有約6千公頃、苗栗地區約6千6百公頃、新竹地區約1千5百公頃仍未停灌可耕作。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停灌區域明年一期作不得種植水稻,所有補償標準及方式比照嘉南地區,補償對象包含農民及稻米產業相關業者。不同之處在於,代耕業者不必加入機耕協會,可直接向當地農糧署分署的辦事處申請救助。

補償比照嘉南停灌,代耕業者可直接向農糧署申請

本次停灌區域的補償標準有2種,第1種給付對象是停灌區內原水稻農,不種稻改種植「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的綠肥、景觀或各項獎勵作物,給付標準為每公頃9.3萬元;第2種給付對象是停灌區內非水稻農戶,辦理翻耕、種植非屬「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獎勵作物(排除大宗蔬菜高麗菜、結球白菜及花椰菜)。除了農戶,亦包含由農水署供水的養殖業者,給付標準為每公頃8.2萬元。

秧苗減育部分,補助業者每公頃以250箱育苗數、每箱補償8元,共計每公頃補助2000元;代耕業者部分,曳引機每台補助15萬至20萬元、插秧機每台補助10萬元、收穫機每台20萬元,每位業者至多申請2台、每項代耕機具限申請1台;稻穀烘乾業者則依稻穀烘乾機總設置容量計算,每公噸補償300元。

其他受停灌影響的相關產業,如糧食倉儲、碾米、運輸等業者,則可依其實際損害來向農糧署北區分署申請補償、農委會的台中及竹苗辦事處做諮詢。另外,倘若農民因停灌導致償還農業專案貸款有困難者,本金償還期限可展延6個月,展延期間利息由政府補貼。

停灌公告區內的農民攜帶身份證、戶口名簿、帳戶存摺影本、印章及切結書,前往所在區域的水利會管理處工作站申請,申請時間為1月7日至1月26日,各管理處查核後發放補償金。工作站假日無休,同地段若有2人以上來申請,則依購買肥料紀錄等相關佐證,款項會發放給實耕者。

目前停灌4.6公頃,農委會保證不缺米

農田水利署長蔡昇甫表示,桃竹苗今年二期稻作停灌補償已發放16億,嘉南平原停灌補償的申報率約91%,預計也會用掉16億元,這次台中及竹苗地區,預估會影響3萬8千多位農民,而發放的補償金額則要以農民實際申請樣態才能精算。

目前嘉南地區加上台中及竹苗,明年一期作停灌面積達4萬6929公頃,如此一來,明年的米會不會不夠吃?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明,國內一二期稻作面積約為27萬公頃,目前停灌區中稻米面積約佔68%,換算下來停灌區預約3萬多公頃,明年仍有23萬至24萬公頃的水稻田,粗估產量超過120萬公噸,加上農糧署公糧現有庫存93萬公噸的乾穀,以國內每月消耗約10萬公噸的速度來看,糧食供應絕對是充足的。

陳吉仲則表示,稻米供應充足,也可預期明年稻米價格會回升,此外農委會還能提供稻米給弱勢族群,也有機會外銷。尚未公佈的桃園地區,因石門水庫加強節水調配及近期降雨,蓄水略為回升,一期稻作是否全部停灌或部分供灌,將視水情於2021年1月5日再宣布。

延伸閱讀:

稻作休耕補助混亂,代耕業搶地號湊面積、重複申請浪費公帑,農委會坦承需改進

嘉南休耕01》水情告急,明年嘉南一期稻休耕1.9萬公頃

嘉南休耕02》一期稻停灌,稻農、育苗、代耕業者大呼損失慘重,明年註定賠錢

史無前例!稻作抽穗才停灌,農民怒吼:毀稻苗會遭天打雷劈,政府補償像「施恩」

水圳見底魚蝦乾死!農民怨無預警停灌,實耕者難與地主爭補償,品牌農損失慘重

停灌是人禍而非天災!桃竹苗農民北上陳情,怒吼:不要再犧牲農業!

停灌後遺症》糧價探底!停灌區次級米連累非灌區好米,桃竹苗穀價「一國多制」農民叫苦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