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梅掉落路面遭踩踏輾壓,讓人觸景傷情。(攝影/李慧宜)

桃源青梅熟了無人收,落果滿地!受累疫情只賣出1/3,產業亟需轉型

現在正是梅子盛產季節,高雄山區卻出現滿地落果的心酸畫面。由於疫情影響,國內觀光景點與夜市的蜜餞銷售量大幅下降,直接衝擊到台灣青梅產業,尤其是高雄市主要產區桃源的梅農,今年面臨梅子無處可去、落果滿地的慘況。

農糧署與高雄市農業局,緊急協助收購1200公噸,但還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農民擔心明年情況可能會更糟,農會認為唯有加速產業轉型,才能讓高雄青梅走出過度仰賴盤商和加工廠的困境。

自然熟成的梅子掉在地上,散發出濃郁的梅香,農民心血毀於一旦,無心聞香。(攝影/李慧宜)

梅子熟了無人收 青梅變黃梅掉滿地

現在只要走進高雄市桃源區,就能看到產業道路的路面,鋪滿從梅樹上自然落果的成熟梅子。在這艷陽高照的初夏,濃郁梅香陣陣撲鼻而來,可惜這些地上的梅子都只能作廢。

高雄市是台灣青梅最大產區,種植面積1394公頃,其中桃源區面積819公頃,占產地之首。可是,第一名的壓力反而更大,尤其是遇到盤商不出手下單的時候,農民只能欲哭無淚。

顏文雄是前任桃源區桃源里的里長,也是種了30年青梅的農民。他低頭直視一地黃梅,說話聲音也越來越小。他說:「我們一直等、一直等,梅子一直黃、一直黃,等到現在,梅子都掉得差不多了⋯⋯」

想到今(2022)年年初幾波寒流南下,梅花爆量綻放,顏文雄說得更無奈。「那時候花開得好多,大家都很開心,想說今年產量會很好,沒想到盤商卻跟我們講,加工廠的蜜餞因為疫情的關係還有很多賣不完,今年要限量收青梅。」

今年落果的梅子很多,顏文雄說不是農民不採,是不知道要賣給誰。(攝影/李慧宜)

高雄市農業局表示,今年青梅產量豐富,預估總產量高達9,085公噸,比去年的7,372公噸增產23%。可是盤商限量收購,到現在大概只收到2000噸,1公斤收購價只有8、9元。青梅無法像一般農產品,採收後就能食用,所以大部分還是都得透過食品加工,也因此,梅農很難自己賣,必須倚賴盤商。

農業局指出,目前高雄的青梅產業,的確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因為青梅所製成的蜜餞銷路不佳,加工廠至少都還有八成的囤貨,所以無法像往年那樣跟農民大量收購青梅。農業局和農委會農糧署南區分署目前已協調甲仙地區農會和六龜區農會出手協助,不過能挽救的量仍有限。

政府出手收購 農民急採趕搭產季末班車

王正國是梅農,也是現任的桃源區民代表會主席。他說:「種梅子種了30多年,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很驚人啊!」4月25日一大早,他帶著老婆和兩個兒子,還有8個從花蓮請來的老婆娘家親戚,順著雅尼農路往高處山區行駛,來到了海拔1100公尺的青梅園。

雅尼農路是桃源區境內著名的青梅之路,雖然路幅僅能供一台貨車行駛,但是這條小路兩旁滿山遍野的梅子樹,卻能養活桃源區六成人口。

一大群人拚命趕進度,人手一支長竹竿,使勁力氣敲打梅樹,要趕著產季尾聲把剩下的青梅都收完,這一天至少要採收5公噸。王正國說:「這些高海拔的梅子黃得比較慢,現在還可以採收,我要趕在傍晚6點前送下山,甲仙農會會派貨車來收走。」

甲仙地區農會秘書李漢明表示,他現在一星期平均要收4天,每天會派3台18噸的貨車上山,所有收購的青梅全都送往員林和台東的食品加工廠。高雄市農業局進一步說明,青梅收購計畫是在4月11日開始啟動,收購價是1公斤13元到15元,預計至少會收購1200噸。

王正國一家人組成的採梅大隊。(攝影/李慧宜)

收購量僅1/3,其餘全掉地上,高雄梅子過度仰賴盤商

農會收購的1200噸加上盤商收購2000噸,共計3200噸,這樣一算下來,高雄今年的青梅有2/3是掉在地上。

高雄梅子如此損失慘重,究其原因,得從通路面綜觀產業體質。高雄跟南投的梅子產業很不同,南投縣信義鄉的青梅,以手採梅為主,顆粒均勻、品質較佳,而且農會利用自主設備進行加工,已經打出信義鄉脆梅或Q梅的品牌口碑,再加上去年減產,因此在疫情期間,沒有出現滯銷問題。

高雄桃源、六龜、那瑪夏、甲仙等地的青梅,則以竿打梅為大宗,高達九成由盤商收購再運到加工廠製作成蜜餞,市場主打各觀光景點和夜市,所以直接受疫情衝擊最大。

高雄青梅的產銷通路,以加工業者為主導角色,收購價是高是低、收購量是多是少,都由加工業者說了算。王正國表示,「加工業者是喊價的人,他們訂出一個收購價,盤商會再依照這個價格標準訂出跟農民買青梅的價。」

農民憂明年悲劇重演 農會呼籲共推轉型

王正國表示,再過一、兩個星期,產季就結束了。「雖然今年很不好過,但是也這樣過了,我更擔心的是明年,因為去年的疫情導致今年的農損,那麼今年疫情可能又比去年嚴重,是不是明年的農損也會跟著更嚴重?」

除了賣給盤商送到加工廠做蜜餞之外,高雄梅農真的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嗎?高雄市農業局表示,高雄青梅不比南投青梅差,耕種過程幾乎不需要農藥,如果要轉型其實是很有機會的。只是大量供給青梅給盤商,用竹竿敲打採收是最快的方式,品質會比手採梅差,價格也會比較低,這是高雄梅農吃虧的地方。

李漢明表示,從2015年起,甲仙農會已經開始協助欲轉型的農民申請有機驗證。如果是轉型期的農友,1公頃可以獲得補助8萬元,如果已經正式獲得有機標章,1公頃還可以持續獲得3萬元補助。「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00餘戶農友共600多公頃的梅園申請到有機標章或是正在轉型期。」

在欉紅的青梅來不及採收,已經熟黃,輕輕一碰就會掉落地面。(攝影/李慧宜)

在高雄市農業局媒合下,大型超市通路也看到農民與農會的努力。2020年起,國內某大型超市開始向有機農友或轉型期農友進貨,以1公斤的精緻小包裝上架新鮮青梅,大多數來購買的消費者,都是疫情期間降低外出機會,想透過手作脆梅、Q梅或梅酒增添季節感的小家庭或單身貴族。

該超市採購課長盧勝太表示,先前一、兩年比較不好推,「我們自己對青梅不夠了解、消費者也還不習慣,不過現在我們進入第三年,銷售成長率已經高達160%,三年來一共賣了20噸,這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他強調,超市一定是進來源清楚的農產品,農民只要顧好品質,建立完整的產銷履歷甚至獲得有機標章,這在超市通路上,絕對有很大的優勢。

改變耕種與篩選方式 梅子顆粒大才能提升賣相

吳崇富自身是梅農,也長期收購桃源區的青梅做加工。他表示,1997年外銷市場被中國大陸拿走以後,連加工廠也都外移到中國並直接使用「大陸梅」,高雄的青梅價格就一直走低,梅農也不願意花太多成本照顧梅樹,沒有肥培管理,也沒有修枝,梅子顆粒越來越小,加工廠就越來越不喜歡買。

對產銷兩端而言,這20年來一直重複「買家低價——農民低成本」的惡性循環。李漢明建議農民,一定要先主動投入強化剪枝的工作,讓梅子顆粒不要越來越小。「其次,我們要盡速申請購買足夠的簡易篩選機,加大篩選寬度,至少讓梅子的顆粒大小大於5元硬幣,如果可以大於10元硬幣,那又更符合市場需求了!」

延伸閱讀:

【梅子秘密】脆梅、Q 梅、話梅有何不同?解析梅子百變風情,釀一甕梅酒封藏春天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