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發布富麗有機米殘留農藥的新聞後,包括官方與輿論都將原因推向「鄰田污染」?但事實是否如此?首先檢視富麗有機米的田間生產過程與環境。
在事件爆發之初,上下游記者打電話訪問富里鄉農會推廣股長林輝煌時,得到的答覆是透過產銷履歷已追蹤出問題糙米,種植農民坦言,因為天候不佳,病蟲害多,曾經私下偷用殺蟲劑加保利。
當時林輝煌表示,農會逐批抽驗濕穀後才碾米,但可能剛好沒有抽驗到問題米;農會除了鄭重向消費者道歉,4、5月的米也會再次抽檢;本期作(102年1期)開始,農會會加強在田間抽檢,每戶農民送進來的濕穀都要檢測,碾米後也會再次抽檢,希望三道把關能挽回消費者的信心。
其實富里鄉農會原本態度負責,應予肯定。不過在花蓮縣府操作下,輿論都將富麗有機米殘留農藥的可能原因推給「鄰田污染」,並抨擊現有法規要求有機農產品必須「農藥零檢出」的規定太嚴苛,因為台灣的有機農田容易受到鄰近慣行農田噴灑農藥波及,呼籲農委會針對有機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應訂定環境背景值,而非要求零檢出。
富麗有機米的主要產地,大部份位於全國第一個有機村─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此次驗出有機米殘留農藥的問題批號,經過農會追溯,生產田區即座落該地。
記者實際走訪羅山有機村,這裡不但所有農作物都禁用化學農藥與化肥,連一般城鄉習慣噴除草劑、殺蟲劑等整理環境的行為,在這裡都不允許,因此在道路兩旁,很少看到雜草遭噴灑除草劑後的焦黑或枯黃的痕跡。
獨特地理環境,造就羅山發展有機村的良好條件
此外,羅山村可以發展成有機村,不僅僅只是消極地不用化學農藥與化肥,更有著天然絕佳的地理優勢。
根據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資料,羅山村東面緊靠海岸山脈,北面以九岸溪床與鄰村竹田村分界,南與螺仔溪南岸石牌村接壤,西以秀姑巒溪河床與明里村為界。由於有山脈綿亙及天然河道的屏障,使本地自然生態環境得以維持,加以海岸山脈提供了充沛而純淨的水源,使全村的農業灌溉用水不虞匱乏且能確保不受污染。
尤其,羅山瀑布位於螺仔溪的上游,由東部海岸山脈西側奔騰而下,水質純淨甘美,是羅山村居民重要的民生及灌溉用水,再加上本區因屬於海岸山脈火成岩土系,土壤質地優良且肥沃,充分具備了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優良條件。
羅山村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富里鄉農會的輔導下,發展有機村已超過10年。有機在羅山,不僅僅是一種生產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在這樣得天的獨立環境,施作有機農業最頭痛的鄰田污染困擾,在羅山村幾乎不會是問題。
因此,將富麗有機米驗出農藥殘留的原因推給鄰田污染,顯然理由並不充份,尤其花蓮縣政府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反駁消基會抽驗結果,媒體還對此報導檢驗結果「大逆轉」,如此作為,實在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投機者老鼠屎,葬送有機農業整體名聲
其實富里當地熟知內情的農民心知肚明,去(102)年二期稻作期間,一種水稻病蟲害「褐飛蝨」猖獗,嚴重程度可能讓當期水稻收成全軍覆沒。莫說慣行稻農急忙噴藥防治,部份有機稻農眼睜睜看著褐飛蝨蠶食鯨吞,背負著沒有收成的風險,若一時把持不住或投機取巧,很可能就忍不住噴藥。
「有機農業是良心事業,」熟知花蓮農業現況的人士指出,民間品牌的有機米產銷班為了維持聲譽與紀律,一旦查出有班員偷用農藥,絕大部份二話不說,開除處份。但農會品牌的有機米產銷班若查出班員不守規矩偷用藥,主事者執行「班規」時,經常得面臨農會內外部的人情關說。
這位人士指出,主事者若嚴格執行「班規」開除違規班員,很容易得罪當事人,換來對方將來趁農會選舉時扯後腿;若順應人情壓力睜隻眼、閉隻眼,付出的代價就是把其他有機農民拖下水,葬送整個有機品牌的公信力。
「富麗有機米全部產自有機村,若有鄰田污染,這說得過去嗎?絕大部份有機農民都很認真,但偏偏都有固定一、兩粒老鼠屎,」這名有機農業從業人員搖頭說道。