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結節疹侵襲台灣本島!新北爆發首例,若大規模傳染將重創養牛產業

本島首次出現對牛有嚴重致病性的牛結節疹案例!新北市林口區一肉牛場昨日 (4/14) 發現8頭牛疑似為牛結節疹病例,經採樣、畜衛所確認後,已完成撲殺並就地焚化掩埋完畢。

牛結節疹病毒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規定必須通報的疾病,亦為國內甲類動物傳染病。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該病毒為非人畜共通傳染病、只感染牛,本島目前在養乳牛頭數約12萬頭、肉牛頭數約3.5萬頭,年產值總計140億元,「牛結節疹病毒不會造成任何食安疑慮,但若沒守住,此病毒會對台灣乳牛及肉牛場造成巨大影響。」

感染病牛(圖片來源/新北市農業局)

去年金門感染首例,與中國病毒基因相似度高達99%

去年7月10日國內首度傳出牛結節疹案例,發病地點位於金門,該病毒與過去發生於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以及去年中國發表的流行病毒株基因相似度高達99%。金門縣罹患及可能感染牛隻計269頭,並於去年9月2日完成所有撲殺作業,10月1日牛結節疹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撤除。

然而,牛結節疹睽違半年再次出現。新北市動保處昨日(4/14)下午通報,林口區一肉牛場發現8頭牛皮膚有結痂且發燒,懷疑為牛結節疹(Lumpy Skin Disease,以下稱LSD),隨即採移動管制、消毒、通報防檢局及採樣,採樣送家畜衛生試驗所(畜衛所)檢驗,今日(4/15)經畜衛所確診為台灣本島首例牛結節疹案例。

根據OIE資料顯示,公牛感染LSD可能會永久或暫時不孕、懷孕母牛可能會流產並處於無慾期幾個月。牛隻感染後結節表層常伴隨糜爛及結痂,皮膚結節及痂皮中含有高量病毒,此外,病毒可存活於結節及痂皮中長達35天,甚至更久,牛隻感染此病毒後,即便不死也只剩下皮包骨,感染後的報廢率極高。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明疫情(攝影/林怡均)

3日內苗栗以北所有牛場將施打疫苗

目前國內庫存疫苗有4.5萬劑,接下來將於1日內針對案例場周邊10公里牛場,共計1259頭牛隻先施打疫苗,3日內針對北北基桃竹苗境內所有牛場完成施打,其餘向疫苗銀行訂購的18萬劑疫苗預計14天內抵達台灣,後續會針對全台高風險牛場依序施打。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疫苗施打後會在牛隻體內產生抗體,5天內便不再發病,苗栗以北施打後,其餘庫存疫苗將優先針對彰化及台中牛場施打。

3天內完成全國牛場訪視

林口區案例場在養牛隻130頭,案例場周邊10公里內有5間牛場、總計1259頭牛;10公里外、新北市內尚有6間牛場、383頭。陳吉仲說明,目前除案例場8隻發病牛隻外,其他牛隻健康狀況均屬良好,將要求各縣市防疫單位於3天內陸續完成全臺所有牛隻訪視。

陳吉仲表示,新北市內牛場明天疫苗將施打完畢,苗栗以北牛場3天內施打完畢,若只有單一案場,則損失僅有這撲殺8頭案例牛及疫苗成本(每劑價格新台幣32元,18萬劑約570萬元新台幣),但若沒守住,此病毒會對彰化至屏東的乳牛及肉牛場造成巨大影響。

除了全台牛場,也會加強全國12場牛隻屠宰塲屠前及屠後檢查,陳吉仲強調,防疫必須靠全台牛場畜主配合,未配合做病媒防治工作者,可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20條裁罰新台幣3萬至15萬元;養牛業者發現可疑案例,應立即通報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協助檢診,依法撲殺動物予以補償;若未依規定通報,最高可處新台幣100萬元罰緩,並不予補償。

感染病牛(圖片來源/新北農業)

病毒影響乳牛泌乳量造成流產

牛結節疹病毒主要透過蚊子、刺蠅或壁蝨傳播,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說明,林口區肉牛場的病毒與去年金門、中國的病毒核酸序列100%相同,病毒可能來源有二,第一種是金門牛隻施打疫苗後,雖然已無疫情,但病毒已存在於昆蟲體內;第二種是來自中國,推測是蚊蟲透過貿易的貨船、貨機傳播。

屏科大獸醫系教授吳永惠表示,該病毒會影響乳牛的泌乳量、造成母牛流產,但台灣飼養牛隻以乳牛為主,特別是最近天氣開始變熱,蚊蟲的活動會更活躍。

杜武俊表示,病媒蚊防治工作可歸納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每個畜牧場至少吊掛2至3個捕蟲燈,24小時吊掛;第二種是環境管理,因為蚊蟲大多棲息在動物排泄物、飼料及牧場周邊雜草,牧場主可技巧性修剪周邊雜草,先大量修剪、只留下少數草叢,讓蚊蟲聚集,然後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第三則是使用有色黏蟲板誘捕,吸血蠅類用白色、非吸血蠅類用黃色。

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杜武俊表示,在傳染牛結節疹的三種病媒蚊蟲中,庫蠓喜歡濕潤環境,廄刺蠅對白色有趨向性,建議可用白色黏膠板誘捕,而唯一不會飛的壁蝨,吸血習性為長時間待在動物體上,不吸血時則躲在草叢處,因此不會出現在交通工具中。

杜武俊表示,去年防疫經驗來看,非吸血性蚊蠅也可能傳播,因此呼籲酪農朋友落實病媒蚊防治工作。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