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魚鳥共生:生態養殖池,黑琵回來了

首圖/ 白鷺鷥群正在享用池底的小魚小蝦

剛剛去寄貨,發現許多車車停在廢鹽田區,那股童軍精神又出現,好奇停下來觀察發生啥事。

原來是黑面琵鷺回來了,而且一來就是十數隻,他們不停的在水中覓食,不太管旁邊有多少人在看。賞鳥的人士也都很棒,不吵,只拍照、觀鳥,更不會為了拍照干擾他們。

其實,早在十一月初,蒼鷺就回來了,因為他們很大隻,很容易被發現,而且他們會直接進入養殖池覓食。所以在我們自己的六個養殖區就很容易看到,特別是草湖養殖區,每天幾乎都有六隻蒼鷺停駐。

我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群可能是因為草湖區的循環水池設在最邊邊角角池,較少會被人類干擾,所以他們特別喜歡那裡的環境。我們也就更少往循環水池去巡視,裡頭的魚蝦就只能自保了。

去年循環水池的蝦子還能收成約80斤(草湖區) ,期待今年有一樣的收穫。講求生態養殖的我們不至於干擾自然界的食物鏈,但還是要祈求上天能給一點飯吃,蝦蝦千萬不要被鳥、魚、老鼠、蛇給吃光,留一些給我們賣。

來到我們生態養殖池的人都會問我們:每天都有成群的白鷺鷥在魚塭逗留,他們不是會吃魚嗎,怎麼不將他們趕走?

我們笑著說,其實晚上的夜鷺,可能比白天的白鷺鷥更厲害,而且夜鷺就停留在我們養殖池的外溝樹群裡,外溝長度約有一公里,夜鷺群數量應該有數十隻,我們也從未去驅趕。

因為不管是白天的鳥群或是晚上的夜鷺,他們吃掉的魚蝦,其實十隻中有七 八隻是屬於較不健康的魚蝦,魚蝦因為生病會比較靠近岸邊,不需太用力游動以節省體力,也因為生病,所以反應能力會變差,就會被食物鏈吃掉,這是好事,也提醒我們要注意哪幾池的魚蝦有狀況,要調降或停料,增加水車打水,提高溶氧。

所以白鷺鷥其實是我們魚蝦的醫生與護士,只要某一池的魚蝦開始不舒服生病,他們就會出現在某池,提醒我們對那一池增加關心與照顧,真的要好好感謝他們。

延伸閱讀
公視濕地重生夢—邱家兄弟生態養殖分享

不吃藥的魚:生態養殖之五相


休養中的水池。我們在養殖過程中完全遵循古法養殖不用化學藥物、抗生素、生長激素,,利用建立水中生態環境及低密度養殖空間,讓魚蝦能在池中健康成長。


我們位在嘉義布袋生態養殖區的外溝


野生的鱉,上岸找地生蛋


快樂的小孩在水池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