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旅人食通信/海人的一夜

海人的一夜

    海聲漸近,GPS顯示即將抵達目的地,駛離了夜晚的公路,在苗栗竹南的龍鳳漁港下車,往日豐定置漁場前,被巨大的風車與風帆造景吸引,便以「場勘」之名在漁港漫步。入夜後港口,休憩的漁船停靠岸邊,觀光客已經離去,路上熙攘而過的來自遠方的外籍移工,正巧碰上漁民的中秋聯歡聚會,當地漁民與外籍移工在月光下把酒慶祝,海風、月光、漁味、啤酒交織之下,感受到漁村充滿生活感的一面。

  此時,湯宗慶先生來電,說今晚出海的前置作業即將開始了。

定置漁網小教室,海人親自授課

  停靠在日豐定置漁場倉庫,看著牆面掛著縮小版的漁網模型,定神細看這些潛浮海面之下的漁具,船長湯宗慶先生從辦公室走來,點開了燈,看著滿是好奇的我們,開始講解定置漁網的構造功能。

  湯宗慶先生說:「定置漁網是放置於海中的網袋,周圍以石頭袋等重物固定位置,石頭袋的功能類似於地基,整個漁網規模大小約有3~4個操場,建構成巨大的漁網運動場,因海水潮汐的緣故,魚游進網中在內部活動,漁網是連環的漏斗形陷阱,魚從開口較大的入口游入,一步步進入網目較小的網中,而漁船在定期出海收網,利用絞盤機械將網子拉起,捕獲網內的魚隻,再將網子放回海中。」

    定置漁網相較傳統漁業更具有環境保育意識,從網目大小便可看出端倪,湯宗慶先生:「定置漁網講求的並非『一網打盡』,而有『網開一面』的立意,幼小的魚隻可從網目縫隙游走,有機會長大,只捕獲成年的大魚。當然,有時魚苗會依附在大魚身上被誤捕,但在捕獲過程還是盡可能避免,也有幾隻落單的海豚誤入網中,我們也會進行放生,讓海洋有喘息、復育的空間。」

  定置漁業是看天吃飯的行業,整套漁具耗費龐大,如果遇到颱風侵擾,夾帶木頭、石塊令漁網無法耐受,修復將是一筆可觀費用,每次拆網及定網也需要投注龐大心力,即使如此,湯宗慶先生仍然堅持在夏季時撤網,停止捕獲進行休漁期,讓魚群「放暑假」。他說:

「我們需要這片海,因此更要守護海洋。」

整裝上船,漁人打卡上工

  忽然傳來一陣鐘響,這是出海前的提醒預報,此時漁民集合,開始製冰裝進貨櫃,為稍後捕獲上岸的魚隻保鮮,而後一齊至港口上船。

    為什麼選在夜晚出航呢?湯宗慶先生說明道:「臺灣各地區定置漁網的作息,因應氣候各有不同,黑潮為東部沿岸如宜蘭、花蓮帶來滿滿漁獲量,因此可以照定時間出海;而龍鳳漁港則要依循潮汐的時辰,等待漲潮過後2~3個鐘頭,海水漲起後才能出航捕到豐沛的漁獲。」

  湯宗慶先生補充:「雖然沒有東部海岸的得天獨厚,但龍鳳漁港位於中部樞紐,通南往北都十分便利,對於貨運發配有其優勢。各個海域的魚種也有所不同,龍鳳漁港的常見魚類有白鯧、紅魽、石斑和剝皮魚。」

    一落定,漁民俐落地開始前置作業,湯宗慶先生謹慎把關整個吊掛流程,沉重的貨櫃被懸吊而起,放置於船艙,沒幾下功夫,已經做好出航準備。漁民向我們揮手道別,湯宗慶先生的眼神直望向他們,直到漁船離開港口,航進那片反射月色光暈的海洋。

  港口邊,燈光與月影映襯在這位海人的面容,黝黑皮膚泛出光澤,輪廓散發海洋特有的漂撇況味,夜幕化為他的舞臺,月光下說著船上的故事。他說:「臺灣漁業面臨年齡斷層的問題,有經驗和技術的船長大多年邁,而青壯年人口外流至大都市,使得勞動力缺失,難以銜接,僅能用大批外籍移工補上人力缺口,相處起來,總需面臨語言及文化的磨合。」他說:「外籍移工大多勤奮耐勞,我們也很願意教更多技術,使他們有學習機會。工作時會準備飲料和麵包,在海上做供應補給。但一開始時,他們隨手丟下飲料罐及菸蒂,經過長時間溝通,告訴他們海洋賜予漁獲,不能造成海洋污染,即使他們來自遠方,也希望這片海成為他們第二個家鄉,一同守護海洋。」

  「聽故事聽到餓了吧?走,帶你們嚐嚐海的味道。」湯宗慶先生帶我們回到辦公室。

海之味

  等待漁船歸來的期間,湯宗慶先生為我們介紹特有魚種―剝皮魚,表皮觸摸起來相當滑順,他徒手撥開表皮,露出了鮮嫩肉色,再將剝皮魚下鍋熬煮魚湯,烹煮中瀰漫著誘人可口的「海之味」。

  吃宵夜時,湯宗慶先生分享苗栗海線的私房旅遊景點,如通宵海水浴場、白沙屯和新埔漁港,以及龍鳳漁港開市時熱鬧的場景。暢談之餘,他仍然不時看著手機,等候漁民們回報訊息。「做我們這行的,手機絕對要緊帶在身上,海上情況瞬息萬變,隨時可能面臨意外。有次放回漁網時,一位船員的腳纏入網中,險些被拖入海底,好在船長當機立斷,直接拿刀子割破漁網,保住船員的安全。因此,每次下網前一定會灑金紙拜拜,保佑海上一切平安」他說。

  熱騰騰的魚湯剛出爐,一口喝下新鮮的剝皮魚湯,嘴裡是滿滿幸福感。這位海人將海的滋味盛入碗中,儼然成為最道地的風土餐桌。

銀光閃閃的瀑布:下魚

  漁船傳來消息,告知即將平安歸來,眾人立即前往港口,迎接緩緩駛來的漁船,一靠岸,漁民們快速清理甲板,吊車將滿載的貨櫃吊回車上,裡頭是今晚辛勞之下的漁貨,是海洋無私的饋贈。漁民們拿出魚隻給我們拍照,各個表情略有疲憊但仍是神采奕奕。

  緊接著是今晚的重頭戲,貨車將貨櫃載至倉庫,將魚全數傾倒至臺面,晶亮銀光彷如飛濺的瀑布,這是今晚從定置漁網中收穫的戰利品,漁民快速按照魚種分類放置,有中卷、白帶魚、石斑以及剝皮魚,海產的保鮮非常重要,漁民們沒有一絲怠慢,分門別類放入冰庫中冷凍,這才放心回去睡覺,這些魚隻即將在明日的市場上架。今晚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此時已經超過凌晨兩點了。

  湯宗慶先生留守到最後,為每個環節做把關,臨走前看到他向辦公室外的媽祖神龕,雙手合十深深地膜拜,而後才安心熄下倉庫的燈。這才知道,每道美味的海鮮料理背後,都是漁民們一次次前往深邃的海,留著汗水從海上帶回的禮物。回程路上,回想湯宗慶先生每次提到海時,充滿感激的雙眼,以及熱情的介紹與招待,這就是一位海洋職人的態度吧!

文/曾貴麟、圖/旅人食通信 

本文由 旅人食通信 授權

  • 全文請見:

    旅人食通信《不二味》 Vol.FISH 慢魚出逃15日

  • 雜誌簡介:旅人食通信-《不二味》專刊
    「一本用食材認識家鄉的附食材潮農誌。」
    《旅人食通信》為打造青年農業行動的創意團隊,由一群期望翻轉在地、不受框限的年輕人發起。經多次摸索定位,讓新潮農業雜誌《不二味》及「農村衝浪——參與式編輯行動」為兩大推動項目。《不二味》雜誌結合創新大膽的視覺形象,從「城市」與「農村」角度訴說農業印象;「農村衝浪——參與式編輯行動」則藉由編輯採訪工作,邀請青年走入產地,感受農村魅力,尋找被忽略的驚喜故事。
  • 本期合作:苗栗慢魚海岸 Miaoli Slow 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