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箱的前世今生 01》從一籃菜到蔬菜箱,拉起農民與消費者的互信支持

國人因為疫情瘋買蔬菜箱,但你知道蔬菜箱出現在台灣已有數十年了嗎?通路最老牌的蔬菜箱是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的一籃菜,至今已累積了 4 萬名愛用戶,長跑 20 年的秘訣竟是不給人挑菜!花蓮縣壽豐鄉農會則是最早開始推蔬菜箱的農會,疫情前曾一度考慮放棄,疫情後大爆單後回心轉意;國內知名有機通路里仁商店為讓客人方便吃到有機菜,推出蔬菜箱,這次疫情蔬菜箱則和新客人創造了連結。

《上下游》訪問疫情前後多家推出蔬菜箱的農業單位,發現蔬菜箱並非搖錢樹,而是利薄、做功德居多的服務。三家經營蔬菜箱的先驅者認為,短時間內蔬菜箱難取代店面消費,但蔬菜箱的存在是消費者和農民契作的連結,能夠穩定支持、讓農夫專心生產的重要支柱。(閱讀下文請點選這裡)

經營一籃菜服務20年的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照片提供/陳婉君)

主婦為支持農夫創造「一籃菜」20年,4萬社員支持

國內蔬菜箱始祖要屬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今年是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成立 20 週年,經典服務「一籃菜」便是蔬菜箱前身。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主席彭桂枝表示,最遲三天前預定、或是選擇每週固定一日訂購一籃菜。近年因應消費模式改變推出蔬菜箱網購宅配,「這次疫情讓蔬菜箱跟一籃菜需求量都成長,跟去年五月相比,數量是翻倍。」

一籃菜的出現則是為了支持農民,彭桂枝說明,20 年前,友善環境的種植概念還未普及,無毒、有機農夫很稀少,為支持減用化肥及農藥的農民,合作社推出一籃菜服務,每一籃有 4 至 8 樣菜不等,籃中作物都是減肥無農藥栽培,合作社會做硝酸鹽檢測,硝酸鹽殘留量最低的菜才能進入籃內。

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現有 8 萬名社員,其中 4 萬社員經常使用一籃菜服務,這是 20 年經營的成果。彭桂枝說明,一開始合作社只有兩千多位社員,一籃菜剛起步時,作物品項不多、農夫尚在摸索種植技術,合作社員經常吃到「蕾絲菜」,「送來的菜上面還有蟲,社員下班來拿菜時,菜都被吃到只剩菜梗,看起來跟蕾絲一樣。」

一開始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推出的一籃菜多為「蕾絲菜」(攝影/A little)

合作社消費者都是社員,屬於閉鎖式消費,彭桂枝說明,合作社內有一籃菜及架上蔬菜,為鼓勵社員買一籃菜,一籃菜內容物的售價會打9折,透過價格差異、累積出基本客群後,依照基本客群預估每週所需菜量,進貨的菜優先供應一籃菜,餘菜才會上架,「每個人的一籃菜內容物可能都不同。」

農夫送菜要預冷,好菜先留,社員不可挑,煮菜也可教

一籃菜運作有3大關鍵:溫度、不可挑菜、教學。彭桂枝說明,農友送貨到北、中、南三個倉庫,組合成籃後再分送至全台54站所,從產地到倉,從倉到站所,都要維持冷鏈。因為正確溫度保存可以減緩蔬菜的失水,所以合作社回頭跟農夫要求採收後必須預冷,農夫起初不適應,而後陸續添購冷藏車送菜,冷鏈改善後,蔬菜從採收後直到分完菜,耗損率可控制在千分之二。

「合作社要負責雙向溝通。」彭桂枝表示,友善土地的種植也包含適時適地適種,一籃菜的內容物也是跟著季節作物變化,社員要接受「有什麼菜就吃什麼」,且一旦開放挑菜,站所人員的撿配作業會變得繁瑣;過去曾有社員連續好幾週收到紅蘿蔔、豆薯、過貓、龍鬚菜等,因為不知如何烹調或是再做變化,合作社便提供各式食譜做教學。

經營一籃菜服務20年的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照片提供/陳婉君)

疫情來襲,合作社初衷及做法不變,彭桂枝說明,無論是網購還是一籃菜,合作社都只供貨給社員,疫情升溫,國人居家上班後,部份社員自煮需求增加,因此購買頻率增加,部分契作農民本來供應學校、餐廳的蔬菜需要轉單,也能接上社員的需求,不過合作社考量工作人員的負荷量後,訂購量有訂定上限。

購買一籃菜超過 20 年的林曼芬認為,一籃菜無論在理念還是實際面上,都是很棒的服務,「這次疫情各地都推出蔬菜箱,看來看去還是合作社的一籃菜CP值最高。」主婦無需傷腦筋就可以買到當季、新鮮的蔬菜,省去很多採購時間,合作社會彼此分享食譜,廚藝也能跟著精進,且用買菜錢就可以支持農夫以友善土地的方式種植,「長遠來看,環境可以永續,非常划算呢!」

十年前有機先行者的後盾:壽豐鄉農會蔬菜箱

推出蔬菜箱服務最久的農會則是花蓮縣壽豐農會,壽豐農會供銷部李慶山表示,蔬菜箱的服務已有十餘年,緣起是為配合花蓮縣政府發展有機、無毒農業,農會帶頭示範,對先行農民的作物做保價收購,農會以蔬菜箱進行販售。

李慶山說明,農會是早上開冷藏車到田間收菜,下午載回農會包菜、分裝出貨,剛開始農夫種植技術不成熟、作物賣相差,蔬菜箱的客群則是重病、有健康飲食需求的人,而後農民種植技術進步、和農會有了默契,有機農民和客群都慢慢增加,但在疫情之前,農會曾一度考慮放棄蔬菜箱業務。

為何會考慮放棄?李慶山表示,隨著超市開始收購有機、產銷履歷的蔬菜,消費者可以更方便買到有機蔬菜,農會的客戶和契作農戶漸漸流失,而這次疫情升溫後,蔬菜箱訂單爆增,農會也將本要供應學校營養午餐的蔬菜改為蔬菜箱出貨。

「壽豐農會的蔬菜箱不會斷,但會改變作法。」李慶山表示,蔬菜箱經營成本最高的是與客人之間的溝通,農會決定取消單次購買蔬菜箱,改為年繳 38400 元,一年內每週寄蔬菜箱,透過拉高門檻、保留最核心客群。

為支持有機農民而推出蔬菜箱十餘年的壽豐農會(照片提供/李慶山)

里仁不怕理貨麻煩,辦公室通通撩落去,也要讓客人吃到菜

國內知名有機通路里仁商店亦有蔬菜箱,里仁公司行銷經理陳美慈表示,蔬菜箱服務至今正好滿四年,乃因應消費者需求而推出。由於有些顧客住家附近沒有里仁門市,但仍希望吃到有機菜,因此要求蔬菜箱宅配服務。里仁蔬菜箱有基本客群,不過並非主要收入,「純粹是服務消費者。」

陳美慈說明,蔬菜箱要注意的細節相當多,例如:紙箱容易悶,必須挑選耐放蔬菜品種,每一箱有5份小葉菜,則盡量要提供不同種類。蔬菜箱包裝後,必須在 -5°C 至10°C的冷藏區預冷至物流業者來取貨,也要選擇配備全程低溫冷藏車隊的物流業者來配合。但農產品會受到天候影響,以近期夏天高溫、大雨後的狀況來說,較容易出現葉菜產量少、含水量高不耐儲放的挑戰。

疫情期間里仁蔬菜箱訂單增加 10 倍以上,陳美慈表示,考量到物流塞車,為確保蔬菜箱內容物到貨品質,便以菇類取代原來的芽菜,因為芽菜容易爛。里仁原先只有雲林 1 個蔬菜箱供應點,也增加到北中南共 3 個供應點。訂單爆量,甚至動員辦公室的人都下去包菜,但仍有供應量瓶頸,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過去會網購里仁其他商品的陳小姐,因為疫情在家工作,第一次訂購里仁蔬菜箱的她,陰差陽錯下將蔬菜箱遺落在車上,但一天沒冷藏的蔬菜依舊品質無損,她相當滿意。「蔬菜箱雖然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菜,但就當作是練習廚藝的機會。」未來有需求仍會購買蔬菜箱。

提供有機蔬菜多年的里仁,疫情期間的蔬菜箱訂單暴增,連辦公室人員都要跳下去幫忙(照片提供/黃丞瑀)

服務仍會持續,蔬菜箱能讓農夫更安心種菜

本次疫情讓全台蔬菜箱熱銷,即便是蔬菜箱老手,訂單遽增仍難以招架,在疫情緩和、熱潮退去,未來蔬菜箱將何去何從?三個蔬菜箱先行者均表示服務會繼續,短時間內蔬菜箱難取代店面消費,但長遠來看,蔬菜箱會是穩定支持農夫的力量。

陳美慈表示,有機蔬菜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品項,因為物流成本佔比高,工序繁複、組裝人力需求高、適合放紙箱的蔬菜品項有限。且里仁主力消費客群偏好到門市親自選購,疫情若是緩和,主力客群應該仍會到實體門市購買,但蔬菜箱服務不會斷。此次疫情增加了許多新客戶選購有機蔬菜箱,後續發展還需觀察。

即便壽豐農會調整為單筆繳納 38400 元的高單價,仍有 40 筆訂單,換算下來是將近 150 萬的收入。李慶山坦言,蔬菜箱利潤薄,把這150萬攤提到每個月,月營業額也不過十萬出頭,扣除成本,連養活 1 個工作人員都有困難,「蔬菜箱對農會來說只是純服務,對某些剛起步的農夫來說是重要的支持力量,這些錢是消費者對農會、對農民的信任。」

「蔬菜箱等於一群消費者直接跟農夫契作,」彭桂枝則認為,蔬菜箱相當值得發展,有了一群認同計劃生產也願意計畫消費的客人,可以讓農夫更專心種植,且對消費者來說,無論消費市場如何變動,例如最近暴雨缺菜,訂購一籃菜的社員仍有蔬菜可吃,「對消費者、生產者以及合作社來說,蔬菜箱是建立在互信基礎上、善的循環。」(文未完,請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蔬菜箱前世今生02》疫情催化蔬菜箱熱潮,如何掌握契機,深化產銷連結?

吳思慧/把菜放進去再拿去寄很難嗎?關於蔬菜箱,以及綠色保育農場們

疫情中的蔬菜之亂 01》蔬菜箱比價棄單,大宗蔬菜跑不動,不少菜農氣餒,耕鋤棄種

疫情中的蔬菜之亂 02》請優先來這裡買菜!蔬菜分流集貨運送,B2B 才跑得快

Covid-19新冠肺炎影響農漁業系列報導(持續更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