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有機,台灣真正的精緻農業!

方文山:有機,台灣真正的精緻農業!
方文山:有機,台灣真正的精緻農業!

茶舞、水饌、飲杯觥。
沁涼、回甘、韻東風。
有機、結緣、話南北。
方道、文山、上下游。

《緣起冷泡茶》

─上下游記者汪文豪 攝影/鐘聖雄

時入中秋,日頭依舊鋒。台北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裡暑氣逼人,遁入「一間茶屋」這處帶著文山流、中國風的古意空間,冷泡茶早已備妥在門前的冰箱內,恭候有緣人解渴、消暑。

「一間茶屋」是風靡華語歌壇的流行音樂創作大師方文山所經營。十坪大小的空間,除了陳設方文山私人收藏的古早文物、老舊照片與早期周杰倫的專輯卡帶,還展示他親手拼製的長安城模型,以及個人設計的菊花帽、歌詞明信片等文創商品。

茶屋雖然小,卻是音樂大師與台灣農業發生關係的連結點。這裡供應的冰涼冷泡茶,是方文山選自南投名間鄉年輕茶農陳洺浚所栽種的有機茶葉製成。

有機茶農為維護茶園的生態環境,打造昆蟲與雜草的樂土,情願忍受收成減少與鄰居帶有嘲諷的異樣眼光,用堅持與深情,揉捻烘焙烏龍茶。這種執著不但讓方文山敬佩與感動,用冷水泡茶,欣賞茶葉緩緩地在水中舒展,隨搖晃的杯水舞動,飲下一口,清涼由舌尖一路流暢到胃裡,再隨著神經系統傳導全身,但茶香與回甘卻在鼻腔與味蕾上久久不散。

冷泡茶可以讓人們的視覺、嗅覺、味覺與知覺,快慢和諧地在腦內傳導與並存,讓方文山彷彿驚為天人,強調「這就是他要的東方風」。

方文山獲知上下游新聞市集矢志成為台灣關心食物與土地的專業新聞網站,毫不猶豫地答應主編蔣慧仙與記者汪文豪的力邀,在「一間茶屋」與上下游讀者「話農情」,述說他對於台灣農業與土地的認知與情感。

就如同他在《爺爺泡的茶》歌詞所描述,「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山水畫。山泉,在地表蜿蜒,從很久很久以前,我有張稚氣的臉,泉水滲透進礦層岩,爺爺栽種的樟木,樹苗在上面……」,此情此景,成為方文山打開話匣子的起點:

講到台灣農業,我對富麗米的印象很深刻,除了它們做成精緻的小包裝,與我記憶中小時候要上米行買米的感覺不同,更因為富麗米產區就在我的老家花蓮富里。富里的農業生產條件其實不好,土地裡有很多石頭,農民種東西前要特別整地,格外辛苦,但是也因為這些礫石的過濾,水質非常好,造就出富麗米、池上米等高品質的特色品牌。

談到我為何開「一間茶屋」?對我來說,茶不單是一種飲料,更是文化上的延伸。我對東方文化有一種憧憬,茶就是最好的代表,就如同講到咖啡,自然會聯想到西方,這是很自然的文化分野。

舉例來說,拿鐵、卡布奇諾、美式咖啡,這些都是翻譯名詞,就算產地來自中南美洲或東南亞,仍改不了咖啡就是代表西方的意涵。

但是當我看到鐵觀音、文山包種、阿里山烏龍、雲南普洱等這些名詞,哇,好東方,因為這些都是原文,沒有音譯,根據地就是東方,感覺很親切。

當初開「一間茶屋」,也是因為這裡是華山文創園區唯一小而獨立的空間,我很喜歡這樣的空間感。雖然茶屋座位不多,但歡迎有緣人進來吃吃喝喝,一切隨緣。

與有機茶結緣

不過,當初選擇賣什麼茶,也經過一番挑選與評估。

賣茶包?便利商店就有,而且一般公司的茶水間也有供應茶包,垂手可得,很速成,稱不上一種生活態度。

向大型品牌茶商進貨?他們嫌我們進貨的量太少。

向一般茶行進貨?怕茶葉來源不明,有沒有掺東南亞的茶葉也無從所悉。

最後經由朋友介紹喝到冷泡茶,覺得很驚訝與特別。因為平常我們喝的茶都是用熱水泡的,可是茶居然可以用冷泡,只要時間夠久,可以把茶的味道釋放出來,但咖啡因與茶鹼卻少很多,喝起來不傷胃,也不會有苦澀的味道。

這與我想要弄一間茶屋,推廣一種帶有東方風格與文化的飲料,在理念上不謀而合。因此我決定賣冷泡茶,加上知道生產有機茶的茶農陳洺浚很重視維護生態與健康,因此決定向他進貨。

知道有機茶的栽種方式,我才知道農夫種有機很不容易耶,不能施用化學肥料與農藥,必須忍受病蟲害與收成減少。茶農必須熬好幾年,等土地的有機質恢復到一定的水準,才算真正有機,這真的不容易啦。

我認為有機農業才是真正的精緻農業,因為不能速成。若求速成,施個化學肥料與農藥,下個月就可收成。要做到真正有機,得花三年到五年,很辛苦,也急不來。

因此我每次看電視轉播介紹有機農民,我覺得他們需要被鼓勵,因為他們要承擔的風險很高,投資報酬率卻未必很好。所以我很敬佩有機農夫,他們也應該受到眾人的欽佩,因為他們非常用心地去對待自己的作物、土地與環境。

身在台灣要知福

以前沒有離開過台灣,沒有比較,理所當然覺得蓮霧、芒果、龍眼、番石榴、香蕉等垂手可得的水果,本來就長得很好看,吃起來很甜。但後來去內地吃過大陸的水果,你就會發現台灣水果真的比他們好太多了,無論是賣相、甜度與風味,台灣水果都是世界級的。

再來是米,有分在來米與蓬萊米。在內地吃飯,總覺得他們的米乾乾鬆鬆的,比較像泰國米,吃起來不習慣。但是台灣米經過品種改良,很像日本人吃的壽司米,有彈性,非常好吃。這或許跟個人的土地認同有關,但池上米與富麗米在內地是非常有名的。

若吃過其他地方種得相同農作物,經過比較,你才會發現台灣的稻米、茶葉與水果非常好吃,體會到台灣農夫的耕種技術、方法,是非常用心與精緻的。

小農需要被拉拔

看到小農的農產品滯銷,我認為政府應該要介入,鼓勵朝向有機與健康的方向發展,公家單位也應該優先採購與行銷有機農產品。否則只是辦比賽,頒個獎牌,預算花完就結束了,剩下的農產品怎麼賣?明年的該怎麼辦?小農能見度有限,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進行推廣與行銷,很辛苦。

在塑化劑風暴沒有爆發之前,內地對於台灣產品的信賴與著迷,就好像台灣對日本一樣。塑化劑事件傷害的,不是只有一家食品廠,而是對整個產業、社會、城市、國家與區域帶來負面影響。

只要不再爆發塑化劑的事件,台灣農產品在內地的形象都是正面的,甚至還有專門賣台灣產品的連鎖店,就好比台灣有專門賣日本產品的專賣店。政府應該有配套,以精緻農業為名,幫助農民將產品行銷國外。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