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中秋剛過完,聚餐或烤肉時免不了吃進高鹽或油膩的食物,喝茶解膩是許多人的選擇。這幾年興起的「冷泡茶」,去油解膩、清爽回甘,而且咖啡因含量較少,不必擔心晚上睡不著,更可以在家 DIY,是不錯的飲料選擇。
雖然「冷泡茶」很普遍,許多人卻不清楚怎麼泡才正確。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助理研究員李志仁指出,許多人誤以為「冷泡茶」是用熱水泡茶放冷,這是大錯特錯的做法。只有將茶葉投入冷水,才能達到營養素一樣釋出,但咖啡因與苦澀味減半的效果。熱水泡茶,咖啡因已快速釋出,即使放冷了,茶湯裡的咖啡因並不會消失。
至於冷泡茶該如何製作?李志仁說,口味最好的冷泡茶,是茶葉與水的比例為1:50;若時間充裕,他建議民眾以相同比例的冷水泡茶後,前一晚放入冰箱冷藏,第二天上班或外出時就可飲用。
↑茶葉與水的比例1:50,沖泡出的冷泡茶風味最佳。
喝冷泡茶有何好處?李志仁分析,以冷水泡茶所釋出的咖啡因含量,只有熱水泡茶的一半;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如鞣酸、游離型兒茶素等水溶性成分的釋出量,都比用熱水浸泡來得多,而不溶於水的酯型兒茶素釋出量,與熱水沖泡相比,高達70%上下。因此冷泡茶很適合喝茶尋求健康,但又顧慮咖啡因刺激的人飲用。
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曾經使用台茶12號(金萱)與台茶13號(翠玉)製成的文山包種茶來實驗,發現茶葉只要冷泡2分鐘,水溶性的游離性兒茶素,就已超過用100℃熱水泡5分鐘的量。
被認為最具抗氧化功效的油溶性、酯型兒茶素,即使用冷水泡,一樣可以釋出,但釋出量依茶葉品種而有所不同。以台茶12號為例,冷泡8小時的酯型兒茶素為熱泡的七成左右;但台茶13號冷泡8小時的表現則與熱泡不相上下。
與市售瓶、罐茶飲料相比,用台茶12或13號冷泡8小時泡出的酯型兒茶素,更是它們平均值的3至4倍。
至於咖啡因的部分,茶葉冷泡4小時的釋出量只有熱泡5分鐘的一半,冷泡8小時則為熱泡的70%。
至於什麼茶葉適合做冷泡茶?李志仁說,台灣本地生產的各種茶葉都很適合用來冷泡,但基於衛生考量,浸泡超過24小時的冷泡茶最好不要飲用,以免因茶水滋生細菌或變質,影響健康。
另外,也有學者研究指出普洱茶的生菌數與黴菌含量較高,只建議用熱水沖泡,較不適宜用來做冷泡茶。
↑市場上出現專為冷泡茶設計的水壺。↑欣賞茶葉在透明水瓶中舒展的姿態,別具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