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力量大─林美社區】合作經營,重返金棗黃金歲月

專題前言:過去農民習於在田裡單獨奮鬥,較少合作組織經驗,近年來台灣出現許多精彩的產銷班或合作社,互相扶持尋求出路。上下游特別製作「團結力量大─農民合作的故事」,陸續報導各地農民合作案例,提供大家參考。完整專題文章,請點選這裡閱讀。

─────────────────────────────────────────────────

礁溪是台灣有名的溫泉之鄉,但很多人不知道礁溪也是金棗之鄉。台灣有八成金棗種在距離礁溪市區僅僅4公里遠的林美村,這個靠山的小小村落曾經因為金棗名揚日本,卻也面臨過穀賤傷農,人口流失的困境,近幾年林美村結合社區發展協會、在地加工廠,以及標榜無農藥殘留的蘭陽金柑生產合作社,共同打造出金棗生態村,終於逐漸找回過往的黃金歲月。來趟宜蘭,品嘗一下林美社區又酸又甜的金棗產業史吧。

產業落起伏大,從黃金變肥料

冬日的宜蘭總像被太陽遺忘,陰雨綿綿無邊無際,但對金棗來說,這個冬天超過一半天數都在下雨的城市卻是他們最舒適的家,全台灣350公頃金棗面積,9成以上在宜蘭,其中礁溪的林美村就佔了超過八成,每年產量3000多噸,說是金棗之鄉一點也不為過。

原生於中國江西的金棗18世紀就被引入台灣,也有人稱為金柑,由於具有治咳功能,日治時期曾經做成金棗糕遠征東瀛,還多次在日本博覽會中得獎,可是最早期的台灣之光呢。

金棗喜歡又冷又涼的氣候,不能有過於明顯的乾季與高溫,林美村86%以上都是山地,而且坡勢平緩,霧氣與水氣充足,種出來的金棗又甜又多汁,來到80年代全盛時期,村子裡三分之二以上土地都種植金棗,農曆年前後,整個村莊放眼望去盡是黃澄澄的果實。

「滿坑滿谷都是金棗,一個人可以收到800公噸呢!」62歲的游石頭回憶起林美村風光的「黃金時節」,本來嚴肅的臉龐露出難得的微笑。土生土長的他自小跟著父親務農,家中三代都種金棗,20幾年前台灣金棗一度外銷到日本,身價跟著水漲船高,當時一公頃的收益可以達到150萬,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有人一種就是幾十公頃,採收時期村子裡擠滿了一台台拖拉庫,農民個個笑呵呵等過年。

但好景不常,十幾年前在大規模搶種以及中國市場低價競爭下,金棗價格一落千丈,一公斤收購價不到10塊錢,「連請工人都不划算,乾脆讓金棗爛在土裡當養分,看了很痛心,可是又能怎麼樣呢?」黃金夢破裂,為了生計,游石頭不得已出外做工,他無奈搖搖頭說,光靠種金棗根本沒辦法存活,現在種的大部份都是兼業,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根本沒有接手意願。

有農民自嘲說,當地流傳一句話:「農民死一個,金棗死一片」,既精準又戲謔地道出農村的現實面貌。

林美村的金棗佔全台灣八成,可以說是金棗之鄉林美村曾有過一段「黃金歲月」,近幾年透過社區營造與生態結合,希望重新找回以前的輝煌年代

林美村的金棗佔全台灣八成,可以說是金棗之鄉(下)游石頭看儘金棗產業的起落,感嘆地說如今金棗的種植面積大不如前

游石頭看儘金棗產業的起落,感嘆地說如今金棗的種植面積大不如前

農民當股東,加工廠自製自銷

然而危機就是轉機,民國85年在農委會及省農林廳補助下,林美社區決定興建自己的加工廠,92個金棗農以認股方式共同出資,以自產、自製、自銷的方式,自己當股東,避免收購商聯合壓低價格,雖然目前一年收購的量大約只有200噸,但穩定維持在一公斤15、16元左右,讓農民至少不用擔心銷不出去。

由於每一粒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心血結晶,農民們在開發加工品時也特別用心,不僅金棗冰用整粒金棗下去做,連金棗蜜都強調不添加任何防腐劑。

加工廠的蜜金棗乍看之下並不起眼,簡單的夾鍊帶密封印上「原味金棗」四個大字,加上林美農特產品的小小商標,捨棄華麗的裝飾卻裝進滿滿的誠意,為了讓消費者吃到健康又安全的食品,加工廠連一滴防腐劑和化學調味劑都不放,只用最天然的糖、鹽、麥芽糖和新鮮金棗當原料,就連製程也比別人費工。

來到加工廠,還未進入就可以聞到濃濃的金棗香,一盤盤漬入糖、鹽和麥芽糖的金棗正在享受陽光的洗禮,現任加工廠董事長的游石頭解釋,用陽光自然曬乾的蜜金棗口感比較Q,絕非烘乾機器可以比擬,而且加工廠在殺菁消毒時特別用水蒸氣加熱鍋爐,雖然比直接用瓦斯燒麻煩許多,卻也因此保留了金棗特有的香氣與口感,很多人一試便成了主顧。

而且更令人驚訝的是,一樣的價錢加工廠的量硬是比其他廠商多出一百克,問起游石頭為何不調高價錢,他露出農民特有的敦厚笑容直率回答:「啊可以回本賺一點錢就好了,最重要的是讓顧客可以吃到健康的東西。」

金棗農自己成立的加工廠用料實在,蜜金棗不加半點防腐劑,外觀雖不如市面上的漂亮,卻保證安全健康

(上)金棗農自己成立的加工廠用料實在,蜜金棗不加半點防腐劑,保證安全健康

結合社區資源與有機,打造金棗生態村

與此同時,社區的力量也慢慢捲動起來。2001年成立的林美社區發展協會每年號召數十位家鄉志工做資源回收,所得經費全數作為社區活動、獎學金之用,年年獲頒政府模範社區,近年來更以林美石磐步道在全台灣打出名聲,也間接帶動金棗產業,2008年還成立林美社區合作社,專門販售金棗、牛舌餅、蜜餞等在地產品。

在人助自助之下第三股力量也慢慢匯流,隨著越來越多觀光客以及中國金棗加工品的威脅,林美社區漸漸推廣金棗鮮吃的概念,林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游榮春表示,做加工的金棗一斤只能賣9塊錢,生鮮的三斤卻可賣到100元,因此社區極力推動分級,讓賣相好、品質佳的金棗可以直接進到消費者嘴巴,而錢也直接進到農民口袋。

其實有許多科學數據指出金棗果肉含有類黃酮,可以增進抵抗力,外皮也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果膠,是唯一可以連皮一起吃的柑橘類作物,鮮吃的好處多多。由於看到鮮食市場的商機,林美社區也開始有人用有機、無毒栽培的方式種植,2010年林庭財和其他20位農友一同成立蘭陽金柑生產合作社,標榜吉園圃認證,目前已有23公頃,其中一半以鮮食售出,他更在去年成為宜蘭縣第一位取得有機認證的金棗農,一公斤價格可以賣到150元,其他班員也有一公斤100元的好價格。

「建立認證、生產履歷是未來社區一定要走的路。」林庭財認為,唯有鮮食才能提高農民利潤,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回鄉栽種,而要打進鮮食市場一定要提升品質,消費者才能信服。去年一月,嘉義傳出金棗農藥殘留的新聞,使得宜蘭金棗的銷量銳減一半,更堅定了林庭財的決心,縱使有機產量只有慣行農法的一半,但這條路非走不可。

從自產自製自銷的加工廠,到社區發展協會的行銷推廣,再到有機鮮食市場,林美社區重現「黃金歲月」的腳步越來越穩健,游榮春說,接下來還要加強金棗和石磐步道的結合,由在地人擔任生態解說員,建立金棗的產業鏈,也帶進社區林業的概念,將林美打造成金棗生態村。

一個人口1500人的鄰山村落,三個不同的社區單位,為著同一個目標打拚,猶如12年義務幫忙社區發展協會的游榮春所言:「因為是自己的家鄉,所以希望它變得更好。」

林庭財是宜蘭縣第一位獲得有機金棗認證的農民,帶領20位合作社成員建立金棗生產履歷,賣出的價格是一般金棗的三倍
林庭財是宜蘭縣第一位獲得有機金棗認證的農民,帶領20位合作社成員建立金棗生產履歷,賣出的價格是一般金棗的三倍

 

 

林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游榮春,積極推動社區生態導覽,希望結合金棗產業,將林美打造成金棗生態村

林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游榮春,積極推動社區生態導覽,希望結合金棗產業,將林美打造成金棗生態村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